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出版史料》2004,(1):56-56
鲁迅写的文言小说《怀旧》,是用笔名“周卓”发表在1913年4月《小说月报》第4卷第1号上,是他写的第一篇小说。而写成于1918年4月的《狂人日记》是用“鲁迅”笔名发表在同年5月出版的《新青年》  相似文献   

2.
李方方 《大观周刊》2011,(33):21-21
鲁迅的《狂人日记》揭示了“家”的“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的地狱般的惨苦状态,鲁迅为家族的吃人和没落,为没有可以诗意地栖居的精神家园而深感痛苦和绝望,表现出了极度深广的忧愤和焦虑,这种家族文化一直贯穿于小说的始终。本文正是要详细解读《狂人日记》中的家族文化,揭示鲁迅对传统家庭制度的最全面最彻底的批判。  相似文献   

3.
2001年,张广天抱着吉他坐在舞台中间,以民谣加摇滚的方式唱出《狂人日记》里关于“吃人”的那一段。和《切一格瓦拉》一样,戏剧《鲁迅先生》以高唱《国际歌》结束,张广天俯视着台下“昏睡的、堕落的、帮闲的”众生。不过戏的主角不是“鲁迅先生”,而是“张广天先生”。  相似文献   

4.
为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起草的附表"略读书目举例"① (一)小说 1.《西游记》;2.《三国演义》;3.《上下古今谈》(吴敬恒);4.《侠隐记》(法国大仲马原著,君朔〈伍光建〉译);5.《续侠隐记》(同上);6.《天方夜谭》(有文言的译本);7.《点滴》(周作人);8.《欧美小说译丛》(周作人);9.《域外小说集》(周作人);10.《短篇小说》(胡适);11.《小说集》(尚未出版,鲁迅);12.《阿丽思梦游奇境记》(赵元任);13.林纾译的小说若干种.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病后杂谈》是一篇被当时的审查官“悬头”的长文,这篇文章发表的曲折过程给鲁迅带来了极大的震动,甚至由此拒绝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的编选工作。在鲁迅自己的记录中,《病后杂谈》的篇幅和段落数有模糊不清的情况。本文通过对鲁迅的日记、书信、手稿及相关人士回忆的考求,对《病后杂谈》的篇幅与致误之因、该文的被删与发表过程、被删事件背后的人事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真诚的艺术勇气是极其重要的。鲁迅在《狂人日记》中让狂人在每页都写着“仁义道德”的历史上.看出“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我们的编辑对此若是缺乏勇气,若是来一下中庸平和,这篇伟大的作品极可能被胆怯和周全活生生地扼杀了!面对阿Q的丑陋,若只是高举着传统美德的大旗,来一句“拍案惊奇”:难道,中国人都是这么丑陋的吗?那么,阿Q也只能永远呆在未庄,本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也将因此失色!我们一方面苦于没有鲁迅这样的大师,可是,从另一方面看.假如有《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这样的作品到了我们手上,我们有没有为艺术而不顾一切的勇气呢?  相似文献   

7.
孔乙己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该作品中的主人公。文章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2篇白话小说。据鲁迅1919年3月26日所作的《附记》,本文作于1918年冬天。孔乙己也就诞生于1918年了。孔乙己姓孔,名字却不叫"乙己",大伙之所以喊他孔乙己,是因为从描红纸上看到了一句半懂不懂的话"上大人孔乙己",就给他取了"孔乙己"这个绰号。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鲁迅小说《在酒楼上》情节的设置、人称的转换和叙事视角更替等,从叙事分析与文化批评相结合的角度出发,试图窥探鲁迅在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孤独、彷徨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是一个不朽的文学典型。他出自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如果说阿Q是鲁迅的一个伟大的孩子,你知道谁是阿Q的“催生婆”吗?是孙伏园。  相似文献   

10.
郭璞《玄中记》原帙早佚,今存有辑本六种,其中以《古小说钩沉》所收最为完备。尽管如此,因为种种原因,鲁迅《钩沉》本亦有失辑者,由此尚有进一步补辑的必要。这里检索诸书,复拾得佚文六则藉以补遗,又拾得佚文八则藉以存疑。针对《玄中记》的补辑和存录,笔者希冀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后学以古小说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11.
《出版史料》2006,(2):125-125
孙伏园(1894~1966年)是鲁迅的学生和朋友。曾主编北京《晨报》副刊,发表鲁迅的《阿Q正传》。1924年与鲁迅等发起成立语丝社,出版《语丝》周刊。与鲁迅有多年的编、著往来,过从甚密,著有《鲁迅先生二三事》。1936年10月鲁迅逝世后,孙伏园十分悲痛,以鲁迅著译作品及所主编的刊物名称撰成挽联:“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寄托哀思。孙伏园写挽联  相似文献   

12.
200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全集》是目前最"全"的"鲁迅全集",可是《几个重要问题》这篇文章仍被遗漏。从《几个重要问题》的来龙去脉及其在当时的社会影响,以及后来一些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唐弢、严家炎态度来看,《几个重要问题》理应编入《鲁迅全集》。同时这篇文章也有助于我们理解鲁迅晚年的心态以及左翼文学界内部的论争。  相似文献   

13.
远去的鲁迅     
刘仰 《档案天地》2009,(9):59-60
鲁迅以及他身处的时代已经越来越远了。近日.一件悄悄发生的事情.又再次拉开了现代人与鲁迅的距离。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减少了。据说《药》、《为了忘却的纪念》等作品不再列入课文,只有《拿来主义》、《祝福》、《纪念刘和珍君》三篇被保留。  相似文献   

14.
一、文学研究会创造社二、鲁迅《狂人日记》三、《吶喊》《狂人日记》《药》《孔乙己》十四《彷徨》《?!贰渡耸拧肥弧豆适滦卤唷贰独硭钒?四、(一)《朝花夕拾》(二)《坟》(三)《华盖集续编》(四)《二心集》(五)《南腔北调集》(六)《而已  相似文献   

15.
《新闻出版交流》2002,(4):37-37
新版《鲁迅全集》将于2003年9月出齐。有39篇佚文书信将增补进修订版;有的要从《全集》中抽调;对《两地书》原信作编辑处理;对“注释”要减负。2002年3月8日5版《文汇读书》周报上,朱自奋同志对“五大看点”作了简要介绍:鲁迅一生所著大量作品,绝大部分已收入1981年版《鲁迅全集》。近年来《鲁迅佚文集》的出版,引起了不知情者的好奇,以为都是新的发现,其实其中既有确是鲁迅的文章,也有未必可靠,需要加以鉴别的。这次收入新版的佚文就是根据编辑细则,对一批已发现佚文(有些是1981年已经发现,有些则是1…  相似文献   

16.
《现代出版》2013,(4):56-56
晚清最后10年,在谴责小说这一主流之外,还有一部分小说是写士大夫与伶人、妓女生活的,鲁迅把这类小说叫做"狭邪小说"。早期的"狭邪小说"中最著名的是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成书于1894年。  相似文献   

17.
朱农 《出版史料》2003,(1):23-23
1933年秋,楼适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关进监狱后,曾秘密地将高尔基的自传小说《人间》翻译成中文,并设法将译稿由其弟弟楼炜春转到鲁迅手中。其时《中学生》杂志上已在陆续登载由黄源等人翻译的《人间》译文。经鲁迅与黄源商量后,黄源慨然停止自己的翻译,而将楼的译文在《中学生》上连载。  相似文献   

18.
新版《鲁迅全集》的修订工作,自2001年6月正式启动,历时四载,终将完成。在过去的几年间,热爱鲁迅和鲁迅作品的广大读者,虽然在等待着新版《全集》的问世,却也并没有离开过鲁迅。因为自2002年春天开始,承担着《全集》编辑工作的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著作编辑室,还推出了一套鲁迅作品普及读物。它们是《赵延年木刻插图本阿Q正传》、《赵延年木刻插图本狂人日记》、《赵延年木刻插图本野草》、《赵延年木刻插图本故事新编》和《赵延年木刻鲁迅作品图鉴》。这套颇具创新性质的“赵延年木刻插图本鲁迅作品系列”图书,一经面世,便受到读者热烈的欢…  相似文献   

19.
研究鲁迅的《野草》(1927年),势必是一种修正视角下的研究。自1955年冯雪峰发表"《野草》"一文(《文艺报》第19期、20期)后,可以说,针对《野草》的"政策"曾一度趋于稳定。《野草》是一部散文集,包括23篇文章,是鲁迅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这些文章创作于1924年到1926年间,当时鲁迅正定居北京。也就是说,当时他是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进  相似文献   

20.
报纸连载小说,最早见于清末的报纸上,如《老残游记》等。以后随着报业的发展,连载小说便成了报纸的传统栏目,也涌现出一大批专门为报纸撰写连载小说的文人。他们的作品被称为报人小说,在文坛上也占有一定地位。我国一些著名作家也非常重视在报纸上连载作品。如鲁迅的《狂人日记》,巴金的《家》等,都在报纸上连载过。夏衍曾说过,你的作品要有影响就在报纸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