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在我们班上,有几个爱向老师“告状”“打小报告”的同学,让我们很反感。但是我们的老师对这几个爱“打小报告”的同学却持赞许和鼓励的态度,把他们看成是掌握班级情况和学生动态的“耳目”。我们对这种状况既感到别扭,又觉得气愤。请问,老师这样鼓励学生告状究竟对不对?——王子鸣共创和谐班级环境子鸣同学,看到你的叙述后,感觉你是个很有主见的孩子。才上小学五年级的你,对待问题就有了自己的看法,这是难能可贵的。对于你所指的你们班上“打小报告”的情况,我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近读今年1—2月合刊上潘淑芹老师《如何对待“小报告”》一则教育笔记,感到言犹未尽。所谓“打小报告”就是我们统称的幼儿“告状”现象。不论在家庭还是在幼儿园,幼儿受“告状”的现象十分突出,这使不少家长、教师为此发愁。有的担心孩子的思想品德会出问题,认为小小的孩子就如此“打小报告”,久而久之,会形成不良习气,丧失宝贵的同情心,因而一听孩子“告状”,就感到焦虑不安;有的则为此感到厌烦,认为孩子无聊,对“鸡毛蒜皮”的事却“小题大作”,因而,不是不管不问,就是不问情由地将“告状”者数落一番。上述认识和做法都是…  相似文献   

3.
钻桶     
王玉文 《教书育人》2007,(10):56-56
班上的大个子刘飞,成绩不错,就是不爱劳动.经常有同学来告状: “老师,刘飞没有扫地,跑了!” “老师.刘飞没有搬桌凳,还抢我们的坐!” “老师.刘飞强迫小同学给他背书包!” “这个刘飞,真是头痛!”老师总是这样叹息。  相似文献   

4.
爱打小报告的同学,是全体学生的敌人。五一班的团结全校闻名,班里从来没出现过爱向老师打小报告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正>在我所任教的二年级,孩子们开始出现积极的集体意识,愿意积极参加班级建设活动,“我们”的概念逐步形成。但是,二年级的小组建设存在明显的挑战:孩子们的愿望和行动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换位思考能力和分工合作能力尚未养成,活动中常以自我为中心,会出现嫌弃能力弱的同学或者不知道如何分工争抢工作的情况,又或者领了任务就忘记,不和团队交流等问题。同伴交往过程中,二年级的孩子容易受挫并产生消极情绪,竞争意识开始萌芽,会出现找他人问题,经常来找老师告状、打小报告,希望通过对比赢得老师好评的排斥同伴现象。  相似文献   

6.
这几年,得空去小学走走。看到那些课堂上打不起精神的学生,我总是会想:他们原先是不是这样的?他们对世界的兴趣究竟是如何丧失的?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就厌倦上课,就盼望放假,甚至对“老师生病,改自习”感到开心,这是怎么了?  相似文献   

7.
让老师也参加:刚接任三(2)班没几个月,班长就一脸怒气地跑来向我告状:“老师,王某总是不遵守纪律,不是在教室里大吵大闹,就是到操场上破坏我们玩游戏。”说完,班长用期盼的目光看着我,急切地等待我下“命令”处理这个学生。  相似文献   

8.
据调查,现在不少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为了更方便地了解情况,就在班里安排“眼线”,让一些学生通过“打小报告”提供信息,于是许多班上都出现了“告状大王”,而这些同学也因此被其他同学疏远与排斥,甚至孤立。我为那些告密的同学感到伤心与无奈,他们不可能天生就是告密者,却成了教师手中的棋子,执行着教师布置的“地下任务”;我更为教师的这种做法感到不解与愤怒,尽管如此一来,他用不着像警察一样老盯着班级,学生害怕被揭发,老师不在的时候,也不敢轻举妄动――但这才是最可怕的!教师为了自己便于管理,粗暴地采用这种培植眼线…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班开始有了“差等生”和“优等生”的分别。没有谁宣布过谁是“差等生”,谁是“优等生”,可谁都心里明白。要不信,你看看老师的态度就知道了。举一个小小的例子吧。我观察,老师对爱提问题、敢提问题的同学通常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优等生只要有提问的示意,老师总是停下正在做的事,满脸笑容,和蔼可亲地说:“有什么问题呀?”尔后提问的同学总可以得到满意的答复,有时还能被老师夸几句:“勤学好问,很好……”老师如果对任何同学都这样那就皆大欢喜了。可是同样的问题,如果换了…  相似文献   

10.
近日,批改一则学生日记,发现了这样一段话:“清晨,老师站在教室门口,面带微笑+2分课堂上耐心引导后进生+3分课余关心生病的张明+3分午间在教室里给我们面批作业+3分评讲习题时发火一次-3分走廊内同学问好老师没吭声-3分同学们反映家庭作业较多时老师不理睬-3分放学时,一窗户老师给关上+2分加加减减,老师今天爱我们得4分。”初看这段话时,不禁为学生幽默的加减感到好笑,然而,笑还挂在嘴角,我就陷入了沉思:自古都是教师给学生的品行、成绩打分,而老师的教书育人,尤其是不易被量化的“爱”,在学生眼里究竟能打几分?像我自以为是“10分”爱学生…  相似文献   

11.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有些学生愿意、也善于同别人“分享”,而另一些学生不愿意、也不善于同别人“分享”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两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第一类学生从学校回到家里,妈妈问:“班上谁是你的好朋友?”他们可能这样回答:“李明是我的好朋友。他是个好学生,他上课遵守纪律,不打人,也不抢别人的东西,他还爱帮助人。”对同样的问题,第二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刘晓是我的好朋友,他爱跟我一起玩,他不打我,他还爱帮助我。”如果妈妈问孩子:“你最不喜欢班上哪个同学?”第一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我不喜欢大强,上课…  相似文献   

12.
杨雨 《教育》2013,(16):63
美国的孩子也一样,5至6岁这个年龄的孩子也很爱打小报告,一点点小事就会招来一句"I am going to tell on you"(我要到老师那里告你)。那么,美国教师是用什么办法处理孩子之间相互告状的呢?小智慧能解决问题一是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比如有个孩子跟老师告状说某某不跟他玩,老师问的第一句就是那你是怎么试图解决的?老师鼓励孩子先用语言自己和小朋友商量去解决问题。当然,老师  相似文献   

13.
去年我执教一年级并担任一年(2)班的班主任。大家都知道,一年级学生有个共同点——爱“告状”,这是他们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学生“告状”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受了委屈向教师寻求支持、帮助;有的是自己不确定向教师试探某件事的正确性;有的只是单纯想引起教师或同学的注意;更多的则是一些与同学相处磕磕碰碰、鸡毛蒜皮的小事。  相似文献   

14.
"妈妈,艳艳把我的玩具小熊猫抢走了!""老师,刚才喝水的时候,东东推了我一把,结果,我杯子里的水洒了出来,弄湿了我的新衣服。"诸如此类的告状频繁地出自学龄前儿童的口中,让爸爸妈妈感到不可理解:孩子为什么爱告状?他们告状出于什么目的?爱告状究竟对不对,好不好?因此,了解孩子告状背后的原因所在,帮助他们获得一份好心情,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是爸爸妈妈必须要做的事情。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就是:解读孩子爱告状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大大咧咧,霸道,爱打小报告,这是男生眼中的我;学习努力,是老师的好帮手,这是老师眼中的我;懒惰,不懂事,学习不够踏实,这是父母眼中的我.这就是我,半年前的我. 刚进入七年级时,我颇受老师的重视,当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班长,每天得意洋洋,自以为高人一等.身为班长,在管理班级时,我却不能做到以身作则.自习课上,同学讲话,我总是厉声呵斥,而自己却一直讲话甚至还发出笑声.发试卷的时候,我很大声地念出自己的高分,嘲笑那些考得差的同学.同学犯了错误,我不去提醒和帮助纠正,只想着向老师告状.  相似文献   

16.
一、情境导引,让学生畅所欲言。   触景生情,人人皆知。为学生设置一个恰当的情境让学生写作文,这是语文老师的良策。   例:《说“忍”》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谈一个话题,什么话题呢 ?我班两同学在她们的叙评日记中都提到了使我很佩服的一句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另外,在前几天,我发现我们班有几个男同学在手臂上写了一个“忍”字。××同学你为什么写个“忍”在手臂上 ?  生:因为我爱在上课时开小差,看到“忍”字后,立刻“忍”下来,专心听课。课外学习时,我如果要偷懒,一看“忍”字,“懒…  相似文献   

17.
李杰 《上海教育》2005,(10A):52-53
最近几天,不时有女生来告状,“几个男生老是说什么我爱你,要和我结婚。好烦呀……”的确,班里的同学有些不对劲,一下课就凑在一起痴笑。他们看到我进教室,就马上闭紧嘴巴,还忍不住地笑。这到底是怎样的秘密?观察了几次,我忍不住了,“你们到底在讲些什么?能让老师知道吗?”一个男孩子吞吞吐吐地说:“老师,你听了可不要批评我们呀。”  相似文献   

18.
当同学犯错误或者违反纪律时,要不要把同学的行为告诉老师,这是许多中小学生都面临过的痛苦抉择。有时,老师会为了维持班级的纪律或仅仅是为了维护教师的尊严,要求学生“揭发”那些“坏学生”或背地里向老师“打小报告”。利用学生间谍提供的“情报”,常常成为某些老师控制班级的重要手段。对这些做法,大家习以为常,很少有人去想它意味着什么,对学生的成长会有怎样的影响。 在我从事“青春热线”心理辅导的这些年里,碰到这样一些个案:他们有的是因为“揭发”了同学做的错事,而被同学疏远、排挤和孤立,倍感痛苦与孤单;也有的是…  相似文献   

19.
冯青 《山东教育》2005,(18):38-38
阳阳是个中班的孩子,性格外向,待人热情,各方面的能力发展都很不错,可唯一让李老师不喜欢的是:阳阳特别爱告状。这不,游戏活动刚开始没多久,就接二连三地听到他的告状声:“老师,天天把玩具弄坏了。”“老师,小雨在乱跑。”“老师,思思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面对阳阳如此喋喋不休的告状声,李老师不耐烦地对阳阳说:“请你管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20.
《特区教育》2011,(12):48-49
话题小故事 小玲同学在四年级时是她们班的班长,而且选举时票数遥遥领先。老师十分喜欢她,但她养成了打小报告的习惯,因此得罪了许多同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