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星踪     
《新闻三昧》2013,(3):16
张丽莉"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感动中  相似文献   

2.
阿新 《档案时空》2007,(9):20-23
她只是初中毕业,却自学"催乳术",并留学取得"催乳师"洋文凭回国创业;她是一个下岗工人,却又创建了中国第一家"催乳"专业公司,并出任总经理;她灵巧的双手总是与乳房打交道,她手里的乳房托出的不仅仅是喷薄而出的乳汁,更是一个个年轻生命的健康和希望……她就是中国第一位"催乳师"李虹.  相似文献   

3.
吴迪  韩丽 《新闻天地》2008,(7):53-54
不懂法语,她却写出一部轰动法国的畅销书。巴黎圣母院破例为她在180年前拿破仑结婚的大厅,举行了隆重婚礼;在伦敦倒房成为著名房地产富豪。就连查尔斯王子都感叹:这是位了不起的女人!  相似文献   

4.
2010年9月的一天,家住宝山区的王女士回到了位于杨浦区的娘家,打算去杨浦区档案馆查阅结婚证明材料,以办理退休手续。娘家人却告诉她,“勿用跑介远,在家门口的延吉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就能查到”。王女士半信半疑地来到社区中心,结果没有花一分钱就如愿以偿地开具了结婚证明,她非常高兴地在留言栏上写下了“很好、满意”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2007年4月26日,南京最后一位"慰安妇""活证人"雷桂英的去世,深深触动了一位老人的心;第二天,日本最高法院就中国公民"慰安妇"对日索赔案裁定原告中方败诉,老人义愤填膺.在家人的支持下,她毅然公开了埋藏近70年的不堪回首的"慰安妇"身份.  相似文献   

6.
金玉良缘     
朱艳丽 《出版参考》2005,(23):44-45
语堂和翠凤的爱情从结婚开始. 林语堂的女儿们说:"天下再没有像爸爸妈妈那么不相同的." 语堂爱静,翠凤喜欢热闹. 语堂出身于一个快乐的牧师家庭,崇尚个性自由,不拘规矩.翠凤在重男轻女的旧式大家庭长大,一言一行都要符合大家庭的生存规则.基督教的清规戒律也要求她忍辱负重,吃苦耐劳.虽然婚后语堂一直教她遇事乐观,享受人生,可幼时的教育已经在她的性格上扎根,她严肃地过每一天.  相似文献   

7.
不久以前,网友晒出家里用的老式床单,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又一次将大家的记忆拉回到了那个年代.记得小时候,家里用的也都是这样的"国民产品":中间一朵大花、四周四朵小花的四角中花图案,俗称"四菜一汤"的床单,或是床单上均匀地印染了一些小朵的花,被叫做"天女散花".妈妈的卧室至今还铺着这些床单,据说都还是她结婚时买的,当年是结婚嫁娶的必备之物.  相似文献   

8.
谢冰莹(1906-2000年)原名谢鸣岗,字风宝,湖南新化人。小时随父读四书五经,后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女校(又名湖南第一女子师范)。正当她雄心勃勃地迈出人生第一步的时候,母亲却硬逼她与三岁时订的娃娃亲结婚。经过与哥哥的密谋,在父亲的支持下,她只身奔往武汉,1926年冬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武昌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前身)。经过短期训练,于1927年5月随军北伐,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女兵,后与胡兰畦女士一道被授予少将军衔。  相似文献   

9.
前几天,我回老家探亲,听家里人谈起一件事:村里有位青年,结婚后生了个女儿,他就做了绝育手术。某通讯员将此事写成新闻报道时,却虚构了个情节:“当小胡决定,只生一个女儿就绝育时,年过花甲的老父亲坚决反对,说:‘你疯了!人生一世就是为传宗接代,难道你想当个‘绝户头’吗?小胡  相似文献   

10.
<正>她,曾被陈云誉为"我党保卫工作的第一位女同志";她,在革命处于低潮的危难时刻进入中共中央交通局,成为"第一女交通";她,参与了中共中央特科的一系列锄奸活动,其中包括"东方第一大暗杀";她,数次入狱,几番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却痴心不改,历尽千难万险回到党的怀抱;她,虽然三次结婚,但丈夫均为国捐躯……她,叫周惠年。"中央交通局第一女交通"周惠年于1911年3月出生于湖北、河南交  相似文献   

11.
租房记     
好友M最近被房东赶了,房东说自己要结婚,要把那个小一居装修了当婚房。我周末陪她找了一天房子,看着破破烂烂的房子们价格涨得可怕,犹然生出喟叹同情之心。不料果然第二天就接到房东电话,房子也不再租给我们了,他也要结婚。  相似文献   

12.
<正>谢冰莹(1906-2000年)原名谢鸣岗,字风宝,湖南新化人。小时随父读四书五经,后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女校(又名湖南第一女子师范)。正当她雄心勃勃地迈出人生第一步的时候,母亲却硬逼她与三岁时订的娃娃亲结婚。经过与哥哥的密谋,在父亲的支持下,她只身奔往武汉,1926年冬以第一名  相似文献   

13.
电影《芳华》的女主人公何小萍从来到文工团的第一天就注定成为大家眼中的笑话。她自小生活在一个破裂的家庭,难以融入集体,误打误撞当上英雄却罹患精神障碍,痊愈后渐渐过起了朴素知足的生活,最后与刘峰没有结婚但彼此相爱相守。电影作为反映社会的影像,有太多对雅克·拉康理论的投射。本文从拉康的镜像阶段入手,并结合他者、自我、三界认知理论、缝合等精神分析概念,重点探讨《芳华》女主人公何小萍置身于他者的环绕和影响,如何完成其自我的认同与建构,从而达成自我对社会现实和整个人生的和解。  相似文献   

14.
妈妈没了     
朱新华 《新闻天地》2010,(11):77-77
很多人说,2010年10月10日,好日子。年轻恋人选择这天结婚,喜遇“十全十美”,婴儿出生于这天的十点钟,更是“十全十美”。可是,我的妈妈,却在这一天与世长辞,在她86岁第4个月里,下午4点病了,仅5个小时,就悄然死去。难道,这也“十全十美”吗?  相似文献   

15.
<正>涂某某,原彭山县青龙乡泗河村5组农民,1978年经人介绍,于1979年6月和邓庙乡的刘某结婚,婚后有一个儿子;1981年被人拐骗到河北省和当地一农民"结婚","婚后"有两个儿子,现一直居住在河北。涂某某本人在当地无户口本、身份证和结婚证,属于"黑人黑户"。涂某某的这个"三无"情况成了她心里永远的痛,两个儿子想给她买养老保险,却因没有母亲的个人身份信息而未买成。今年4月27日涂某某和两个儿子专程从河北赶到彭山查找证明自己身  相似文献   

16.
郁青 《云南档案》2012,(12):20-22
<正>她,是美国传教士之女,几个月大时就随父母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她的大半生都是在中国度过的;她,与中国农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孩童时期一直到长大成人、结婚生子,都与农民、土地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当之无愧的"大地之女";她,因撰写了被誉为"中国农民生活史诗"的长篇小说《大地》三部曲以及传教士父母的传记《异邦客》、《战斗的天使》等作品而  相似文献   

17.
一天下午,鲁艺的学生到城里开大会.散会以后,鲁艺的队伍走出城门,爬上校舍所在的半山坡.莫耶和几个同学站在窑洞前的土坪上,远望着一队队抗大的同学从城里走出来,他们的歌声和口号声清晰可闻.这时,她感到自己身上的血流加快了,胸中涌起了潮水.来自朝鲜的音乐系同学郑律成,站在她的身边,看出了她的心情极不平静,就对她说:"给我写个歌词吧!"  相似文献   

18.
生活充满争议和分裂,做一个朴。素者其实非常之难。 他和她要结婚了,去买床上用品。他说四件套就行,她则要求十一件套;他说全棉的好,她却要求全桑蚕丝的——他们开始争吵起来,他妥协,她开始让导购员讲解提花和印花的区别,而他对全棉磨毛四件套情有独钟。最后,她独自决定拿回高档婚庆提花全桑蚕丝十一件套,因为只有这种万元以上的用品才能让她产生高贵公主般的感觉。  相似文献   

19.
孙君飞 《出版参考》2011,(10):42-42
生活充满争议和分裂,做一个朴。素者其实非常之难。 他和她要结婚了,去买床上用品。他说四件套就行,她则要求十一件套;他说全棉的好,她却要求全桑蚕丝的——他们开始争吵起来,他妥协,她开始让导购员讲解提花和印花的区别,而他对全棉磨毛四件套情有独钟。最后,她独自决定拿回高档婚庆提花全桑蚕丝十一件套,因为只有这种万元以上的用品才能让她产生高贵公主般的感觉。  相似文献   

20.
今年9月份的一天下午,延庆县档案馆接待了一名学生模样的小姑娘.档案馆工作人员问她:"你需要查什么档案?"她介绍说,她叫小雪,来这里是想查一下父母的结婚档案.当问到你母亲叫什么名字的时候,小雪的眼睛湿润了,她一边抽泣一边讲述了事情的原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