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隐士与隐逸是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的社会现象,学术界对隐士、隐逸现象的研究很多,也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有的学者关注隐士的类型划分,有的学者研究隐士的人格心态,有的学者探讨隐士与政治权力的关系,有的学者考辨隐士与文艺创作的关系。但是,这些研究忽略了一个基本的前提,即他们所圈定的那些作为研究对象的隐士,其身份的合法性在哪里?本研究就是从追问隐士的身份合法性开始,运用知识考古学和诠释学两种社会学理论视角,考察隐士身份的确立及其承载的价值观念,也就是通过一种人物类型的研究,揭示一种有持久影响力的社会思想。  相似文献   

2.
作为园林雏形的苑囿和别业都是生态良好的居住环境,但皇家园林却将其当作财富和国力的象征,士族园林将其当作表达情感的符号,公共园林将其当作公众休闲游乐的场所。实现园林的居住价值,也就是实现居住环境的园林化,这是在后工业社会回归绿色居住方式的必由之途。  相似文献   

3.
古园中的新创获——评李浩《唐代园林别业考论》刘欢李福标(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咸阳师范专科学校讲师)中国古典园林从地域说,多荟萃于江南佳丽地;从时间上说,有实物遗存的,也只剩明清的作品了。故学术界的研究重点,也是明清江南园林。西北大学出版社最近出...  相似文献   

4.
素材卡片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在北京城南,有座著名的山西馆子晋阳饭庄。据说,纪晓岚大学士在这里住了大约30年,第二进院子的正厅就是他写那部谈狐说鬼的《阅微草堂笔记》的阅微草堂。  相似文献   

5.
中国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园林史上独具风格的一种艺术形式。现代意义上的“园林”一词,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因内容和形式的不同,有过很多称谓,既有“供帝王游憩的宫苑”之称,也有私人的“山居、别业、林亭”等称谓。本文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园林”一词称谓的变化,探究其从皇家贵族逐步面向文人士大夫,从帝王狩猎、游赏的境域到自然山水园,再走向城市宅园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6.
落日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唐]裴迪:《华子冈》这首诗是裴迪在蓝田辋川与王维唱和之作。王维在奸臣李林甫执政时,一方面朱带紫绶在朝廷任职,一方面在辋川别业过隐士生活。辋川有二十处风景点,如竹虽馆、栾家濑、辛夷坞、鹿柴、华子  相似文献   

7.
赣州“苏阳”夜话亭,是邑人为纪念宋代名诗人苏东坡和赣州隐士阳孝本倾心夜话而建的;千百年来,屡圮屡建,邑人对苏、阳这两位古代名士的喜爱和崇敬之情始终淡渝;历代名士高流也多有题咏。  相似文献   

8.
从《庐山草堂记》探析白居易的建筑园林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为发端,通过查找文献材料,力图廓清白居易庐山草堂的建造背景及其历史,同时分别从建筑择址、平面布局、室内摆设等方面对这座富于野趣的唐代园林住宅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避暑山庄继承了我国古典园林的优秀艺术传统,将南北园林风格融为一炉,集各种艺术于一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色彩艺术效果更是别具特色,既不同于京师园林的浮华绚烂,更有别于文人隐士园林的淡泊雅静。  相似文献   

10.
“壶中”一词,典出《后汉书·费长房传》,讲的是仙家壶公引费长房跳入壶中,观看楼阁重门的仙宫世界.这则故事本是反映神仙家宇宙空间观的,唐人诗文多用此表达长生久视的愿望和祈求,也用以喻园林景观和园林意境,如“树暗壶中月,花香洞里天”等.晚近学者研究园林时,也把“壶中天地”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用以观照古代园林微妙深奥的审美境界.李浩《唐代园林别业考论》(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出版,下称《考论》)是唐代园林文化研究领域中具有开拓意义的一部学术专著.作者既能够立足于唐代大文化视野,高屋建瓴,又能跳入壶中,壶中观文;既揭示了唐代私家园林(主要是文人园林)所包含的文化意蕴,也精辟地分析了园林别业作为文人生活环境,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它与文学创作、文人隐逸、士林风尚等的关系:同时还对唐代园林有关史料作了令人信服的考证和甄别,为其理论研究提供了确凿可靠的史料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说,李浩的《考论》可以说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学术著作,其独特之处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作为《考论》的第一个读者,我愿意与所有读者一起在这片画境上履园寻梦,在这一“壶中天地”中徜徉游仙.  相似文献   

11.
唐代的皇家园林、私人园林及寺观园林中都大规模栽种荷花,此时荷花的文化意义也是多层次的。它是天子恩泽的祥瑞化身,是洁身自好的隐士,是婉约孤寂的女子,是佛国仙家的精神归宿。同时,它也是美丽、才德、爱情及宗教世界的代表。唐人对荷花的喜爱是一种集体意识形态,唐代则是我国荷花审美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并成为宋代及以后荷花审美文化趋向的一个新起点。  相似文献   

12.
同学们,你知道成都市的杜甫草堂吗?它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故居。我们成都市草堂小学,就紧邻杜甫草堂。今年,为纪念杜甫诞辰1290周年,我们学校成立了草堂诗社,全校的同学已写了2000多首诗歌,选编了9本诗集。有的诗集还陈列在草堂博物馆,向中外游人展出呢。  相似文献   

13.
全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展览会,是在1958年11月1日开幕的。云南馆同大会综合馆及各省市兄弟馆一道,每天都在迎接着亲自全国各地的成千上万的观众,以及社会主义国家和全世界许多国家的贵宾。云南馆也很受观众们的欢迎,有的观众亲切地与少数民族说明员交了朋友,有的观众参观以后就在意见簿上写下许移有意义的留言。苏联专家拉久克娃是这样留下了她的观感的:“参观完云南省的展览后,能看出英雄的各地民族,没有落后于整个  相似文献   

14.
一、说名 草堂,原本茅屋之意。史载东汉焦先,隐于焦山,结草为庐。汉末诸葛亮有南阳草庐。魏晋六朝,僧寺多名草堂,“鸠摩罗什为姚兴所敬,于长安草堂寺集义学八百人重译经本”是也(见《魏书·释老志》)。《梁书·江  相似文献   

15.
草堂散记     
<正> 去年春天,我有幸到成都,游览了向往多年的杜甫草堂。这是一个占地三百余亩,在浣花溪水濛洄之中,楠林与梅园交错.翠竹与红莲相映之下,由富有民族特色的古建筑群和古典园林有机结合的规模宏伟的纪念馆。既是游览休憩的好地方,更是学习杜甫、杜诗和艺术的大课堂。美丽的传说草堂正门悬挂着一方由现代书法家沈尹默题写的“草堂”匾额,字迹端庄秀雅,丰润有力。两边楹联是杜甫的诗句:“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  相似文献   

16.
本文调查分析了榆林窟第3窟山水风景中所描绘的亭、草堂、园石.1.调查了古典文学作品中与亭、草堂、园石相关联的作品,分析其在古代文人生活中的作用.2.通过对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调查,分析亭、草堂和园石在唐宋以来文人园林或别墅中的作用.3.通过对唐宋时代绘画作品的调查,可知对亭、草堂、园石的描绘已成为山水画中流行的点景.基于这些调查分析指出亭、草堂、园石正是充满了文人意识的一种符号,壁画中这些符号反映出中国传统的文人思想.  相似文献   

17.
成都市草堂小学所在的草堂社区以诗圣杜甫的故居“杜甫草堂”为核心,学校依风景优美、满河飘香的“浣花溪”而建。西与杜甫草堂比邻,东与“蜀江锦院’:相接,南有浣花溪蜿蜒而过,北有“送仙桥艺术城”呼应,学校周边的“非遗”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充分挖掘社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社区历史文化浸润学生.让他们接受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熏陶,进而生爱乡之情,怀报国之志呢?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随着政府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许多地方的中学图书馆不仅在馆舍、人员、购书经费等基本装备条件方面得到了保障。而且注重了馆内环境的美化与装饰,特别是一些新建馆及实力雄厚的示范性、寄宿制中学馆,各辟蹊径在图书馆装潢美化方面作了一些工作。有的用花草点缀,有的用雕塑、书画增辉。与过去相比,确实有“星月不同辉”的气象。但也有个别馆在装潢布置上品味趋于华丽,富  相似文献   

19.
《新作文》2006,(1)
在中国的历史中有—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直与时间与历史赛跑,这就是隐士。大多数人认为隐士消极不求上进是一种逃跑,其实不然,隐士们正是由于奔跑,不断变通,从而创造出一种博大精深的隐士文化。陶渊明应该算是中国古代隐士的代表之一,他出身于官宦世家,八岁亡父,渐渐地家道衰弱,公元  相似文献   

20.
从《易经》开始.就有关于隐士的记载.但称谓纷纭而杂乱.《二十四史》以及历代野史对隐士的称谓更趋复杂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隐士的类型各有不同。其文化内涵也各异.兹作一系统之梳理,对进一步研究隐士是必要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