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减负力度的加强 ,学生在校的时间少了 ,作业负担轻了。可减负后 ,学生在校外时间内干些什么呢 ?特别是双休日 ,学生时间充足 ,他们又在做些什么 ?开学两个星期后 ,我们向每个学生家长发了一张调查表(只要求家长留言 ,不要求签名 )。调查到的情况主要有 :①沉迷于电视。有的学生整天看电视 ,从来不管内容是否适合自己 ,有些电视节目看后有消极影响 ,危害不小 ,而且长时间看电视 ,眼睛也容易近视。②作业难以完成。有的学生双休日做作业时拖拖拉拉 ,结果作业书写不认真 ,错误也相当多。甚至于有学生忙于玩而不能完成有限的作业。③睡懒觉…  相似文献   

2.
一、中学生闲暇生活现状调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减负工作的深入,把“双休日”、“寒暑假”还给学生,成为学生的心声,也成为社会的呼唤。当前,多数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和作息时间,不再加班加点。一个中学生每天属于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应有2~3小时,外加双休日和寒暑假。闲暇时间是还给了学生,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这属于学生自己的自由时间里,他们能干些什么呢?下面是几组调查数据,不能不引起教育者的深思。1.我市某校中学生寒暑假时间分配情况调查表注:所调查学生均为农村学生占用时间原因占回答总数%占用时间(小时)<11—22—…  相似文献   

3.
“减负”后,没有了以往沉重的课业负担,支配课余时间的主动权还到了学生自己的手中。面对一下子“多”出来的时间,部分学生及家长有点适应不过来,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安排。由于缺乏正确有效的引导,有的学生家长采取“学校不补家庭补”的办法,忙着给孩子请各种家教,一边是学校忙着“减负”,一边是家庭忙着“增负”,有人说,“减负”是“闲了老师,忙了家教”;有的学生则把课余时间及双休日全泡在游戏机室或网吧里玩电子游戏;有的学生觉得无所事事,就东游西荡,与社会上的闲散人员混在一起,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沾染一些不良习惯。…  相似文献   

4.
一、中学生闲暇生活现状调查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减负工作的深入,把"双休日"、"寒暑假"还给学生,成为学生的心声,也成为社会的呼唤.当前,多数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和作息时间,不再加班加点.一个中学生每天属于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应有2~3小时,外加双休日和寒暑假.闲暇时间是还给了学生,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这属于学生自己的自由时间里,他们能干些什么呢?下面是几组调查数据,不能不引起教育者的深思.  相似文献   

5.
作业的革命     
何捷 《江西教育》2001,(10):41-42
减负之后,小学生的作业减少了许多,可是,节省下来的时间,真的用在能力的发展上了吗据统计,有60%的学生在“减负”后不能有效地利用、安排课外时间与精力,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这就使学生作业的改革和研究问题备受专家、教师以及家长的重视。在对小学生的语文作业的改革研究中,我发现影响学生作业的主动性的因素有三方面:1做什么是不是还是原来的抄抄写写;2怎么做是不是还是原来的仅仅动笔不动脑;3为什么做是不是只为了考试……请看以下几道语文作业:1、学习《回声》之前,自己在家中学做水波的试验。…  相似文献   

6.
一、高中学生课余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随着教育部门再次下达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命令,学校把“双休日”、“寒暑假”还给了学生,学生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这些学生可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里,他们在干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减负与增负     
自国家教育部颁发了为中小学生减负的通知和规定后 ,中小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减负”在一些地区(尤其是边远落后地区 ,)尚未得到真正贯彻落实 ,对“减负”这一概念也还须进一步认识。“减负”绝不是一味地“减”,减到师生双方都无事可做。其实在学生“减负”的同时 ,教师相反应“增负” ,具体体现在 :1 .学生作业减负 ,教师“作业”增负。学生的作业减少 ,教师就更应该多做“作业”,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 ,明确究竟应给学生教些什么 ,让他们做些什么。作业减负 ,也不是不给学生布置作业 ,关键是少而精 ,因此教师应加强业务自修 ,多…  相似文献   

8.
目前,“减负”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那么“减负”究竟减什么?目的何在?“减负”后我们师生干什么? 首先要正确认识“减负”的内含,学生“减负”不允许减教学质量;学生“减负”不允许教师“减负”。学生“减负”意味着对学校加大压力,对教师素质要求的提高;教师的敬业精神要进一步加强。其次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即“减负”与提高教育质量的关系;“减负”与正确的人生观、质量观、价值观的关系;“减负”与勤奋学习,培养坚强意志的关系;“减负”与科学管理的关系。 我校“减负”后的整体工作思路是:(一)更新教育观念,端…  相似文献   

9.
国家教育部发出“减负”通知后,时间已过半年多,家长们都在想些什么?家庭和社会应该为孩子们做些什么?本刊记者带着这一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采访了家庭教育知名专家关鸿羽教授。记者:在教育部发出“减负”通知以前,不少家长抱怨学生学习时间太长、作业太多、书包太重。教育部发出“减负”通知以后,不少家长又反其道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一直提倡给学生“减负”,您是如何看待“减负”的?在此过程中,有哪些与之相悖的事情?您是怎么处理的?针对老师们“工作时间很长,压力大”的问题,也提倡给教师“减负”,您是如何看待的?学生的“减负”和教师的“减负”如何做到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1.
随着“普九”的完成和高校的扩招,普通高中教育也跟着红火起来。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明显增多,思想认识呈现出多元化、复杂性、多变化的特点。学生到底在想些什么,又在干些什么呢?德育教育出现了哪些新的特点?现状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学生的守纪意识淡化,行为习惯散漫,自控力比较差。扩招后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学生素质的良莠不齐。有的是屈于家长的压力,有的是忘不了初中的那些老伙伴,有的确实没事做,不同的情况都因为扩招走到了一起。在后进生中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有的学生基础本来相当差,表现在初中时也很糟糕,这样勉强进…  相似文献   

12.
如果离世界末日只剩三天,你会干些什么? 这是一项在中学当中展开的调查,结果有65%的人表示要先痛痛快快地玩一天,其余两天陪在父母身边;还有10%的人则干脆打算痛痛快快玩三天,过个足瘾。然而当被问到“具体想要玩些什么”的时候,同学们明显调动了更多的脑细胞,思考许久才给出了“看电视(43%).上网(25%)”等不给力答案。...  相似文献   

13.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由学校行为到政府行为.尽管成因有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但教师作为“第一责任人”,我们在减负方面可做些什么?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高中数学中减负问题,谈些不成熟看  相似文献   

14.
一提起“减负”,有的老师认为,“负”就是家庭作业,所以一律不给学生留家庭作业。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未免失之偏颇。要真正“减负”,必须先明确:什么是“负”? 从学生的学习过程看,学生一般经历一个从不会到会(领会知识)、从会到熟练(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甚至技巧)的过程。其中,从不会到会主要是在课内完成的,而由会到熟甚至生巧就要求必须积累一定的训练量。这个训练量的大小受具体知识的难易程度、不同教师的传授方式方法及学生个体的智力水平和接受方式等因素所制约,所以并非所有的课时计划都能按时完成,并非所有的学生都…  相似文献   

15.
“双休日”──不容忽视的话题──我刊在并举办的“学校合理利用双休日”座谈会纪要编者按学校实行“双休日”,给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便利。然而,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诸如学生的“双休日”该帮些什么,家长未实行“双休日”的学生该如何管理...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也需要“减负”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界定什么是“减负”。我们需要考虑对儿童来说“负担”是什么.哪些要求是合理的,哪些负担是要“减” 的?我们不可能想当然地以为“没有了 家庭作业”、“老师不再占用时间给孩子 补课”就是减负了,我们不应当把接受 教育变成没完没了、无边无际、表面热 闹而实际空虚的玩乐。教育应当促进发 展。而对于幼儿园和小学这两个不同阶 段的儿童,“减负”的含义也是不同的。 首先,教育应当使儿童发展,也应 当使儿童欢乐。儿童对学习是有一种渴 望的。他对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他对 世界有太多…  相似文献   

17.
本期问题:现在,全国上下都在为中小学减负,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出台了许多减负的措施。幼儿园的孩子要不要减负?减什么?怎么减? 11月问题:幼儿园来了几位参观的容人。中班的强强正在看图书,一位客人老师对强强说:“你好,小朋友,你看的是什么呀?”“我才不愿理你呢!”强强头也不抬地说。如果你是强强班上的老师,你如何处理这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8.
近几个月来,随着教育部有关“减负”以及推行素质教育有关精神的贯彻落实,由于课业负担过重而长期被紧紧束缚在书堆里的中小学生解放了。但是,“减负”后也产生了新问题,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苗头,孩子在剩余的时间变得无所事事:有的泡游戏机室,有的在录像厅看不健康的录像,有的赖在电视机前不动,有的则三五成群在街上嬉戏……。这样,“减负”后我们广大家长该如何探讨现代家教的新模式,切实帮助孩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成为制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瓶颈”。浙江省教育厅出台了“减负27条铁律”,具体详细规定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措施,“减负”行动声势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但是,在传统教育弊端积重难返的今天,这一行动使人们,包括教师、家长或抵触或怀疑,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学生没有一定的压力和负担能保证教学质量吗?有的家长相心如果自己孩子减了“负”,别人依旧,自己孩子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吃亏吗?于是,便有学校“减负”,家长“加负”;或由于家长的压力,学校明“减”暗不“减”。本文试从教师视角探讨如何辨证科学地看“减负”,应采取哪些策略来实现“减负”目标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减负”了 !能玩了 !  学生们想法很多。电视随便看,大街随便逛,闲书随便读……这都曾是他们梦想中的生活。如今,梦想终于成真 !  可是,他们很快便兴味索然,“梦中生活”原来不过如此:电视里演来演去老是那么些内容,大街逛了几次也就那么回事儿,闲书整天看也难免枯燥……剩下的就只有无聊。   与“减负”前的无奈比,无聊似乎更可怕。 “以前还有作业拽着,现在有这么多课余时间,也没个大人看着,学坏了怎么办 ?”家长的担忧不无道理。   “减负”是为了“增效”,是为了在富余的时间里更好地推行素质教育。如何组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