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论及先秦赋,有的将《楚辞》中包括《天问》《九歌》在内的全部作品皆划入其中。论及赋的源头,有的认为来自行人辞令,而大部分是据“赋者,古诗之流也”及“赋者,铺采摘文,体物写志”的概念空泛加以推论。本文认为应根据已定型的汉赋的几种体式,分别探讨其源头。实际上骚赋、文赋、诗体赋和俗赋在战国之末都已形成。屈原在西周末年以来诵诗的基础上,吸收楚民歌的特征创造了骚赋和诗体赋。作为赋的主体的文赋,过去学者们或以为出于诸子,或以为出于行人之官,实际上其文本来自议对和行人辞令,但由应用文字而转变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同瞍隙的赋诵活动有关。是瞍朦选择有意义的议对和辞令。整齐其语言,使之更便于赋诵,从而促成了赋这种文学体裁的产生。除文献记载之外,先秦时较早的赋体作品中常以师旷为主要人物,也说明这一点。俗赋的题材则取自寓言和传说故事,它的形成同以表演、说笑愉悦人主和贵族的俳优有关。战国时淳于髡所编《晏子春秋》中有不少近于俗赋的作品,有的甚至传至汉代以后,在唐代俗赋作品中也得到反映,便是证明。瞍隙和俳优是先秦时代的专业文艺工作者,他们对赋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先秦俗赋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秦时期以师旷为代表的矇瞍,以淳于髡为代表的俳优,皆使用韵语讲述古史、故事或笑话,娱乐君主,伺机讽谏,他们创作了我国最早的俗赋作品——先秦韵诵俗赋。这些韵诵俗赋被经史诸子吸收,使行文摇曳生姿,趣味横生;而荀子、宋玉则将这些韵诵俗赋衍为长篇,提升其思想内涵,并且题以"赋"名,成为中国赋体文学的开山祖师。  相似文献   

3.
《史记·龟策列传》所载宋元王与神龟的故事,来源于先秦,用对话体和四言韵语写成,是典型的俗赋体制,是古代巫师占卜时招揽生意、诱导听众的讲诵之词。由于敦煌出土了俗赋,学术界始有"俗赋"之名。但其体制却早见于汉代,近年出土的西汉《神乌赋》即其典型。敦煌《燕子赋》,《韩朋赋》的源头不但可以追溯到西汉,而且可以在先典文献中找到一些情节单元。  相似文献   

4.
对先秦的论辩类俗赋和与之相近的作品进行了钩稽 ,对其文体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当时社会上争奇斗胜风气的盛行导致了客主论辩俗赋的产生 ,韵诵是其主要传播方式 ,文体上整齐和谐的节奏和韵律是这种传播方式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俗赋研究》以敦煌俗赋为起点,抓住其“韵诵”的特征,观澜索源,对先秦以迄魏晋六朝的各类文体详加考辨,竭泽而渔地搜罗保留其中的俗赋,并能条分缕析,对前人诸说,多有补充发明,对俗赋的渊源问题做了很好的回答。  相似文献   

6.
早期作为文体的“赋”都写作“傅”。傅,相也。古代乐师为瞽者,扶助乐师者为相。“相”除了扶助乐师、携带乐器之外,还要参与演出中的应对活动,相当于现在的报幕员。报幕的声音,不同于歌,而是另一种富有节奏感的朗诵,汉代人“不歌而诵谓之赋”,正是从这里来的。赋同其它文艺形式一样,最初都是由下层劳动人民创造并在人民中间口耳相传着,它是由口传文学发展而来的书面文学。近百年出土的西汉到宋初的俗赋,其类型可大致区分为故事俗赋、论辩俗赋、歌谣体俗赋3种,文章用赋的这3种类型和文体标准对照考察先秦时期的文献,钩稽出了53篇先秦的赋或带有赋体特征的文献。  相似文献   

7.
何谓“俗赋”?目前尚无定论。《辞海》、《辞源》皆无此条释义。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中说:“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也就是大众的文学。”马积高《赋史》在讲《唐代的俗赋》时说:“所谓俗赋,是指清末从敦煌石室发现的用接近口语的通俗语言写的赋和赋体文。”显然他这里讲的是敦煌俗赋。那么除去前边的定语,可见他认为俗赋就是用接近口语的通俗语言写的赋和赋体文。因此,他认为王褒《僮约》、曹植《鹞雀赋》、左思《自发赋》皆为俗赋。综合郑、马二说,笔者认为,所谓俗赋,就是用接近口  相似文献   

8.
赋体文学发轫于战国,历经两汉、魏晋六朝、隋唐五代,发展到宋元之际,在体式上已无创新的可能.宋赋把产生于唐代的文赋发扬光大,元赋则回归本源,祖骚宗汉,以古赋为主.作为赋体文学最重要的题材之一,流传至今的宋元时期狩猎赋的篇数较之前几代大为减少,其中对赋体文学特色的继承则一如既往,用典就是历代赋作的共有特点之一.本文介绍了宋...  相似文献   

9.
先秦诗歌涵盖了诗、歌、谣、讴、辞、吟、诵、颂、铭、箴、言等种种形式。它们之间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又有着细微的差异。大体而言,它们有的属于“诗”,有的是“骚”,有的则归于“赋”的范围。因而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骚”首先突破了如《诗经》十五国风重章叠句的特征而继承了“诗”副歌体的形式;其次是“赋”发展了“诗”独章的颂体式又借用了“骚”的结构,使“赋”与骚体诗有着形式结构的沿袭;最后在“诗”与“骚”的基础上,“赋”又吸收了问对散文结构特征与“诗”‘“骚”画境,从而形成了其后的散体“赋”与先前辞赋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赋”之美     
<正>“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赋的发展经历了“短赋”“骚赋”“辞赋”“骈赋”“律赋”“文赋”六个阶段。下面,我们一起品读大文豪苏轼的《赤壁赋》(节选),感受其“文境邈不可攀”之美。  相似文献   

11.
先秦辞赋并非如前人所述是辞赋的萌芽期。它结合了诗、文的特征走向完善与成熟,并具备了三大类赋体格式:以《赋篇》为代表,已露诗体赋之端倪;以《离骚》、《九章》(《桔颂》除外)为代表的骚,于抒情言志、哀怨讽谏与诗无异,而其句式、结构、韵式等与汉骚体赋一致,因而身兼诗、赋双重特质;而《高唐》、《神女》开散体赋之先河。同时,在此之前,《卜居》、《渔父》、“二招”等作品,初具赋体特征,称之为“准赋”  相似文献   

12.
赋这种文学样式,其源头始于战国,而末流迄于清代,源远流长,绵延二千多年。其作家之众,可谓车载斗量,而作品之多,则汗牛充栋.这从《昭明文选》和《文苑英华》中亦可见一斑。各体的赋,题材多样,旨趣各殊,当以反映社会现实,同情民生疾苦的为最有价值.而直接反映人民的苦难以及他们思想情绪的赋作,在赋史中较为少见。这方面,清代苗族作家龙绍讷的《蕨粉赋》是不可多得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我国"赋"源远流长,汉赋是我国赋体文学的源头,更是我国文学自觉时代的起点。期间经历了汉大赋、魏晋抒情赋、唐代律赋和晚唐小品赋、宋代的文赋等成就卓著。元科举不兴,明八股取士,但文人赋作仍有很多。尤其明末清初一批抨击阉党乱政、反对异族入侵和清末富有爱国情怀的赋家和赋作,更加拓展了赋的题材和内容。明清已还,赋论和赋集渐多,为研究辞赋奠定了基础。汉赋繁盛乃盛世必然。21世纪初,正逢盛世,新赋创作蔚为壮观,但是作家的国学修养、作品的思想深度、创作技巧还需进一步加强,尤其要向以欧阳修和苏轼为代表的宋代文赋作家和文赋作品学习。  相似文献   

14.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它不仅影响着国人的性情,还渗入了文学的创作。在文学作品中,邹阳的《酒赋》被认作是最早写酒的赋。但若深入考究则会发现,真正在写酒类赋文中具有开创意义的应属扬雄的《酒赋》。扬雄的《酒赋》不但开启了后世作家写酒的先河,且对周边国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以往学者研究扬雄的作品,对此赋在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多有忽略。探讨扬雄《酒赋》与邹阳《酒赋》的先后,继而分析扬雄《酒赋》对文学创作题材的拓宽、俗赋的创作风格以及接受和影响,可一窥此赋在写酒类文学作品中所处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5.
俗赋的传播方式大致有两种,即口头传播和文字传播.先秦时期,民间俗赋以口头语言为主要媒介并辅以各种非语言因素进行传播.文字应用逐渐普及和印刷术发明之后,文字作为主要传播媒介及其书写、传抄、印刷等手段的应用促进了文人俗赋的传播.早期的人类传播基本是一种自发行为,大多是小范围的无序传播,又缺乏保留影像的技术手段,因此民间艺术形式的口头传播方式直接造成了保存信息的困难,易于流失.民间俗赋在口耳相传的时代,人们对文字的使用尚处于低级阶段,早期的民间俗赋可能只是人们用以娱乐的"话语游戏",而民间俗赋的创作者和传播者(韵诵表演者)大都来自乡野,所以不太可能把自己的口头话语付诸文字,同时也缺乏保留自己话语成果的意识.以文字为主要传播方式流传的文人俗赋文本,也由于各种历史因素难免流失的厄运.文人俗赋散佚的原因大致有三点,即正统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排斥;统治者"焚书"和战乱毁书;皇权统治下的"文化清剿".  相似文献   

16.
汉代的杂赋包括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赋,也包括箴言类的杂记作品以及描写日常动植物而无关讽谏的小赋。杂赋是后世讲唱文学的源头之一。汉代的一些杂赋,本以韵诵的方式流行于下层,后被采入乐府,进行歌辞协律的工作,成为乐府诗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骚”与“赋”的关系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从一般的意义上说,“骚”当合于赋;而严格说来,“骚”自与一般的赋有所不同。吴子良只知屈原作品可以入赋,而不知《楚辞》本身之特异处。从目录学的角度看,仅一部《楚辞》而得自为一类;从体学的角度看,所谓“骚”域不出《楚辞》。就今存献考察,南朝别“骚”于赋的现象盖仅出现在宋时孔逭与梁代昭明太子分别所编之总集及传为[唐]张绩所补[梁]任昉的《章缘起》内;《心雕龙》至多是准别“骚”于赋。显然,南朝人更多的还是将“骚”纳入赋中的。  相似文献   

18.
古人对山水的审美观照态度和能力,早在《诗经》时代即已具备。但诗、骚对山水审美的文学表现,均还显示了某种片断性和附属于抒情需要的特点。宋玉《高唐赋》第一次将自然界的山水作为整篇赋作的表现主体和中心,并以宏伟的整体布局和多层次描绘,创造了蔚如雕画的奇境,成为先秦山水审美文学中具有突破意义的作品,标志着中国古代山水审美文学表现的成熟。先秦的山水审美表现,之所以首先在赋体中(而不是在诗体中)走向成熟,与古人对诗、赋不同文体的表现功能和特征的认识、对作赋才能的重视以及宋玉自身的创造才华有关。  相似文献   

19.
宋玉《钓赋》与《庄子·说剑》和《荀子·强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玉《钓赋》是其作品中讽谏意识最为强烈、逻辑推理最为突出、政治思想倾向最为鲜明的优秀作品。在创作中,宋玉借鉴了《庄子.说剑》的艺术创作手法,吸纳了《荀子.强国》的治国理论,从而使他的《钓赋》增添了艺术的魅力和思想的睿智。同时,也说明了宋玉的治国思想倾向应出于战国末期荀子构建的新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20.
历来对文赋的肇始是有争议的,无论是汉代的散体赋,还是唐始的新文赋,实际都可称为文体赋。但从句式、音韵、叙事方式、抒情色调之浓淡等方面看,二代所表现的赋风又是有所差异的。仅以司马相如《子虚》、《上林》、"四杰"中卢照邻《对蜀父老问》、骆宾王《钓矶应诘文》等篇来看,即可窥蠡两代盛世之不同世俗人情和作家个性之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