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南京图书馆藏清代高从望《随轺笔记》(手稿)中关于巴黎公社起义的记载,是一部惟一记录了这次事件的中国日记,有重大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性灵"是《随园诗话》选诗论诗的标准,也是袁枚美学思想的核心。实际上一部《随园诗话》还有一个"清"字被袁枚屡屡提及,见诸《随园诗话》及其《补遗》始终,并可细分为清妙、清绝、清老等21类,其使用频率、界定之细是高于"性灵"的,这表明"清"既是《随园诗话》选诗论诗的又一个标准,又是袁枚诗歌美学思想一个核心点。"清"是把握和理解《随园诗话》意旨、袁枚诗歌美学思想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3.
《汉书·西域传》对休循国和尉头国这两个当时西域临近的小国家的经济形态的描述有明显的"差异":一云"因畜随水草",一云"田畜随水草"。本文对其中的"田畜随水草"进行了辨疑。  相似文献   

4.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常州是一个人极盛的地区。在诗歌方面,形成了“常州四子”、“毗陵七子”等不少作家集团。在这一时期,常州诗坛上另一惹人注目的现象就是涌现了大量卓然成家的女诗人。胡楷《历代妇女作考》,有清一代,常州阳湖、武进两县的妇女诗词集就达一百二十六种。而王采薇就是常州女诗人中较早被人关注的一位。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对王采薇诗中“一院露光团作雨,四山花影下如潮”尤为激赏,称之“皆绝妙也”。(《随园诗话》卷五第六十条,人民学出版社,1982)而王诗中这一名句联,不仅为《随园诗话》卷五、《北江诗话》卷二、及《然脂余韵》卷一句,而且祖袭众多,产生了一定的学影响。可惜这样一位天才女诗人竟于二十四岁早卒。虽然王采薇《长离阁集》早为人所关注,但是,关于她的生平,一向缺乏系统的介绍。笔兹就目前掌握的献材料,考其生平大略。  相似文献   

5.
清代文人袁枚因《随园食单》这部书被称为“中国古代食圣”,该书集中呈现了袁枚在美食品鉴、饮食思想与食学理论等领域的造诣。文章梳理了19世纪以来《随园食单》的海外译介版本,在语言对译、跨文化比较以及饮食文化交流的视野下,对书名翻译、译者身份和译著背景进行解读,阐明袁枚及其《随园食单》在中华食学史的地位与影响。在中国食学界学人的推动下,代表中华食学著作高水准的随园奖也应运而生,文章对这一历史背景作了相关介绍。  相似文献   

6.
性灵说是清代诗歌大家袁枚毕生所提倡的诗歌理论。文章试图以其著作《随园诗话》为支点,探讨性灵与性情的关系,阐释“性灵”的含义。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和《文选》对曹植的评价精彩各异。《文心雕龙》对曹植作品有赞扬,有贬低,也有完全不予提及,而《文选》对曹植作品的选录并没有因循其观点。《文心雕龙》是带有复古倾向的著述,而《文选》是以文学随时代的推移而发展的观念为基本理念,所以它们各自文学思想的异同也多少会反映在对曹植的评价上。  相似文献   

8.
郜同麟 《家教指南》2017,(6):121-127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天尊说随愿往生罪福报对次说预修科文妙经》与《正统道藏》所收《太上慈悲九幽拔罪忏》部分内容相近,后者当即据前者改造、拼结,并增加天尊名等,杂凑而成。这一组道经的共同源头则是《佛说灌顶经》卷11、卷12。另外,《天尊说随愿往生罪福报对次说预修科文妙经》对后世道教仪式、经典、观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韬西游欧洲诸国近三年,与西方的亲密接触让王韬感同身受地逐步融入到发达先进的西方场域中。在《漫游随录》中,王韬记录了出游泰西的所闻所感,归国后,王韬以创办报刊、开办西式书院开始了他的启蒙者历程。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并指出了王韬的改革诉求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左联作家赵平复 ,笔名之一曰“柔石”。赵帝江在《柔石传略》(见《中国现代作家传略》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第 5 33页 )中说 ,柔石故乡在浙江宁海县城之西的方孝孺先生祠堂之前。那时 ,祠前有座桥 ,称“金桥柔石” ,笔名柔石即源于此。余览此 ,谓“金桥”可解而“柔石”难谕。桥为金则善 ,石而柔 ,复何可取 ?赵平复与林淡秋先生合译的《丹麦短篇小说集》 ,在他殁后的一九三七年出版 ,林署名淡秋 ,他署名金桥。这是笔名源于“金桥柔石”的一证。但“柔石”究属何意 ,久思而不得。因治先秦文学 ,于检阅《说文解字》之际 ,忽见《厂部字》下…  相似文献   

11.
金逸是袁枚"性灵"说的实践者;《瘦吟楼诗草》闪耀着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辉;亲情温馨、意趣高雅是金诗的显著特色;"不怨不怒",庄周式的精神超脱见证着一个不屈的灵魂。  相似文献   

12.
<本纪>作为<史记>的总纲,与其他四体之间存在着阐释和被阐释的关系.<史记>以<本纪>为叙述中心,不但建立了以帝王为核心的史学叙述结构,而且还承担了司马迁的历史哲学观和价值判断体系.与其他四体相比,<本纪>特别关注一代之兴衰的全过程,这一叙述的特征是突出时间线索,从一代兴衰的历史中总结社会运动的周期,揭示社会运动的大势.  相似文献   

13.
出现于明代的五卷本《东坡志林》实系真伪糅之书。其伪的部分,情况也极复杂:有的根本不出于苏轼;有的虽出于苏轼,但不出于《志林》;有的在同一条中真伪交杂。至于十二卷本《志林》,不仅出于五卷本《志林》之后,且将五卷本中除“论”的一卷外的绝大多数章收入,也是一部真伪杂糅的书,其较五卷本多出的部分,有些当出于辑佚;但是否全都为辑佚所得,仍是有待进一步探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北方文化的价值观主要来自墨子,它的最高理念是"先质而后文"。江南文化本身不仅是富庶的象征,它的深义更在于一种有精神品味的日常生活方式。李渔《闲情偶寄》涉及到的是一种关于生活的工艺美术或技术美学原理,它们本质上是用美学思想来指导具体的生产实践,使物质对象不仅实现它最直接的实用功能,同时也实现潜藏在它内部的更高的审美价值。在小康社会的建设中,如何提高当代人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一个现实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以李渔《闲情偶寄》为最高代表的江南生活理念与日常实践方式,是一笔极为珍贵的古典人文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5.
《政要素描》是林茂前先生的一本诗集,以其独特的取材描绘了各国政坛显要的一些趣闻杂事,使诗具有可读性并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成为一本诗的随笔。  相似文献   

16.
民俗是扎根于民间的传承文化,有着久远的历史和深厚的民众基础.文章从民俗学的角度探索《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民俗底蕴,并由此挖掘出作者的创作基础及其动因,即借民俗抒发人文情怀,借民俗以写伦理道德,借鬼狐以写人间百态,在谐谑中嘲讽丑类,劝善惩恶、敦化薄俗、挽救世道.  相似文献   

17.
《康輶纪行》是姚莹两次奉使藏差过程中的札记汇编而成的,该书绝大部分内容是著者的"亲历、实证、所闻"。从文献学的角度,探析书中蕴含的丰富而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料,为现代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考证依据,从而彰显古文献对地方旅游业发展的文献学价值及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梦幻创作”为中心,尝试着将沈从文的整个湘西乡土创作分为1922—1933年、1933年冬—1934年春、1934—1948年三个时间段来考察。1922—1933年,沈从文备受都市压迫,因此以梦幻般的乡土创作来对抗都市。1933年冬—1934年春,沈从文生活、事业成功,压迫感减轻;同时,1934年初的回乡让他认清了湘西严峻的现实,乡土创作的着重点开始变向,以《边城》为变向的标记,《湘行散记》为发生主要变化后的首部作品。1934—1948年,沈从文的乡土创作逼近湘西现实,梦幻色彩锐减。纵观沈从文一生,他始终无法彻底割舍心中的那份湘西梦幻情结,其乡土创作都带有一丝梦幻色彩。  相似文献   

19.
王符<潜夫论>中"人道曰为"的认识论思想是王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王符本着赞学重实、求真理性之态度,从认识的来源、认识的过程、认识的途径和判断认识真伪的标准等四个方面对其认识论思想进行了较为客观的梳理和全面的论评,并就其认识论思想在他整个思想体系中的作用,给予了恰当的定位.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鲜活生动、让人过目难忘的人物形象。胡文彬的《红楼梦人物谈》从一个新的视角,抓住人物具有个体特性的“情态”,用相对精短的的篇幅,评析了《红楼梦》里60多位人物形象,列举了红楼人物情态的多样性,揭示了红楼人物情态的心理活动基础,分析了红楼人物情态与肢体语言相映成趣的关系,阐明了红楼人物情态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为《红楼梦》人物研究提供了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