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0 毫秒
1.
冠果草花药壁的发育为单子口十型,绒毡层为周原质团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连续型,四分体呈左右对称式排列,成熟花粉为三细胞型。双珠被,假厚珠心,倒生胚珠。胚囊发育为葱型,成熟胚囊的特点是两个极核分别位于中央细胞两端,不融合成次生核。受精过程中,一个精于与卵核融合形成合子,另一精子先与珠孔端极核融合,之后受精极核再移动到合点端与另一极核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胚的发育为石竹型。成熟胚呈马蹄形,具有2片真叶。胚乳发育为沼生目型。随着胚的发育,胚乳细胞逐渐解体,成熟种子中无胚乳。  相似文献   

2.
知母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为百合科的一个单种属,雄蕊三枚,小孢子母细胞 分裂为连续型,成熟花粉含2个细胞;蓼型胚囊,具反足吸器;胚乳发育属沼生目型;合子在12—16个 胚乳游离核阶段进行第一次分裂。胚珠倒生,厚珠心。两轮花被;花丝和药隔等组织中,星散分布着明显的晶束细胞。  相似文献   

3.
 刺五加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Rupr.et Maxim.)Maxim.雄株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过 程正常,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过程多不正常。雄花具5个花药,花药4室,药壁发育属双子叶型, 腺质绒毡层,绒毡层细胞多具2核。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四面体形四分体,其胞质分裂为同时 型。成熟花粉为3细胞型。子房下位,5室;每室有上胚珠和下胚珠,上胚珠退化,下胚珠倒生、具单珠 被、厚珠心;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线形或“T”形四分体,偶尔有2个并列或串联的四分体或在 四分体之上又出现孢原细胞。其功能大孢子位置不确定。雌配子体发育中异常现象较多。开花时,雌 配子体主要为反足细胞退化后的四细胞胚囊。刺五加雌株的小孢子母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或减数分 裂不正常,不能形成四分体。开花时,药室空瘪,无花粉形成。其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过程正常, 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线形或“T”形四分体,合点端大孢子为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属蓼型。开花 时,雌配子体主要为七细胞八核或七细胞七核胚囊,其卵器尚未发育成熟。刺五加两性株的小孢子发生 过程无异常,但雄配子体发育过程有部分异常;开花时,药室内有或多或少的空花粉,且花粉粒大小悬 殊,大的直径达35μm,小的仅15~18 μm。两性株的雌蕊发育大部分正常,也有一些异常胚囊形成。开 花时,雌配子体主要是七细胞八核胚囊、七细胞七核胚囊和反足细胞退化后的四细胞胚囊,其卵器也未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4.
 刺五加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Rupr .et Maxim.)Maxim的胚胎发生类型为茄型。其卵细胞受精后,合子经历15天左右的休眠期才进行第一次分裂。合子分裂通常发生在胚乳细胞化之后,经棒形胚、球形胚、至果实成熟时发育到心形胚。棒形胚后期至心形胚初期,胚柄最为发达。刺五加的胚乳发育类型为核型。其初生胚乳核的休眠期为1天左右。当胚乳游离核数目增加到200至300时,胚乳以自由生长细胞壁的方式细胞化,胚乳细胞以典型的有丝分裂方式进一步增殖,增加细胞数目。球形胚时期,胚乳细胞内开始贮藏营养物质。少数种子的胚乳里存在巨大细胞核的异型胚乳细胞。在胚乳游离核为32至64个时,分化出珠被绒毡层;球形胚时期,珠被绒毡层解体。珠被绒毡层解体后,胚乳表层细胞分化为分泌层。球形胚至心形胚阶段,约有5%的种子里,胚与胚乳组织发生弥散样降解。成熟果实中,含有大量的瘪粒种子和虫咬种子;饱满种子率为40%左右。饱满种子中,胚乳组织占据种子体积的绝大部分,胚所占比率很小。讨论了不同发育时期胚和胚乳的营养供应。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研究商陆科的系统位置提供花器官发生和发育的证据,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商陆Phytolacca acinosa、多雄蕊商陆P. polyandra和垂序商陆P. americana的花器官发生。结果表明: 商陆属植物花被的发生均为2/5型螺旋发生。在同一个种不同的花蕾中,花被的发生有两种顺序:逆时针方向和顺时针方向。远轴侧非正中位的1枚先发生。雄蕊发生于环状分生组织。在单轮雄蕊的种中8-10枚雄蕊为近同时发生;两轮雄蕊的种8枚内轮雄蕊先发生,6-8枚外轮雄蕊随后发生,内轮雄蕊为同时发生,外轮雄蕊发生次序不规则。心皮原基也发生于环状分生组织,8-10枚心皮原基为同时发生。在后来的发育过程中,商陆的心皮发育成近离生心皮雌蕊;其他2种心皮侧壁联合发育成合生心皮雌蕊。对商陆属植物花器官发生的类型及发育形态学做了分析,结果支持商陆科在石竹目系统发育中处于原始地位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刺五加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Rupr. et Maxim.)Maxim.植株在开花后雌配子体的发育状态与 一般植物不同在于:雌配子体在开花当天均末成熟,在开花后经4-5天才发育成熟。开花第6天,雌株 和两性株的成熟胚囊百分率各为82.25%和67.25%,其余为未育、败育、退化或未成熟胚囊,未观察到 已受精的胚囊;而此时,雄株的雌配子体退化、花朵全部脱落。伴随着胚囊的分化,刺五加雌株和两性株 的花柱逐渐延长,蜜腺渐趋成熟。开花后4~6天,乳突细胞发育,柱头开始外翻;此后,蜜腺分泌花蜜, 柱头进入可授期。开花第7天,胚囊开始受精。开花后9~10天,雌株已受精的胚囊占胚囊总数的40~ 65%,两性株已受精的胚囊占胚囊总数的25~41%。刺五加花粉萌发至雌雄性核融合的间隔期约为2 ~3天。刺五加的双受精过程与一般被子植物基本相同。其受精作用属于有丝分裂前配子融合类型。 此外,还观察了成熟胚囊退化的类型,观察到多余花粉管进入胚囊以及两个精子与卵受精、两个精子与次生核融合的图象。  相似文献   

7.
篦子三尖杉的胚胎学研究及其系统位置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篦子三尖杉Cephalotaxus oliveri的成熟花粉包含两个细胞,花粉管在精原细胞产生后 经历了一年的休眠期; 精原细胞分裂产生两个体积不等的精子; 雌配子体游离核经12次分裂后形成细胞壁; 窄长的颈卵器单个顶生; 卵细胞中含有大量类核仁状体; 受精时,雌雄核在分裂中期完全融合; 原胚游离核在16核时产生细胞壁; 原胚具冠细胞; 无裂生多胚现象; 成熟胚 二枚子叶。总之,蓖子三尖杉与本属其它种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如精原细胞分裂前细胞中心细 胞质浓缩成星状放射区域; 苗端早在胚成熟前分化形成明显的突起,以及成熟胚的子叶极为发达等等。因此,作者赞同将蓖子三尖杉在本属中另立一组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从比较三白草科属间小花个体发育及分析花器官数量变异入手,探寻花器官在发生顺序、数目变化及排列方式等方面的演化趋势,揭示系统发育在个体发育中一定程度重现的事实及属间的进化关系。结果简述如下:首先,雄蕊和心皮发生顺序由中部优先演化到两侧优先。其次,由于远中雄蕊和心皮经历了从发育延迟、生长减缓到最终消失的历程,中部雄蕊和心皮由成对演化为单生。此外,两侧生雄蕊对由各自独立的原基发生演化到共同原基发生或减化为1枚,假银莲花属近中1枚雄蕊原基二裂成1对,蕺菜属3枚心皮发生于一环状共同原基等,都是该科花器官演化的重要事实并可归结为融合、减化和复化的结果。文章根据花器官的演化趋势及过渡类型的剖析,论述了三白草科属间的系统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9.
对Beesia calthifolia等5种金莲花亚科植物的核糖体DNA中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及5.8S rRNA基因的3′端序列进行了测定。这几种金莲花亚科植物的ITS-1的长度范围为225~232 bp,ITS-2 的长度范围为201~217 bp。B.calthifolia的ITS-1(227 bp)和ITS-2(215 bp)的长度及序列均与升麻 属及类叶升麻属植物相近,其5.8S rRNA基因的3′端序列也近乎与升麻属及类叶升麻属植物完全一致 (仅一个碱基缺失的差异),但其在上述几方面均与金莲花属植物相差甚远。以Ranunculus enysii作为 外类群,运用PAUP软件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B.calthifolia,Cimicifuga acerina,C.brachycarpa 和Actaea asiatica形成一个单系群,并得到bootstrap分析的极强支持,B.calthifolia位于这一单系群的 基部。这一DNA序列分析结果与来自植物化学、孢粉学和细胞学的研究结果相吻合,更进一步支持铁破锣属是升麻族的自然成员,并可能是升麻族中一个最原始的类群。  相似文献   

10.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宽叶泽苔草Caldesia grandisSamuel.的花器官发生。宽叶泽苔草 的萼片3枚,逆时针螺旋向心发生 ;花瓣3枚,呈一轮近同时发生,未观察到花瓣_雄蕊复合原基;雄蕊、心皮原基皆轮状向心 发生,最先近同时发生的6枚原基全部发育成雄蕊,随后发生的6枚原基早期并无差别,在发 育过程中逐渐出现形态差异,直至其中1-4枚发育成心皮,其余的发育成雄蕊;而后的几轮 心皮原基,6枚一轮,陆续向心相间发生。本文揭示了3枚萼片螺旋状的发生方式,并推测这种螺旋方式是泽泻科植物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  相似文献   

11.
中国蓝果树的花芽当年形成。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孢子四分体多为四面体形。  花药绒毡层分泌型,细胞具多倍体核。子房常1室,少2室。花柱实心,具引导组织。引导组织在子房室顶端形成珠孔塞。胚珠倒生,悬垂,具单珠被。假厚珠心。珠被维管束延伸进入珠被。孢原细胞1 个,位于珠心表皮细胞之下。孢原细胞直接扩大形成大孢子母细胞。珠心冠大多不存在。蓼型或葱型胚囊。近合点端的无功能大孢子最先压扁退化。珠孔受精。精卵核融合为有丝分裂前型。极核在受精时融合。反足细胞短命。细胞型胚乳。成熟胚与种子近等长,种子叶基部多少心形。子具胚乳。胚和胚乳均不具喜树碱。   同美洲产的蓝果树相比较后,本文总结了蓝果树属较稳定的有分类学意义的胚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秤锤树(Sinojakia rylocarpa  Hu)为我国特产的稀有观赏树木。迄今,国内外对其胚   胎发育缺乏系统报道,本文报告这方面的研究结果。  其花药为4个花粉囊组成,小孢子四   分体呈四面体形排列,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胞质分裂属于同时型。2胞花粉,具 3 孔沟,   有不规则穴状纹饰。 花药壁的分化过程为双子叶植物型,在其成熟时,药室内壁和部分表皮细   胞的细胞壁上出现微弱的条状纤维加厚。腺质绒毡层。雌蕊为3心皮构成,开放型花柱,子房   内含多枚倒生胚珠。单珠被,薄珠心,未发现珠孔塞结构。大孢子四分体多呈线形,个别的为   T形。蓼型胚囊。受精前,2个极核相互靠拢,但未见融合。反足细胞较小,寿命似较长。成熟   胚囊中充满淀粉粒。从有关胚胎发生的资料分析,野茉莉科与柿树科、山榄科、山矾科关系密  切,这支持了将它们共同列入柿树目的植物分类系统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近缘广布种泡沙参为对照,对濒危物种裂叶沙参进行了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裂叶沙参的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绒毡层为腺质型,细胞含两核。小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胚珠倒生,单珠被,薄珠心,大孢子四分体为线形排列,胚囊发育为蓼型。成熟胚囊中两极核在受精之前融合为一个大的次生核。当胚囊发育至单核胚囊时,珠被的最内层细胞发育为珠被绒毡层。濒危植物裂叶沙参在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中,未见有败育及其它异常现象;与对照种泡沙参相比,也未见有差异,这说明裂叶沙参的致濒原因不在于有性生殖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单型属——星叶草属有关种系发生的胚胎发育性状。胚胎学     研究表明,在分析该属性状演化时下列特征是十分重要的:星叶草具有横生的、单珠被、薄     珠心胚珠; 胚囊形成为蓼型; 初生胚乳核首次纵向分裂形成两个细胞,胚乳发育为细胞型; 胚胎     发育类型基本上属于石竹型; 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珠被萎缩并且最后消失,因此在成熟果     实中不形成种皮。根据胚胎学和一些形态学证据,作者认为星叶草属同毛茛科及其近缘科之间似乎没有密切的关系。星叶草属的亲缘关系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对翼萼蔓属进行了外部形态、花部解剖学、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花粉形态和染色体 的研究,并以此为据,讨论了该属的分类等级和系统位置。翼萼蔓属的花具花冠腺体。花萼筒具16条 维管束,花冠筒具12条维管束,二者的维管束是独立发生的。每心皮具1条背维管束和2条腹维管束。 雄蕊先熟。花药四室;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绒毡层异型起源,细胞具双核,属腺质型绒毡层;一层中层 细胞;药壁表皮层宿存,细胞膨大,细胞壁纤维状加厚;药室内壁部分纤维状加厚。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 裂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成熟花粉为3-细胞型。子房为2心皮,1室,超侧膜胎座;胚珠25~40列,倒生 胚珠,腹维管束靠近腹缝线。薄珠心,单珠被。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大孢子呈直线式排 列,其中合点端的大孢子具功能。胚囊发育为蓼型。极核在受精前融合为次生核,反足细胞3个,具反 足吸器。胚乳发育为核型。花粉球形,极轴长约32.8μm,赤道轴长约34.2μm,外壁纹饰为网状纹 饰。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6,染色体基数为x=13,核型公式为2n=26=18m+4sm+2st+2t,属 2A型。比较翼萼蔓属、蔓龙胆属和扁蕾属的外部形态、花部解剖学、胚胎学、花粉形态和染色体特征,表 明翼萼蔓属和扁蕾属可能具较近的亲缘关系,起源于一个较早的共同祖先。在分类等级上,把翼萼蔓属作为一独立属处理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6.
首次报道了铁木属Ostrya的胚珠和胚囊发育过程。研究结果表明: O. virginiana的多数子房 内有2个胚珠,胚珠倒生,单珠被,厚珠心,具1至数个孢原细胞;孢原细胞子周分裂形成一个周缘细胞 和一个造孢细胞,造孢细胞直接发育成大孢子母细胞,四分体大孢子呈线形排列,它们均可成为功能大 孢子;绝大多数胚珠中具2~6个胚囊,胚囊蓼型。最后,对珠被层数和多孢原、多胚囊等问题进行了讨 论,并对桦木科各属的胚胎学性状作了比较,发现桦木科各属的胚胎学特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如多孢 原、多胚囊,较长的传粉和受精间隔期等。同时,比较和讨论了某些胚胎学性状,如胚珠类型和珠被层数,在高等金缕梅类各科间的异同及系统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