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五四"文坛上,出现了一种深受日本"私小说"影响的小说新样式———"自我小说"。鲁迅是最早创作"自我小说"的作家。他的《一件小事》,不仅符合小说的基本要求,是小说而不是散文,而且与日本"自我小说"的理论和创作实际相符,是一篇典型的"自我小说"。同时,《一件小事》发表的时间又最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自我小说"。  相似文献   

2.
英国现代女作家珍妮特·温特森的《时间之间》(2016)改编自莎士比亚戏剧《冬天的故事》,一经出版便广受好评。小说将故事背景置身于现代社会,用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写作手法,展现了主人公列奥寻找自我和救赎自我的过程。本文用创伤理论解读心理创伤的时间疗法,分析在寻找自我和救赎自我的过程中"爱"和"宽恕"的重要性。小说体现了时间、"爱"和"宽恕"的创伤治愈疗法的重要性,并重新审视人、社会、家庭及婚姻等诸多问题,探讨时间与创伤及创伤治愈的多重关系,思索创伤救赎中"爱"和"宽恕"的伦理内涵。小说《时间之间》就如何处理人际间伦理关系提出了新的建议,更为现代人通过创伤理论治疗和缓解创伤指明了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3.
在“五四”文坛上,出现了一种深受日本“私小说”影响的小说新样式——“自我小说”。鲁迅是最早创作“自我小说”的作家。他的《一件小事》,不仅符合小说的基本要求,是小说而不是散文,而又与日本“自我小说”的理论和创作实际相符,是一篇典型的“自我小说”。同时,《一件小事》发表的时间又最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自我小说”。  相似文献   

4.
美国作家奥德丽·尼芬格的小说《时间旅行者的妻子》描述了男女主人公在时间与爱的复杂交错中勇敢探索,发现自己的成长过程。基于此,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视域探讨这部小说中男女主人公从本我到自我再到超我的人格发展历程。在梳理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小说主人公的三种人格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分析了他们人格发展的过程,最终在本我和自我之间保持平衡,达到超我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在《天黑以后》中,村上春树按照现时叙述的情节发生次序结构故事,形成整体时序上的顺叙框架。在此基础上于各章开头标明情节发生的具体钟表时间,以此映衬出小说人物的"活动时间"或"成长时间"与"睡眠时间"相互倒置这一生存范式,反映了都市人的自我分裂以及都市这一特定空间对人的自然属性的扭曲。另外,村上春树沿用以往的创作手法,通过安排小说人物讲述过去的方式构设倒叙。小说人物的个体讲述行为具有自我疗伤、自我认知的意味,反映了村上春树对存在与时间的"后视镜"式思考。  相似文献   

6.
英国小说诞生之初至今传记传统从未中断。现实主义时期的小说关注"真相",即对外部世界的客观"再现";现代小说批判"再现"外部的写作方式,艺术地阐释"内心真实";后现代小说解构传记写实假象,消解了传记与小说的界限,追求"艺术真实"。"自我"是传记的核心内容,传记是体现"自我"的最直接的文学形式。英国小说将传记传统刻入其基因之中,以不同的写作技巧,关注并深入讨论自我问题,借助英国小说的传记传统可勾勒出不同历史语境下的自我呈现。  相似文献   

7.
刘锦翠 《鸡西大学学报》2012,(9):131-132,140
以"镜像"为切入点,从德拉布尔小说的自传色彩、德拉布尔的创作心理来探讨作家如何在小说中探索自我,建构自我以及实现自我。指出德拉布尔以其充满自传色彩的作品,将现实生活和虚构文本进行了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8.
青浦陆士谔是清末民初上海滩最多产的小说家,撰小说百余种行于世,然今人所知见不过半数。其小说颇为独特:每将自身写进小说,并在自己的小说中淋漓尽致地表现自我、宣传自我、为自己的作品做广告。从所见的陆士谔小说中,可探寻出部分未见著录或署名他人的陆士谔的小说作品。  相似文献   

9.
《海浪》是20世纪英国现代主义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呕心沥血创作的作品。伍尔夫的个人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现实极大地影响了她的艺术探索与人性追求。在小说中,伍尔夫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意识流,将人生的全部岁月与一天的时间结构互相对应起来。文章还对意识流进行了探讨。全书分成九个部分,由六个没有姓氏的人物的内心独白构成。小说折射出当时人们的生存状态:无序的世界,混沌的现实,扭曲的关系,信仰的破碎和自我的丢失。小说最后表达了强烈渴望自我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鲁迅与日本近代文学的关系、鲁迅的自我小说与日本自我小说在理论和创作上的异同等方面,探讨了鲁迅创作自我小说的原因及其自我小说创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李渔的小说充满了浓厚的喜剧意味,他将小说创作作为自我愉悦的一个重要手段。元明文人“以文为戏”并乐于在创作中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文化心态,以及李渔自身的坎坷经历都对其小说创作中自娱意识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李渔将小说创作作为发泄自身对于世事不满与怨愤的一个艺术性渠道,在创作中获得自由创造的快乐,他设身处地地塑造人物。体验人物的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12.
本文意在通过对格非《褐色鸟群》、《敌人》两部小说的分析,把握格非小说的时间脉络和特点,挖掘作为个体的"人"在时间和内在自我的双重压迫下所产生的焦虑与裂变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学界关于唐代小说与行卷之关系的研究逐渐升温,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但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学者历来意见不一。肯定的观点主要从小说文体、《云麓漫钞》的创作时间、小说的作者身份与创作时间等方面论述其观点。从肯定者的自我质疑和质疑者的多方探索两个方面看,唐代小说与行卷间不存在必然关联。  相似文献   

14.
小说是时间的艺术,具有天然的时间性,而作为在文化夹缝中生存的华裔作家对小说时间的结构更是有着特殊的感悟与表达。借助柏格森的"心理时间"理论,探讨汤亭亭《女勇士》的叙事时间结构艺术,可以发现,汤亭亭复杂而纷乱的时间意识折射出的是其身处两种文化空间,对自我身份构建及归宿的体认和沉思。汤亭亭对小说独特的时间安排彰显出了虚构的力量,为美国华裔女性树立了新的形象,开拓了新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5.
阿特伍德在小说《可以吃的女人》中,通过玛丽安、邓肯和彼得三个原型角色书写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哲学寓言。通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小说可以被解读为一部关于普遍意义上的自我危机的叙事而非两性对立的女性主义作品。本文还分析了小说中所描述的自我的种种防御机制以及理想自我和自我理想的冲突,希冀通过这种分析剖析阿特伍德对小说的“女性主义”标签的反对,还原作者所说的“社会现实主义”小说的部分原貌。  相似文献   

16.
论前期创造社小说的表现主义风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期创造社小说产生的文化背景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带来的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哲学对郁达夫、成仿吾、郭沫若等人影响颇深。他们的小说通过对人的生存境遇的描写,揭示了人内心深处的本真存在;同时把人表现自我的品性特征以情绪化的色彩最大限度地挥洒出来。前期创造社小说将自我失落与主体解放相交织,构建出张扬自我的表现主义篇章。  相似文献   

17.
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回顾林多米从5、6岁到32岁的经历,以元小说的框架,自传式的视角进行女性自我独白。小说通过多变的叙述视角及对叙述时间的巧妙处理体现出女性主义小说的形态。从叙事学角度来解读这篇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在"自我"文学史观的指导下,明治时期的政治小说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中一直处于较低的位置。此后虽然出现了对政治小说再评价的动向,但其地位却未发生根本性改变。由于立场与观点的不同,文学史的书写内容及对作家作品的评价也会不同。在"自我"文学史观被摈弃的今天,政治小说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位置将发生根本性改变。  相似文献   

19.
博尔赫斯小说容纳了自我意识由萌芽到极致的形态,分别体现在以真实文人的文字生涯题材的小说、象征类元小说、直接的自我解释和暴露小说、双层元小说、书评小说中,往往是将众多的的后现代主义小说技能都运用在一篇小说中,收到体小旨大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女作家凌叔华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古韵》,通过写作观照自我,在观照自我中完成创作。这样,文本中的自我与生活中的自我难以分开,从而在文本中追寻着现实自我的轨迹,并将其美化,塑造成一个理想的自我形象。自我在真实、想象、隐藏中穿行,以期达到人格精神的升华与自我生命的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