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人与海》:海明威无意识欲望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4年,海明威凭《老人与海》赢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在美国是家喻户晓的左派作家,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上世纪50年代,海明威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形象”,这使得海明威成了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另外在艺术上,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也在美国文学中引起一场“文学革命”,甚至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关于海明威创作思想分期问题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十年代初期,美国女作家格特鲁特·斯泰因(Gertrude stein)曾对年轻的海明威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You are all a lost generation.")。海明威对此十分赞赏,后来就把这句话作为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雇页题词。于是,“迷惘的一代”就成了美国文学史上专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群新兴作家的名称,流传至今。 当代文学巨匠,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欧尼斯特·海明威亲身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50年代美苏冷战;还目睹了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到战后复苏的整个过程。复杂的生活经历  相似文献   

3.
永别了,武器     
【作者简介】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899年7月21日出生于伊利诺斯州的橡胶园小镇。父亲是医生和体育爱好者,母亲从事音乐教育。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天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后来去加拿大多伦多市《星报》任记者。1921年重返巴黎,结识美国女作家斯坦因、青年作家安德森和诗人庞德等。1923年发表处女作《三个短篇小说和十首诗》,随后游历欧洲各国。1926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初获成功,被斯坦因称为“迷惘的一代”。1929年,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长篇巨著《永别了,武器》的问世给作家带来了声誉。20世纪30年代初,海明威到非洲旅行和狩猎。1935年写成《非洲的青山》和一些短篇小说。1937年发表了描写美国与古巴之间海上走私活动的小说《有的和没有的》。西班牙内战期间,他3次以记者身份亲临前线,在炮火中写了剧本《第五纵队》,并创作了以美国人参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他曾与许多美国知名作家和学者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的正义斗争。1941年偕夫人玛莎访问中国,支持我国的抗日战争。后又以战地记者的身份重赴欧洲,并多次参加战斗。战后客居古巴,潜心写作。1952年,《老人与海》问世,深受好评,获普利策奖。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卡斯特罗掌权后,他离开古巴返美定居。因身上多处旧伤,百病缠身,精神忧郁,1961年7月2日用猎枪自杀。海明威去世后发表的遗作主要有:《海流中的岛屿》(1970)和《伊甸园》(1986)。他那独特的风格和塑造的硬汉子形象对现代欧美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弗·斯·菲茨杰拉德。美国小说家。被誉为美国上世纪20年代“爵士乐时代”的代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有《伟大的盖茨比》、依色温柔》、《最后一个巨头》等长篇小说以及160多部短篇小说。其文章具有那个时代浓重的“迷茫”色彩,作者往往善于刻画文中人物的内心冲突和现实矛盾,从而展现出宏阔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5.
雨巷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相似文献   

6.
万妍 《考试周刊》2009,(34):32-32
在美国现代小说家中,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排在福克纳和海明威之后的第三号人物,他被同时代的人及后人称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爵士乐时代”的“桂冠诗人”.以及优秀的“编年史家”。菲茨杰拉德的创作生涯虽然只有20年,但他却留下了4部经典长篇小说和16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的代表作就是长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小说通过严密的结构布设和全新的叙述角度。将“美国梦”的幻灭这一主题思想以完美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被评论界称为“最伟大的美国小说之一”。  相似文献   

7.
胡渝镛 《考试周刊》2013,(86):13-14
弗朗西斯·司各特·基·菲茨杰拉德(FrancisScottKey Fitzgerald.1896—1940)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被西方文学评论界誉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爵士乐时代”的“桂冠诗人”、优秀的“编年史家”。他一生虽然短暂,创作生涯充其量也不过20年,但他留下了4部经典式的长篇小说(第五部长篇小说《最后一位君子》还没完成,便与世长辞)和160多篇才情横溢的短篇小说。菲氏的一生及其作品都充分说明.他是美国“爵士乐时代”的代言人,是20世纪2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既有成功与辉煌的一面,又有苦涩和失意的一  相似文献   

8.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成(1899~1961年),美国作家。他生于芝加哥附近的一个医生家庭,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只是发明了火炮和机枪来破坏世界,也摧毁了19世纪艺术的叙事节奏。现代小说的新的可能性在海明威身上已经昭示出来。海明威带着一战的累累伤痕,待在巴黎,写出了《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20世纪50年代,他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形象"。他提出了"冰山原则",认为如果作品只表现事物的八分之一,会更充实、含蓄而耐人寻味。海明威独特的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值得一提的是,海明威在成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历练中受益于当时欧洲和美国的两大文学家。  相似文献   

9.
多级形式的“反讽式观照”─—再论《了不起的盖茨比》杨爱唐菲兹杰拉德是美国“迷惘的一代”中的知名度很高的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1925)是美国小说史上的一部杰作。它在艺术上匠心独运,多处运用“反讽式观照”,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反讽(...  相似文献   

10.
F.S.菲茨杰拉德是美国当代屈指可数的大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长篇小说)被认为是“美国最优秀的十二部小说之一”,美国人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当代文学时,这部小说是不可或缺之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菲茨杰拉德的作品到八十年代才被介绍到中国来(他的小说选今年才出版)。可见抓紧对这位作家的研究,乃是当前美国文  相似文献   

11.
张红红 《考试周刊》2011,(44):23-24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相似文献   

12.
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20、30年代美国文坛“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他纵情参与了“爵士时代”的酒食征逐,也完全融化在自己的作品之中。但在沉湎于其中的同时,又能冷眼旁观,体味灯火阑珊,用凄婉的笔调抒写了“美国梦”幻灭的悲哀。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就是“爵士时代”的一曲挽歌:菲茨杰拉德同其著作中的人物一样,既是“参与者”又是“局外人”。  相似文献   

13.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尔德(1896—1940)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崛起于美国文坛的重要作家.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1925)深刻地表现了年轻一代心目中“美国梦”的破灭.小说成功地运用一系列象征性描写和完美的写作技巧对二十年代繁华背后令青年一代感到空虚、迷惘的美国社会作了生动的叙述。这些象征自然地贯穿于小说情节之中,每一个细节都与小说主题密切相关,使作品情节紧凑,语言生动形象,引人浮想联翩,同时也使主题获得了深度.  相似文献   

14.
赵小红 《文教资料》2006,(12):56-57
本文通过对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叙述技巧的分析,阐述了如何以第一人称见证人的双重视野体现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于斐 《现代语文》2006,(7):86-87
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的小说家,是“迷惘的一代”典型的作家代表。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以其独特的叙述角度和叙述技巧体现了西方小说叙事艺术的典型特点,成为美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就连有“驾驭叙事艺术高手”的海明威也曾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给予很高的评价。菲茨杰拉德能够将一个痴情男人找寻昔日情人的不算太新鲜的故事,写成盖世杰作,这不得不归功于他那不同寻常的叙述方式及独树一帜的艺术手法。正如著名诗人T·S·艾略特所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自亨利·詹姆斯以来,美国小说迈出的第一步。”本文即从叙…  相似文献   

16.
幽默的艺术     
本期“精彩一瞬”栏目的内容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的作家,本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斯。他出生于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汉尼拔的一个贫穷的乡村律师家庭,从小出外拜师学徒,当过排字工人、密西西比河水手、南军士兵,还经营过木材业、矿业和出版业,但最终使他名扬天下的工作是当记者和写作幽默文学。他的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1876)和《哈克贝利·芬历险记》(1884)在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汤姆·索亚历险记》说的是汤姆和其他孩子因为校长对待他们太严…  相似文献   

17.
戴望舒(1905- 1950),浙江余杭县人。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代表诗有:《我思想》、《寒风中的闻声》、《偶成》、《无题》、《我用残损的手掌》、《在天晴了的时候》、《烦忧》。《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 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  相似文献   

18.
海明威毕生致力于小说创作,是一位富有独创性的小说家.《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优秀的小说之一,它曾使作者荣获1952年度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塑造了一系列“硬汉性格”.20年代作品中的那些孤独、迷惘的主人公,到30年代以后发展成为坚强不屈的“硬汉”,而《老人与海》则把硬汉精神升华到寓言的高度,其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向来脍炙人口,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最负盛名的小说家和“迷惘的一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以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和独特的思想艺术风格享誉世界文坛。海明威亲身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多次身受重伤;又遭遇多次飞机失事和车祸,均大难未死。他根据在战争中的亲身感受创作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反映了战后美国青年的幻灭与迷惘。写出了一代人的失落与困惑,成为“迷惘的一代”文学的宣言书。他的另一部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以爱和死的变奏,表达了一代人的精神危机,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主题,代表了“迷惘的一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20.
古巴老人桑提亚哥是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人物,他是作者在30年代以来的作品中塑造的"硬汉"性格的发展与升华,是"硬汉"精神的化身。作者通过他的行动向人们昭示了一种"一个人并不是生下来就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生存法则和对人类命运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