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在16~40℃中等温度下测试、分析了基质沥青及其温拌沥青的复数剪切模量G*、相位角δ等流变性能,进而建立了疲劳因子G*sinδ与基质沥青性质、试验温度和拌剂掺量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复数剪切模量G*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而相位角δ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拌剂掺量越高,复数剪切模量G*越大,相位角越小;疲劳因子G*sinδ随着温度升高呈指数减少,随温拌剂掺量增加呈线性增大;在较低温度和较高掺量下,疲劳因子的变化幅度更大;基质沥青复数模量越小,温拌剂对温拌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更为显著,而老化对基质沥青性能的影响高于对沥青-温拌剂相互作用的影响;掺量越高的温拌沥青结合料,越容易疲劳开裂.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和弯曲梁流变试验对二次老化条件下温拌再生沥青胶结料的抗车辙和低温性能进行测试,评价温拌技术和改性剂类型对其影响,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试验揭示其老化和改性机理.研究表明:温拌再生沥青胶结料二次老化后高温稳定性提高,低温抗裂性降低.2种温拌技术表现出不同的作用.由于在不同温度下其物理形态会发生变化,使用Sasobit温拌剂可以显著改善再生沥青胶结料的高温性能,其车辙因子提高了4.6~5.6倍,但是对其低温性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使用Evotherm温拌剂则会在再生沥青胶结料结构中起到润滑作用,从而造成其抗车辙性能下降,其车辙因子降低了52%~62%.推荐在温拌再生沥青胶结料中掺加丁苯橡胶乳液或者胶粉以同时改善其抗车辙和低温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采用SBS改性沥青、对四种不同掺量添加剂的沥青混合料进行高温抗车辙能力、低温开裂能力及水稳定性的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Duroflex改性的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高温抗车辙能力和低温抗裂能力,水稳定性也有很大改善.使用该添加剂增强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黏结力,解决路面早期损坏问题,改善公路路面技术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对一种基质沥青和3种硅藻土沥青进行了差示热扫描分析,并结合相应的混合料约束试件的温度应力试验分析了硅藻土沥青的低温抗裂机理.结果表明:硅藻土沥青有优于基质沥青的低温性能;玻璃态转化温度可以较好地反映硅藻土沥青的低温性能;玻璃态转化温度与破断温度有较高的相关性.另外还进行了相应的4种沥青混合料的低温弯曲试验、低温压缩试验和收缩系数试验.结果表明:硅藻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优于基质沥青混合料;硅藻土沥青混合料临界弯曲应变能密度及压缩应变能密度均大于基质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加入硅藻土后收缩系数降低.在此基础上,从混合料收缩性能和破坏能量2个角度分析了硅藻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机理.  相似文献   

5.
季节性环境温度变化对沥青混凝土材料性能有显著影响。研究高速铁路沥青混凝土强化基床表层结构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实现温度场模拟是首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采用制冷/制热、智能电控以及温度传感器等设备,研制了一套模型试验温度控制系统,实现了保温罩内环境温度由室温降至-30℃低温或升至600℃低温或升至6064℃高温的目标温度控制,且试验过程中保温罩内温度保持稳定,确保了沥青混凝土结构层温度由表及里的改变,满足了试验对温度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季节性环境温度变化对沥青混凝土材料性能有显著影响。研究高速铁路沥青混凝土强化基床表层结构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实现温度场模拟是首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采用制冷/制热、智能电控以及温度传感器等设备,研制了一套模型试验温度控制系统,实现了保温罩内环境温度由室温降至-3~0℃低温或升至60~64℃高温的目标温度控制,且试验过程中保温罩内温度保持稳定,确保了沥青混凝土结构层温度由表及里的改变,满足了试验对温度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玄武岩纤维直径对其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设计制备掺有7、16、25μm这3种直径玄武岩纤维的AC-13沥青混合料,采用车辙试验、单轴贯入试验、低温小梁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及冻融劈裂试验测试其路用性能,通过理想开裂试验、动态模量试验测试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直径对沥青混合料各项性能指标的改善效果影响较大,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随着玄武岩纤维直径的减小而略有升高;由于相同纤维掺量和纤维长度条件下,纤维直径越小,其根数越多,在沥青混合料中形成的筋体网络越丰富,故7μm直径玄武岩纤维对沥青混合料的高低频动态模量、中低温抗裂性能以及高温抗变形能力改善效果最为显著。研究结论可为沥青混合料用玄武岩纤维的精细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国产环氧沥青混合料施T控制与强度增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国产环氧沥青混合料在低温环境条件下的施工和易性、容留时间范围,以及强度增长规律等施工控制特性.选取芯样空隙率和试件马歇尔稳定度作为评价施工质量的性能指标;通过轮碾试验模拟实际施工过程中的碾压成型过程;选择马歇尔试验和布氏粘度试验研究强度增长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国产环氧沥青混合料可以在10℃的低温环境条...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胶粉掺量下废旧轮胎橡胶改性沥青的力学性能,借助Materials Studio软件,对塔河AH-90#沥青进行四组分配料试验(沥青质、饱和酚、芳香酚和胶质),建立分子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准确性.选取6组不同质量分数比的丁苯橡胶和天然橡胶,构建组合橡胶改性沥青分子模型.通过不同温度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100% ...  相似文献   

10.
玄武岩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玄武岩纤维在增强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方面的作用,首先通过马歇尔试验与车辙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与纤维掺量.研究表明,玄武岩纤维的最佳掺量为0.3%,最佳沥青用量为4.63%.然后通过高温稳定性试验、水稳性试验及低温抗裂性试验对不添加纤维、添加玄武岩纤维、添加聚酯纤维以及添加木质纤维情况下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相对无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纤维沥青混合料提高了最佳沥青用量,其车辙动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低温抗裂强度等均得到了一定提高与优化;在保持最佳纤维掺量的情况下,玄武岩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且其增强作用优于聚酯纤维和木质纤维.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推动大粒径沥青碎石柔性基层在路面结构中的应用,通过室内试验的方法,对掺入橡胶粉和玻璃纤维的大粒径沥青碎石进行了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弯拉强度和回弹模量试验及高温稳定性能、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实验,探讨了外掺剂种类和含量对大粒径沥青碎石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外掺剂后大粒径沥青碎石ATB-30的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能完全满足规范要求,尤其是玻璃纤维对大粒径沥青碎石性能的改良效果会更加明显,在外掺剂橡胶粉和玻璃纤维的作用下,适当减少沥青用量,既能保持ATB-30力学特征和路用性能不会减弱,又降低了大粒径沥青碎石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基质沥青经SBR改性后的性能,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掺量SBR改性基质沥青后的三大指标,并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质沥青经SBR改性后低温性能得到大幅度改善,高温性能也得到一定改善,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加入稳定剂可以更好的改善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钢桥面铺装层主要病害和特殊工作环境的前提下,分别采用高温车辙试验、低温小梁弯曲试验和控制应力小梁弯拉疲劳试验,研究了不同环氧树脂掺量下的环氧树脂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抗疲劳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环氧树脂对这3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进效果,但改性效果和树脂的添加量并不是一个无限递增的关系,当添加量超过一定数值以后,改性的效果将趋于平稳.最后就高温、低温、疲劳3个方面分别提出环氧树脂添加量为20%,30%,30%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14.
利用相分离法制备了亲水性聚偏氟乙烯(PVDF)-氯化锂共混膜,通过接触角测量和水蒸气吸附实验评价了膜的亲水性,并通过水蒸气渗透实验测试了总传质系数和水蒸气渗透速率.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铸膜液中氯化锂含量的增加,PVDF膜的接触角明显降低,同时,PVDF膜对水蒸气的吸附能力随之增加.当氯化锂质量分数低于2.5%时,水蒸气在膜中的总传质系数略有增加,当氯化锂质量分数高于2.5%时,总传质系数明显增加,而水蒸气在膜中渗透速率随氯化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氯化锂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PVDF膜的亲水性,进而增强水蒸气的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15.
借助相关文献中纳米材料改性聚合物的方法,利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材料对聚合物进行改性,并采用关联度分析法研究了纳米粉体的掺量与改性聚合物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纳米材料的加入显著改善了沥青聚合物的低温性能、高温性能及综合路用性能.分析的结果与实验基本一致,进而可以指导改性聚合物的制备.  相似文献   

16.
研究水泥为再生剂冷再生材料在施工中最佳剂量.通过室内试验,对旧路面层与基层沥青混合料(Ⅰ型混合料)和旧路面层材料(Ⅱ型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分析与评定,进行了路用性能试验研究。确定了水泥为再生剂的Ⅰ型、Ⅱ型冷再生材料施工中的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17.
对简单图G(V,E)f,是从V(G)∪E(G)到{1,2,A,k}的映射,k是自然数,若,满足(1)u,v∈E(G),u≠,f(u)≠f(v);(2)Vuv,uw∈E(G),v≠w,f(uv)≠f(uw);(3)uv∈E(G),\G(u)\C(v)\≥1并且IG(v)\C(u)1≥1;则称f是G的Smarandachely邻点全染色.本文给出了圈的平方图的的Smarandachely邻点全色数.  相似文献   

18.
适应西藏高原环境的沥青抗紫外线老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外线是导致西藏高原沥青路面早期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实测的紫外线辐射水平,进行了不同掺量的3种纳米级抗紫外线老化剂(TiO2,CeO2和炭黑)的SBR沥青紫外线老化试验.针对老化后的沥青,进行了常规指标(TFOT后的针入度比、软化点)和SHRP指标的评价.针对已老化不同时间(500,1000和1500h)的、掺加0.8%炭黑的沥青,分别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了抗紫外线老化剂的最佳掺量.结果表明,TiO2和CeO2不仅是好的紫外线吸收或屏蔽剂,而且是一种强氧化剂;炭黑是良好的抗紫外线老化剂,其最佳掺量为沥青质量的0.8%;沥青紫外线老化主要发生在老化前期,老化时间越长老化越严重.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组合工艺(高温55℃UASB反应器一常温三相好氧生物流化床)对含盐偶氮染料活性嫩黄X-6G的去除能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为55℃,运行周期120d,水力停留时间18h的条件下,此工艺对于CODCr为600~1 000mg/L,含盐量为25~35g/L,活性嫩黄X-6G的浓度为40~50mg/L的染料废水,染料及CODCr的去除率可达80%~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