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论从家庭教育的内容来看,还是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看,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工作中都处于基础的地位,起着基础作用。因此,各国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教育工程中,都很重视家庭教育这一环。然而,我国的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工程中是薄弱的一项,本文拟就中国与美国的家庭教育作一粗浅比较,并从比较中得到一些启示。一(一)家庭教育观念的不同“望子成龙”与“望子成人”是中美家庭教育观念的区别所在,也是中美家庭教育的本质区别。1.着眼点不同美国家庭教育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孩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人。基…  相似文献   

2.
家庭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其重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可是,在科学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由于学校教育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导致许多人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大作用和深远意义。据笔者调查分析,我国目前的家庭教育主要存在着“乱”。“差”、“错”三大问题。所谓“乱”,是指目前家庭教育的盲目性和无计划状态。根据我们对三百多户农村家庭教育状况调查表明:有80%以上的家长(包括孩子监护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处于盲目状态,这部分“家长”没有考虑过要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样的人,他们对孩子只抱着“成龙上天、成蛇钻草”的陈旧观念任其发…  相似文献   

3.
近来,一个家庭教育的话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让孩子快乐还是让孩子成功?成功派的观点是:人生就是要追求成功,没有成功谈不上快乐,为了成功,即使让孩子们先“痛苦”若干年也在所不惜。“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派乃“望子成龙”者。快乐派的观点是:人生就理当活得快乐,没有快乐的成功毫无意义,只要快乐,孩子没出息也无所谓。“我平庸,我快乐!”快乐派似乎是“望子成虫”者。双方观点尽管针锋相对,思维方式却是相同的:他们都把成功与快乐截然对立起来。其实快乐与成功的关系远没有这样简单。二者既是矛盾的双方,又是相容…  相似文献   

4.
天下父母都是“望子成龙”而决不会“望子成虫”的。不少父母认为读书就是一切,只有书本中才能钻出“龙”。为了让孩子多读书。巴不得把他们变成消化书本的机器。对孩子的期望值那么高,用的却往往是培养贵族的教育方法。如此,有的孩子即使本来有“成龙”  相似文献   

5.
“城站小学又评上家教先进单位了!”说起家庭教育,城站小学确实是十分重视的。他们学校的教师和家长都深深地知道,要把孩子培养成四有新一代,必须学校、家庭、社会全力以赴,拧戊一股劲。在家庭教育中,他们除每学期分类型给家长举办三至四次家长学校外,还积极发动家长征订“家庭教育”杂志,年年做到家长人手一册。家长们认为“家庭教育”杂志是他们教育孩子成长的好指导,好帮手,每期“家庭教育”杂志中总  相似文献   

6.
要形成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必须克服家庭教育中的过分娇惯溺爱的现象;儿童的社会化过程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教育的关键是引导儿童顺利而健康地实现社会化的过程;要“望子成龙”,必先“望子成人”。  相似文献   

7.
儿童教育问题是我们社会的头等重要事情,古来如此,而培养孩子不只是专业教育者的责任,也绝非只限于知识的灌输。要教育全面发展的青年,社会和家庭都担负着极重的责任。而当前,我们中国人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着重大误区,严重影响着孩子健康、快乐、全面成长。 1.理想中的功利主义色彩 目前,据统计,60.16%以上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达到大学以及大学以上的文化水平。当然,从古至今,望子成龙是家庭教育的最高理想,但是,仅把“成龙”“成凤”理解成考试取得好成绩,考入重点高中,考入重点大学,考上研究生,乃至出国留学,那…  相似文献   

8.
李玉莲 《甘肃教育》2011,(14):24-24
马克思说过:“法官的行业是履行法律.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孩子。”我国古代也流行过“子不教,父之过”的说法,可见,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父母是孩子不可选择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们永不毕业的学校。父母对子女不仅有生育、养育的义务,更有教育子女成才的责任。由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社会的缩影.所以家庭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社会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应该使父母懂得。在社会面前。他们的责任和对社会的主要任务是教育自己的孩子。”众所周知,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9.
家庭教育对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家庭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部分家长由于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当孩子出现的问题时表现出不知如何应对的情况。在“双减”背景下,国家减轻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负担,且要求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但仅凭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为此,班主任要在“双减”背景下引导家长展开家庭教育,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家长要注重从生活小事中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感。孩子的许多事情在家长看来是那么微不足道,然而这些恰恰是孩子一生的大事,小事孕育着孩子的品德,家庭教育尤其要注意积“小德”以成“大德”。家长要做个有心  相似文献   

11.
个人生涯的合理设计与规划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应以学生的兴趣与优势为基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应注意培养孩子个人生涯规划设计的意识.并在各个成长阶段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分析、了解自我.唤醒主体意识.点燃求知欲,变“望子成龙”为“子望成龙”,让孩子为实现心中的梦想而学习。  相似文献   

12.
责任心是做人的基础,是社会和谐的保障.然而,当今的孩子普遍存在责任感的缺失.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父母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主要探讨家庭教育的“错”,以及该如何正确地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相似文献   

13.
当学校开始为学生“减负”时,有些家长忙着给孩子“加负”,这显然是没有走出误区。早在几年前,李岚清副总理就特别指出:我们讲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能不对广大家长讲几句话。现在许多少年儿童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有了这种心情,如果没有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和正确的教育观念,就很可能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不少,有的甚至酿成悲剧。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的家庭中大量的家长缺少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感到无所适从。很多人把追求孩子获得高分摆在家庭教育的首位,而不懂得训练孩子…  相似文献   

14.
提到孩子。人们总会想到“无忧无虑”、“活泼快乐”等词语。的确,在众多成人看来,童年应是人生中最轻松、最愉快的一个阶段。一项有关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家长(97.7%)都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家的时候是快乐的,其中认为自己的孩子很快乐的家长占6成左右,比较快乐的占3成左右。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你不可救药.无可挽救了”、“你这孩子就是贪玩.不是读书的料”、“你这孩子怎么这样没有记性.真是木瓜脑袋”、“某某与你同龄样样都行,就你不行”、“像你这样.今后只能上街拉板车混饭吃了”等等.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这样训斥孩子。  相似文献   

16.
余菊 《江西教育》2002,(12):9-9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可是,过去的家庭教育模式太过封闭,已经成了孩子顺利成才的绊脚石,开放式的家庭教育呼之欲出。家庭教育的开放,是指广义的开放,实际上也是针对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所提出来的“开放”,并不是说家长对子女放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要使家庭教育过程始终保持对家庭内外的信息交流与沟通,这既是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的发扬光大,也是新世纪社会发展的要求。一、家庭教育开放的迫切性。(一)家庭教育的误区。多数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由于对孩子的…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长期性.而幼儿园的教育则负担了全面系统地培养幼儿的重任,具有权威性、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必须注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实施同步教育,使之产生1+1〉2的教育效果。那么,如何与家长合作?我结合教育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朝三洲 《师道》2003,(1):13-13
常常听到家长在这样教育孩子,“别人骂你,你就骂他!”“同学打你,你就打他!”“小朋友抢你东西,你就去报告老师,让老师好好罚他!”诸如此类“以牙还牙”的不让自己孩子吃亏的语言方式,在我们生活中可以说司空见惯了。但专家认为,这种为了点滴小事而敌视同伴、把别人当作防范对象的教育方式,恰恰会导致孩子品德的“发育不良”,会使孩子身心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同情心和善良心。日前,有专家呼吁,家庭教育千万别把孩子培养成难以融入社会的“大灰狼”了!心理学家认为,“性格即命运”。在过去缺乏竞争机制的计划经济社会中,人一…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代家庭教育培养孩子多种“特长”和期待孩子早日成才,为孩子请家教、鼓励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学习的现状,通过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学习和探讨,分析了现代家庭教育中人的全面发展观。  相似文献   

20.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人才观,通过家庭生活和言传身教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行为和活动。家庭教育的成败,关系到孩子个人及全家的幸福,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全民族素质及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必须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要做到这一点,家长首先需要注意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观念是指用什么教育思想去培养孩子,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从目前的家庭教育状况来看,应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转变。一、由“分数第一”型向“全面发展”型转变不少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自觉或不自觉地重智轻德,把家教片面地归结为“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