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以典型创新企业的深度访谈为基础,采用扎根理论提炼出国家政策支持、产业环境推动等主范畴,构建企业基础研究行为模型,并应用双因素理论进行了理论诠释。研究发现,企业财务状况、研发基础属于保健因素;产业环境、技术环境、一流企业愿景、企业社会责任属于激励因素;国家政策支持既是保健因素又是激励因素。基于“外因—内因—行为”分析范式,提出了外部因素中的国家政策支持影响企业内部保健因素,以及国家政策支持、产业环境、技术环境影响企业内部激励因素的企业基础研究行为的双重作用路径。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加强企业基础研究的条件支持、增强创新氛围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因素一保健因素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生态工业园区产业共生网络形成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展产业共生网络是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核心任务。基于历史文献,系统梳理影响产业共生网络形成的驱动因子和障碍因子,采用问卷调查法与因子分析法试图探寻其中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影响产业共生网络形成的因素可归纳为经济、技术与资源、企业认知与能力、政策制度、合作氛围、环境意识与效益六方面,其中,经济因素、技术与资源因素是影响产业共生网络形成的关键因素;严厉的控制型政策相比激励型政策对驱动企业实施共生项目更为有效;企业认知与能力是共生项目开展的重要阻碍因素。基于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更好地推进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2000—2020年的进出口贸易与产业发展相关数据,运用贸易竞争优势(TC)指数评价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并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以钻石模型为理论基础分析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与全国及其他省份相比,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总体上居于竞争劣势,仅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类行业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光电技术和生命科学技术具有一定竞争优势;本地研发投入、外商直接投资、金融发展水平以及政策环境是影响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提升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产业技术发展与科学前沿的联系日益紧密,在知识层面理解科学—技术关联、在个人层面理解科学家—技术专家的互动、在组织层面建立适当的大学—产业合作的激励机制,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过程,提高企业和国家的竞争力。对此主题的研究做了回顾。主要的结论有:在知识层面,地图理论可以解释科学—技术互动的机制;在个人层面,多面手理论提出了科学家和企业技术人员寻找合作伙伴的一种思路;在组织和国家层面,科学知识经济学探讨了为建立大学—产业联系创造良好的激励环境。但企业利用科学是一个需要突破各种困难和障碍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加强企业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关键。但从实践看,我国企业基础研究仍面临投入比例偏低、新知识贡献度不足等问题。文章在概括分析我国企业基础研究特征和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动力—能力”分析框架系统揭示当前我国企业基础研究面临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并从政策需求出发,为完善支持企业基础研究的政策体系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激励-保健理论的顾客满意理论及服务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力  齐善鸿 《科研管理》2005,26(2):152-157
在批判地继承传统顾客满意理论的基础上,借鉴赫茨伯格激励-保健理论,结合企业实践,提出了基于激励-保健理论的顾客满意理论,并从服务关系新定位、服务系统的层面剖析等方面提出了基于激励-保健理论的顾客满意服务系统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工程咨询企业为例来说明知识型服务企业知识存量增长的机理。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和共生理论的研究框架,研究发现共生是工程咨询企业知识存量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一定的共生关系中,核心范畴共生包括共生单元、共生界面和共生环境三大主范畴及一个判别准则信息丰度。共生单元包括质参量(硬实力、软实力)、象参量(资历、合作意愿)和物理参数(共生密度、共生维度)三个影响因子;共生界面包括有形界面和无形界面两个影响因子;共生环境包括内部环境(组织激励、企业氛围、自我满足、组织内部支持)和外部环境(组织外部支持)两个影响因子。在一定共生关系中,上述因素交互作用,最终导致共生的行为过程(即知识共享)和共生的行为结果 (即知识存量)。  相似文献   

9.
破坏性创新理论为后发企业追赶提供了跨越式发展途径。通过对后发企业追赶和破坏性创新理论相关文献的梳理,基于后发企业视角重新阐释破坏性创新内涵,从内部组织和外部市场、技术及政策的多维角度整合破坏性创新影响因素,继而从破坏性创新的时机选择和路径两个方面总结后发企业破坏性创新的实现方式,探索性地构建基于后发企业视角的破坏性创新的理论框架。最后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提出高端破坏性创新、破坏性商业模式创新和破坏性创新定量研究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0.
通过梳理企业环境创新的相关文献,界定企业环境创新行为的内涵,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影响企业环境创新行为的TPB模型,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三个方面分析企业环境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最后,基于各因素的分析结果提出促进企业实施环境创新行为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1.
美国行为科学家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包括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个方面。该理论对我国高等院校教师的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高校教师管理不单单需要用保健因素消除教师对工作的不满,更需要用激励因素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2.
创新关注点前移催生了激励范式转变的需求,在产学研基础研究合作过程中简单依赖财税政策支持可能造成激励不足和公共资源扭曲。本文利用2004—2018年我国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ICT)的相关数据,基于负二项回归重点探讨了不同财税激励政策影响下产学研基础研究合作与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关系变化。实证结果表明:产学研基础研究合作有助于企业实现突破式创新;企业获得的研发补助与税收优惠分别对此过程产生了促进和抑制作用;财税政策组合的合理配置能够触发彼此间的激励协同效应,即在研发补助强度适中的前提下,税收优惠能够转而增强产学研基础研究合作与企业突破式创新之间的正向关系。研究结论丰富了产学研基础研究合作的相关激励理论,也为政府合理利用财税政策保障相关基础研究合作进程提供了思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新制度理论的视角研究国家高新区内企业的创新行为,阐述企业内部、外部制度环境及其耦合机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国家高新区外部制度环境和内部制度环境下,企业追求"合法性"的行为对企业的创新绩效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是内外部制度环境的耦合机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明显。我们进一步针对如何完善和改进国家高新区内外部两种制度环境之间的耦合机制,促进企业的创新绩效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企业员工知识分享行为激励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荷锋  肖东生 《预测》2007,26(1):21-26
员工的知识分享行为是企业有效利用内部知识资源的重要基础。本文从企业员工知识分享行为的性质和类别出发,选择IT、化工、咨询等知识密集性行业员工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和问卷获取320份样本数据,利用SPSS11.5软件,实证研究了经济激励、社会激励和心理激励对员工知识分享行为的影响。结论显示:不同类型的知识分享行为所受激励因素的影响存在差异,社会激励和心理激励对企业员工知识分享行为具有积极的影响,经济激励具有显著的消极影响。结论对目前及未来国内企业的知识分享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76家新材料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影响并不明显;(2)经济环境的改善对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有积极影响;(3)现阶段政策环境对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影响有限,尤其财政政策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依据以上研究发现,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创业型企业迁徙行为对于属地城市和目的地城市的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研究首先从资源基础、发展能力、战略选取等方面区分创业型企业与成熟企业不同组织特征,在PPM理论框架下,结合创业型企业迁徙行为特点,从推力、拉力与调节3个方面构建了创业企业迁徙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通过分析,研究认为对创业型企业迁徙行为产生最为重要作用的因素为区位成本要素、企业家特质、产业集聚机制效应与宏观政策影响。  相似文献   

17.
首先构建新能源产业集群形成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将新能源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因素归纳为产业基础、技术创新水平、市场需求、政府政策、制度环境和资金支持;然后,通过322份全国新能源专家调查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验证理论假设。实证分析表明,产业基础、制度环境和资金支持对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形成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创新水平对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形成具有正向影响,但显著性没有通过5%的水平;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对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形成具有正向影响没有通过验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可雇佣能力的视角,依据计划行为理论,提出在可雇佣能力的各维度中融入创新要素的内容,推导员工创新行为产生的机理,并将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归纳为内在因素及外在因素,内在因素与员工的可雇佣能力密切相关,外在因素与组织创新氛围紧密关联,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引导员工创新的策略。本文开辟了员工创新行为形成机制研究的新视角,为组织实施创新激励政策提供新的思路,也为组织识别、开发、培养员工的创新潜质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创新关注点前移催生了激励范式转变的需求,在产学研基础研究合作过程中简单依赖财税政策支持可能造成激励不足和公共资源扭曲。本文利用2004-2018年我国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ICT)的相关数据,基于负二项回归重点探讨了不同财税政策激励之下产学研基础研究合作与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产学研基础研究合作有助于企业实现突破式创新;企业获得的研发补助对此过程产生了正向调节作用,而税收优惠对此过程造成了负向调节;进一步探索不同财税政策组合情境,发现在适当的研发补助支持下,税收优惠可以形成创新激励效应。研究结果丰富了产学研基础研究合作过程的相关激励理论,也为政府利用财税政策有序引导相关基础研究合作进程提供了思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广泛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基于区域知识管理和知识创新情境等理论,提出了高新区知识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即社会资本、区域基础环境.并通过逻辑分析推导提出了9个相关假设命题,提出社会资本中的结构资本、认知资本、社会基础环境,以及区域基础环境中的战略资源、政策激励、区域文化与高新区知识创新能力的关系,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