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玉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0册中的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的文笔,细致地描写了广玉兰花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课文的第3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作者按照花开的时间顺序,描写了广玉兰花开放时的各种形态。在该段教学过程之中,我以简驭繁,着力凸显一个“读”字,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该段中的第2至6句,在读中品味语言,感悟想像广玉兰花儿的四种不同姿态:含羞待放的、刚刚绽放的、完全盛开的、已经开过的,并将优美的语言熟读成诵、内化积淀下来。  相似文献   

2.
<广玉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0册中的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的文笔,细致地描写了广玉兰花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  相似文献   

3.
《广玉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的文笔,细致地描写了广玉兰的幽香,纯洁,旺盛的生命力的特点,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的喜爱之情。然而每一个特点的描述,不管是详是略,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赋予广玉兰之纯美,读之令人无限神往。在教学本课时,我从如何写的角度,让学生跟随作者的心路体验闻香识花,因花而喜的美妙。第一段品味的"幽香",而且是"随风的荡漾的幽香"于是这样的"香"也充溢作者的心间,作者要迫不及待地去赏花了。那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看,而是一种"观赏"。说是"观赏"自然有它可心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尹宏江 《快乐阅读》2013,(12):105-105
《广玉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的文笔,细致地描写了广玉兰的幽香,纯洁,旺盛的生命力的特点,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的喜爱之情。然而每一个特点的描述,不管是详是略,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赋予广玉兰之纯美,读之令人无限神往。在教学本课时,我从如何写的角度,让学生跟随作者的心路体验闻香识花,因花而喜的美妙。第一段品味的“幽香”,而且是“随风的荡漾的幽香”于是这样的“香”也充溢作者的心间,作者要迫不及待地去赏花了。那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看,而是一种“观赏”。说是“观赏”自然有它可心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广玉兰》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形神兼备的优美散文,如果单从文字上分析它,课文表现了作者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爱广玉兰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文字背后蕴含的情趣和意象,是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逐步领悟的。本课的教学,我让学生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到文字中,品味语言,发现文字背后隐藏的美好世界。一、品读广玉兰妙不可言  相似文献   

6.
《广玉兰》是一篇散文,文笔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描写了广玉兰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课文分为三段: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写晚上作者散步时被广玉兰的幽香所吸引;第二至五自然段为第二段,写广玉兰花瓣的色泽、质感,花开时的各种形态以及叶片的独特;第六自然段为第三段,总结全文,点明作者喜爱广玉兰的原因。课文的第二段为教学的重点,也是第二课时主要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7.
正《广玉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质优美的散文。它描写了广玉兰的幽香、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花的喜爱之情。下面笔者以这一课为例,谈谈如何联系课标,以学段目标为导向;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以贴近学生的临近发展区为选择标准;结合课后练习设计,确定重点训练项目等,引导学生在识字写字、品句析段、随文仿写的过程中习得语文的知识、方法和技能。一、层层深入学写字  相似文献   

8.
课如其人,马静静老师执教的《广玉兰》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广玉兰》这篇散文主要描写了广玉兰花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上课的几位老师在教学本课时,都能紧紧围绕感悟广玉兰纯洁、旺盛的生命力,组织学生的阅读对话活动,帮助学生紧扣课文重点内容。通过有感情地朗  相似文献   

9.
<正>《广玉兰》和《夹竹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两篇课文。文章构思严谨,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是写花的经典之作,更是指导六年级学生如何掌握写花技巧的范例。在教学过程中,我从课文的谋篇布局、表现手法和语言表达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构思、修辞、语言,将之内化为自己的积累,运用到练笔实践中去。一、巧学构思,谋划篇章两篇课文几乎都采用了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夹竹桃》以"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  相似文献   

10.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天游峰的扫路人》,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那种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上十分传神。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努力践行着这样一种教学理念:“对话——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课上,我没有精心设计的问题,不拘泥于作者的文路,而是引导学生与课题对话、与天游峰对话、与扫路人对话、与自己对话,从而共同走进文本的深处。一、与课题对话———…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天游峰的扫路人>,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那种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上十分传神.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努力践行着这样一种教学理念:"对话--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课上,我没有精心设计的问题,不拘泥于作者的文路,而是引导学生与课题对话、与天游峰对话、与扫路人对话、与自己对话,从而共同走进文本的深处.  相似文献   

12.
张娟 《山东教育》2005,(19):64-65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以优美简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水那种独特的美,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如何突破这个重难点呢?教学时我们做以下设计:  相似文献   

13.
吴智萍 《考试周刊》2010,(21):61-61
一、教学实录 师:她,幽香飘远,微风中夹着一丝香甜。她,高雅洁净,阳光下尽展无限纯美。她,就是广玉兰。五六月份是广玉兰花盛开的季节。 (出示广玉兰图片)这就是广玉兰,看到它,你能想起哪些美好的词语来形容它?作者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花的呢?  相似文献   

14.
<正>《雾凇》是苏教版第七册23课的文章。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吉林雾凇美景、形成过程和人们对他的赞叹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文章语言明快、优美。通常人们会将本文作为描写雾凇美景的文章组织教学,于是教学中很多教师带领学生欣赏雾凇之美,诵读或复述雾凇形成过程,安排学生动笔描写雾凇姿态,繁华落尽,课堂学生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6课《石榴》以优美的文笔,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随着季节的变化逐渐成熟的过程。这篇课文需要学生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从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学习这一课的时候,石榴刚好已经成熟,课后又有模仿文中描写石榴味道的写作方法写一种水果的练习,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是先从实物入手,尝一尝、说一说,然后重点抓石榴的叶、花、果及作者是如何通过词句描写突出这三方面特点的方法来理解全文,达到从生活走向书本再从书本走向生活的教学实践进程。教学活动按我预先设计的步…  相似文献   

16.
设计理念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语言以及描写海鸥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相似文献   

17.
<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5册中的第5课.课文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丽富饶的北大荒的赞美与热爱之情.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作者用优美的语言,细腻地描写了北大荒一碧如洗的天空,色彩绮丽的晚霞,如诗如画,令人陶醉.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意境,教学中该如何引导学生来品评、感悟、欣赏呢?  相似文献   

18.
<正>《广玉兰》是一篇非常优美的状物类散文,表现了广玉兰的香幽、色美以及叶的独特情趣,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广玉兰的蓬勃生机以及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  相似文献   

19.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十分细致。  相似文献   

20.
●李少华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广玉兰的。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读懂文中表现广玉兰旺盛生命力的句子,并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复习导入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作者陈荒煤已被广玉兰诱人的幽香所吸引,对广玉兰产生了不可割舍的喜爱之情,那么除此之外,广玉兰还有什么令作者对它情有独衷呢?二、精读2~5节1.请大家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