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SNS平台是目前大学生广泛应用的网络平台,在传播方式、呈现方式、交往方式等方面表现出个性化的特点,能够成为高校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从尊重大学生网络主体、塑造教育者个性化的网络形象、注重教育者与学生的网络交往、坚持网络舆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导向等方面着手,促进高校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平台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平台,为尝试解决现有各类网络平台过多、网络内容参差不齐、网络资源不能共享等困扰教育者和广大学生的困境,着力探索在“十育人”体系下优化平台建设、强化网络成果评价、提升网络队伍能力,走全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育人工作融合发展的道路,实现各类网络平台的优化发展、共建共享,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同心圆。  相似文献   

3.
社会化网络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影响。须从教育者网络素养和能力的培养、社会化网络运用的基本原则的明确、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激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网上建设四方面着手,构筑社会化网络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广泛使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契机和挑战.本文着重探讨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重要地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要求;受教主体与施教主体的构成及其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受教主体与施教主体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5.
高校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广泛使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契机和挑战。本文着重探讨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重要地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要求;受教主体与施教主体的构成及其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受教主体与施教主体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6.
主体间性是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属性。传统“主体-客体”模式把毕业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毕业生被当作“加工”的对象,造成毕业生主体地位丧失。主体间性视阈将毕业生从传统“主体-客体”模式中解放出来,恢复了毕业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主体间性是对传统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也是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贯彻主体间性思想,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人本原则、主体性原则、理解原则、差异性原则和教育者主导原则。  相似文献   

7.
主体性教育理念的对策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主体性教育理念已成为新世纪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的主体性教育片面强调“惟教育者”或“惟受教育者”的理念,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观念、行为和制度层面,探索贯彻主体性教育理念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完善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的广泛运用,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加快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平台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本文从加强高校的教育队伍建设、构建完善的网络平台、探索平台运行机制以及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几方面着手,力图为建设高效完备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平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当前社会,如何弘扬人的主体性,发展人的主体能力。笔者认为弘扬人的主体性,发展人的主体能力,这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而主体性和主体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则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响应时代号召,积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在发展自身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坚持主体性原则,这是旨在以“主体间性”来思考和理解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以实现二者主体性发挥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增强主体性、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本文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如何增强教育者的主体性,增强教育者主体性所涉及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开放程度和共享程度也逐渐提高,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方式和内容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以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作为研究出发点,着重分析了网络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平台构建的组成要素(主体、客体、载体、辅助力量)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从管理机制、信息资源建设、辅导员队伍建设、大学生媒介教育、计算机网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网络平台有效运行的保障机制,以此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的信息网络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巨大而严峻的挑战,信息网络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教育主体、教育客体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于此形势,亟需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加强高素质教育者队伍建设。改革教育内容与方式,提倡人文主义教育理念,促进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与现实思政教育统一,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实践平台,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供了丰富而鲜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塑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形象。另一方面,挑战也不容忽视,网络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和无国界性、共享性和复杂性、虚拟性和隐蔽性都对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社团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平台,思政教育者要依据各类社团活动的不同优势,准确把握社团活动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切入点,将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融入社团活动之中,使课上讲授和课下活动相互融合。通过开展理论宣传、公益服务、主题辩论、社会调查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如何克服网络本身带来的负面影响,放大网络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正面作用,值得探讨与研究。教育工作者应当适时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方法、手段和载体上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探索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和新举措,开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目前,网络已进入高校校园,它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根据网络信息的特点,开辟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舆论观是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互联网领域的发展建设,舆论的对外传播和对内治理方向等问题提出一系列思想总观点.其核心要义即党性原则、群众思维、统战思维,要掌握网络舆论工作的领导、管理和话语权,巩固国家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进而推进"网络强国"的有序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掌握其思想内核,解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8.
网络内容的多元性、网络沟通的交互性和信息传输的即时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机遇与挑战。因此,必须积极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创新教育工作者的理念,提高网络教学技能;创新教育策略,增强针对性。创新网站的模式和内容,增强吸引力;创新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路径,建设"绿色网上校园"。  相似文献   

19.
国外文化、教育者自身观念、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等因素从多个角度不同层次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由于传统教育手段的局限日益突出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迫切需要创新发展,网络载体、校园媒介、新兴媒体等应该受到更高程度的重视并被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