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现你自己     
古希腊一座圣庙的门柱上赫然写着这样一句警世之言:"发现你自己!"我想是的,一切成就,均始于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人生大舞台,每个人都是主角。然而,生活中的我们,不只是舞台上的演员,还是导演,结果往往操控在我们自己手中。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江汉 《档案管理》2005,(3):11-11
“我从不去想自己失去了什么,我想我还拥有什么!”文中的主人公谢坤山正是抱着这样的人生态度,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霉运之后,脸上依然挂着笑容,直面自己不幸的人生,独自承受着生活的困苦。最终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幸福的家庭。其实,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不一定会遭遇像谢坤山这样的命运,更多的是工作生活的烦恼和人生的无奈。如果对待困难与挫折,能多一些思考,少一点抱怨,勇敢接受,坦然面对。那么在这看似波澜不惊而又蕴含变数的人生“棋局”里,你将能重新审视,冷静分析。在坚守与进取中实现自我的价值。谢坤山懂得珍爱生命,善用所有。不但寻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且尽可能地帮助他人,回馈社会,延伸人与人之间的爱。像他这样极具传奇色彩的人格魅力,在今天是一种稀缺而值得倍加珍惜的东西。(道道推荐)  相似文献   

3.
问:什么原因让你开始创业的? 傅盛:我当时是因为一个我没有意料到的原因离开了原来的公司,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我想我当时并不知道什么是创业,但是我觉得我可以揣摩一下什么是创业. 问:什么事让你有了创业的勇气? 傅盛:我曾经做过一个项目,我们4个人一起在一张乒乓球台旁边开始自己的内部创业,从那时候开始我做的这款产品用户量从几千、几万到上亿,在这个过程中我每天晚上都反思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我每天都在想如何能让用户知道我的产品,我每天都在看用户的反馈.这样的经历让我相信只要做起来就会有机会,创业可以从非常小的点开始做.  相似文献   

4.
是的,我想给你的,是我的一段时光,又或者是,你在这一段阅读时光里所遇见的自己。1,木可小时候,总听大人们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长大后,自己会发现:草木之情,更甚于人。对生活的怀疑,是不是就是这样一点点开始的,进而慢慢地融入自己的血脉,最终成为灵魂的一部分?记得上大学时曾读到这样一句诗:天空,天是空的。这句诗让我激动不已,它太特别,  相似文献   

5.
袁岳 《图书馆杂志》2008,27(5):81-88
袁岳: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话题,每个人都身处其中,尤其是我们中国人.很多人都说中国国情是什么?老外在我们中国做生意,我们会说他们不懂我们的国情,人家就请教你了"你说中国国情到底有些什么啊?"我们会发现国情也不容易说出来,我们到底是什么国情跟人家不一样?事实上在我们中国,国情有两样法宝.  相似文献   

6.
一名黑人对记者说:从这里我想谈谈我们美国的文化。总的来讲,美国文化是一种电视文化。几乎每个人的生活都要受到电视的影响。可我们电视中都充斥着一些什么呢?是暴力。从事情的前面来看此案,整个事情好象是一个违法,执法,再违法,再执法,再犯法的问题,但问题的实质我想不是很多人所说的什么司法不公,种族歧视,不是,我想问题是出现在我们的社会道德上以及我们的暴力意识上。“在暴力问题方面我们警察的行为是很可怕的,他们常常是非常暴  相似文献   

7.
在人生的档案里,每个人都存有自己无法向别人告知的一两件事,我的"档案"里就存封着一件让自己深感痛悔的事,我把这件事刻录在了我的心壁上,存入了我人生的档案中.  相似文献   

8.
粗俗与精致     
程应峰 《湖北档案》2007,(10):39-39
经常有人会问:生活是什么?生活应该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没有答案,生活无法定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当然,硬要分类的话,不外就是粗俗与精致,谁都想拥有精致的生活,可对大多数而言,精致离现实太远,只能以粗俗的方式感受人世间的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9.
最近读报,看到几组条新闻标题.其中一组标题可以概括为"不知所云",即检察日报2011年9月15日5版头条通讯的标题:她含情脉脉地望着他:"我想给你生孩子,没有那一纸婚约没关系."他一把推开她:"你昏啦!党纪政纪不能约束你,却能够制约我."一次偶然相遇,一份不敢公开的孽情,一段与权力金钱相纠缠的人生历程(引题)只因为人群中看了你一眼(主题)看了这样的标题,我的第一感觉,这是关于一段恋情的通讯,其实主题是揭露一个贪官和他情人的犯罪事实.这样严肃的话题,为什么标题给人色情小说的感觉?这组新闻标题的引题和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明确,采用的是现在网络"标题党"的设计风格,仅仅为了在词句上吸引人,以致让读者看了标题不知道文章到底报道什么,违背了新闻标题的设计规范.  相似文献   

10.
看客 《青年记者》2006,(23):58-58
在连教育经费都敢拿去炒股、连社保基金这样的保命钱都敢挪用的当前国情下,凭什么让我相信你一中国音像协会,请给我个理由先,就算我以我的人格做担保相信了你,可你又有什么资格来代表作权人向我收费?我还想自己交给作权人呢,一来可以认识一下明星,混个签名什么的,二来也可炒作一下自己觉悟高之类的,提高一下我的卡拉OK房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1.
新华社原社长田聪明曾在一次闲谈时考我:"唐老鸭,你知道<实践论>吗?"我说我知道."那你告诉我,它讲的是什么?" 我说,第一句是什么,我记不清了,不过全篇精髓是"知和行"的道理,"实践-认识-实践"的道理.一句话,"知"和"行"概括了全部人生.  相似文献   

12.
曾经有许多人这样设想过:假如有一天,你将独自一人驾驶着一艘小舟绕地球旅行,或者你将独自一人前往一座孤岛,在那里生活一年甚至更久的时间,而你只能(或者说只允许你)选择一样东西带在身边,供自己娱乐,那么,你将选择什么呢?是一块大蛋糕,一盒扑克牌,一只小松鼠,一幅美丽的图画,还是一本书,;一个八音盒,一把口琴,或一只装满了纸的画箱?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作出自己的选择。然而大多数人表示,更愿意选择一本书。是的,什么也不能像书那样帮助我们,用生命、用心灵主感知和认识未知的事物。英国著名女作家尤安·艾肯在1974…  相似文献   

13.
感悟记者     
电影《一九四二》热播,其中涉及当年大公报披露河南灾情的报道,因为出自我父亲(编者注:张高峰)之手,于是各路媒体记者纷纷找我采访,除了了解我父亲当年采写《豫灾实录》的经过以及因此遭遇逮捕等细节之外,许多记者还向我提出了诸如:"父亲怎样对你讲述这段历史"、"你怎么认识这篇报道"、"父亲在你的心目中是怎样一个人"、"他对你的人生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等问题.坦率地说,对这些,我过去真没有认真想过. 静下心来回味这些天接受采访的前前后后,我试图梳理出比较清晰的感悟,由是写下了这个题目.  相似文献   

14.
多少年来人们为自己在投资领域树立了一个又一个传奇人物,人们愿意相信,下一个传奇就是自己.所以《从8万到200万》(机械工业出版社)注定不会缺乏读者.我也不例外,一口气读完了这本克利斯·卡米洛的著作.看到扉页上的推荐"彼得·林奇+尼古拉斯·达瓦斯=克利斯·卡米洛"的时候,我想起了林奇.是的,我们都读过他不少书,知道他从不知疲倦事无巨细亲临考察无数公司的业绩.而对于本书,对于一个声称投资不需要财务知识的投资英雄,他眼里的投资是什么样的呢?我很好奇他的方法,相信你也是. 人生中我们都知道要扬长避短,寻找自己的长处,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投资这件事覆盖面太广,任何人都不可能无所不知,包括那些专家.但是我们每个人却都有着自己擅长的领域,即便是耽于吃喝玩乐的人也有他的一技之长.或许,从你的日常生活中寻找投资机会才是作者真心要传递给我们每个业余投资者的真谛.但是,且慢,科学的方法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5.
《有生之年遇见你》是一本让人迷醉的书,这是我201 1年策划的第一本爱情小说,从策划包装到书的内容都是我满意的一本爱情小说,也是受朋友们赞誉比较多的一本爱情小说.以这本爱情小说为起点,我策划的爱情小说书渐渐形成一个爱情小说系列:《如果爱情可以转弯》《爱情不设房》《亲爱的,让我们谈情说爱》《忍住不说我爱你》《如果,我说我爱你》……《有生之年遇见你》这本书很"虐心",你读着难受,却丢不掉,你会强迫自己一直读下去,看到爱情的结局,看到人生的世相.我想这就是这本书的最大魅力!  相似文献   

16.
《全国新书目》2013,(4):98-99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想改变一下自己或者自己的人生。我们吃得太多。我们抽烟。我们不锻炼身体。我们身陷错误的职业。我们花钱太多,攒钱太少。我们爱上不该爱的人。一些人想改变一些东西,一些人则想彻底改变他们的人生面貌。但我们能改变人生吗?如果能的话,该怎样做呢?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想改变一下自己或者自己的人生。我们吃得太多。我们抽烟。我们不锻炼身体。我  相似文献   

17.
人生的真谛     
人生的真谛张平你对人生是怎么看的?如果有这么一道题,而且你只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我想对任何人来说,这都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人生是什么?或者人生的真谛是什么?不同人有不同的回答,各种人有各种人的看法。我写《孤儿泪》这部作品的时候,就有这么个问题一直萦...  相似文献   

18.
5月1日,噩耗传来,你那天凌晨停止了呼吸,走完自己的人生旅程,与世长辞了!前几天,我和勇进去医院看你,你已病情危重,说话也困难了,你说:“这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了!”我赶忙安慰你不要这样想,说过几天还来看你的。谁知真如你所说,那次竟是我们的永别,从此重晤难再了!  相似文献   

19.
去年5月,笔者在课堂上与学生们为汶川遭遇大地震默哀.今年此时,我们或许每个人都在思想深处回首汶川震灾,为"5·12"送上自己的周年祭.而笔者,想在这里略述汶川震灾与赈灾作为一个宏大历史事件,为中国公民社会建设带来了什么.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老詹退居二线,许多同行在网上表达了对这位颇有个性的新闻人的祝福和惜别之情,读之令人感动.他以前的一位同事这样感慨:"你的成功并不仅仅是事业的大小,官位的高低,而是在于你的为人,那么多人在你退下来之后还想着你.每个人都会老,每个领导干部都会从位子上退下来,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像老詹这样得到众口一词的拥护、信赖、赞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