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所分析的《山歌》是著名作曲家王建中于1985年根据五首云南民歌创作改编的钢琴组曲《云南民歌五首》的第四首。作品旋律来自流星于云南的汉族民歌《赶马调》。它是一种民间对歌形式,是典型的山歌体裁。该曲以其特有的中国风味成为中国钢琴作品中的典范。这首作品短小精悍,共分为两个部分。笔者从对和弦构成与和声语汇的分析出发,运用民族性调式的分析方法对全曲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前苏联著名作曲家卡巴列夫斯基根据俄罗斯民歌曲调创作了一部优秀的钢琴作品——《24首钢琴前奏曲Op.38》。本文试对其《24首钢琴前奏曲Op.38》中的第十六首前奏曲进行解剖和分析,探究其艺术特点与演奏技法。  相似文献   

3.
皮欢 《毕节学院学报》2013,31(5):116-123
储望华的钢琴独奏改编曲《中国民歌七首》,选取了中国不同地区和不同少数民族的民歌以及戏曲音乐为题材进行钢琴改编创作。这七首钢琴曲颇具中国民族风格,代表了中国民族神韵。本文将从音色的视觉出发对其作品进行研究,作出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钢琴作品创作中,许多国家都有运用民歌元素创作的作品成为经典。东亚各国的民歌同属东方音乐,又有各自的特点,文章选取由中国、日本、韩国三首著名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进行对比,通过对作品的旋律、和声、节奏的分析,理解东亚民歌元素在钢琴作品中的形式特征与差异,找寻具有东方特点的音乐语汇,论证东亚钢琴音乐中“民歌元素”的种类对世界钢琴音乐领域的填充和表现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建中的《云南民歌五首》创作于1958年。五首乐曲以云南民歌为素材,以细腻的笔触绘出了一幅幅美丽的风景图画,作品呈现出精致、清新、典雅、活泼的音乐风格。作曲家在改编创作的过程中抓住了民歌甜美、细腻的韵味,运用短小、简洁的结构形式,充分发挥了钢琴所特有的表现力,把民歌五声性的音乐特色与钢琴技巧相融合,以精巧、别致的艺术形式展示出一组格调清新的云南民间风俗画面,成为了中国钢琴创作领域中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6.
钢琴作品的民族化与传承性,一直是中国作曲家探索的方向。本文论述的《内蒙古民歌钢琴小曲60首》,是依照原民歌形态编创的钢琴作品曲集。因此,它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而且还具有一定音乐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功用。笔者重点强调了音乐题材、调式调性及创作技法等方面,挖掘出它对内蒙古民族音乐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郭志鸿《新疆舞曲》的音乐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志鸿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钢琴教育家、演奏家,并且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钢琴作品。他的钢琴作品大都由民歌改编而成,具有典型的民族性风格。本文以钢琴作品《新疆舞曲》为例,对其创作背景、哈萨克民歌原型进行溯源研究,并通过对郭志鸿先生的访谈整理,对该曲进行全面的音乐学分析。  相似文献   

8.
刘福安先生创作的钢琴曲《采茶扑蝶》也正是运用了福建民间舞蹈《采茶灯》的曲调改编而来,这首钢琴吸取了《采茶灯》音乐中的《正采》、《倒采》和《扑蝶》的曲调,并且以此为原型进行创作和改编,在原民歌曲调的基础上,通过钢琴模拟民族乐队的音响效果,使整个作品充满了深厚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9.
王建中是我国当代一位有突出贡献的钢琴作曲家。他的众多作品已成为我国钢琴教学领域中最受欢迎的曲目,有的甚至成为国内重大钢琴比赛的规定曲目之一。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其钢琴改编曲《云南民歌五首》的写作技法,希望能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以及演奏与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10.
浅谈学习和演奏中国钢琴作品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琴 (piano) ,这一传统而高雅的外来乐器 ,是在鸦片战争后伴随着大批外国商人和传教士的涌入而出现在中国的。1915年 ,赵元任创作发表的中国第一首钢琴曲《和平进行曲》 ,是我国钢琴作品创作方面的新起点。此后相继出现了1917年赵元任创作的钢琴曲《偶成》 ,192 1年李荣寿创作的钢琴曲《锯大缸》 ,还有钢琴伴奏谱《思乡》、《玫瑰三愿》和《大江东去》等。这些作品的问世证明了中国的作曲家们已经开始了尝试创作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 ,这也给后来我国钢琴作品的创作留下了宝贵而丰富的经验。经过近百年来的发展 ,到现在不论是钢…  相似文献   

11.
浅析由陕北民歌《兰花花》改编的两首钢琴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琴改编曲《兰花花》、《兰花花的故事》是汪立三和叶露生两位作曲家分别根据陕北民歌《兰花花》改编的钢琴作品,两首作品的改编手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都在我国钢琴改编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和声、曲式结构、叙事性的发展手法三个方面对两首钢琴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2.
巴托克的钢琴作品具有丰富的个性、多样化的形式等特点,研究巴托克的钢琴作品对了解和接触20世纪的钢琴音乐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巴托克创作的《六首保加利亚节奏舞曲》和《钢琴小曲14首》两部钢琴作品是其主要的钢琴代表作。因此本文主要对《六首保加利亚节奏舞曲》和《钢琴小曲14首》这两部钢琴作品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相同点以及差异。  相似文献   

13.
钢琴组曲《东山魁夷画意》是一首中国风韵与异国音调结合,运用创新技法创作的成功作品,作品以鲜明的音乐语言将视觉形象复活,同时又饱含了作者的真切感情。这首组曲在中国作品中加入了日本音调,创作技法的不同,创作思维的独特,表现出一种含有哲理性的意境。通过对作曲家的创作技法及特色,以及中国钢琴作品创作的民族性特点的了解,将有助于欣赏者和演奏者更好地了解中国钢琴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14.
《花鼓》是我国著名作曲家瞿维先生于1946年创作的一部钢琴作品,该曲汲取了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与江苏民歌《茉莉花》等民间歌舞素材,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文章以《花鼓》为研究对象,从作品的曲式结构及其民间歌舞化主题出发,结合作品的创作特征与民族风格,分别从前景、中景、背景和全景等景别角度探讨了该作品演奏中对民间歌舞艺术形态的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15.
王建中作为我国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在我国钢琴创作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巧妙地的将钢琴音乐与传统乐器音乐相结合,特别是在传统民歌的改编方面,开启了我国钢琴改编曲的序幕。随着我国钢琴艺术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艺术美通过钢琴呈现在世界面前。我也会根据近些年的钢琴学习,以及相关的理论书籍查找,从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创作本体及其钢琴改编曲两个方面的比较中,着重对王建中先生的民歌改编曲作品中,其个人的钢琴音乐风格和作品的民族性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吴琼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28(11):79-80,102
中国钢琴音乐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作曲家们将民歌或民间乐曲改编成钢琴曲。黎英海先生根据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改编的钢琴独奏曲《夕阳箫鼓》,通过钢琴对古筝、扬琴、箫等民族乐器的成功模仿,为人们展现出了一幅景色秀丽、色彩柔美、气韵生动的中国传统水墨画。其浓郁的中国风格是该作品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文中拟从作曲家的创作理念入手,主要对该作品的中国风格问题作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7.
邵华  宫莉 《德州学院学报》2003,19(5):99-103
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是一首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着密切联系的作品。这首作品集中体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创新原则,是钢琴改编曲创作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对《夕阳箫鼓》的改编背景、音乐分析及创作手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其创作手法的科学性、时代性、民族化是钢琴改编曲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康定情歌》是由四川宣汉的李依若创作于40年代,产生于四川康定的一首民歌。后由陈鸿铎和张朝改编成钢琴独奏曲。两首作品真挚细腻、优美动人,用不同的创作手法表现了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和幸福生活的情感。本文主要从曲调来源、和声织体及其演奏技法等方面对比论述,希望对广大演奏者了解和演奏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二十世纪经典作曲家之一的普罗科菲耶夫,一生共创作了九首钢琴奏鸣曲,其中《第七钢琴奏鸣曲》被认为是最杰出的一首。该作品以二次大战为创作背景,用普氏个性化的创作手法和音乐语言,真实深刻地再现了残酷的战争场面,集中地反映了战争中人们的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主题突出,创作手法个性鲜明,堪称普罗科菲耶夫作品中的经典。本文通过阐述《第七钢琴奏鸣曲》的主要创作特点,为教学和演奏以及欣赏该作品的人们提供了能够更好更深入的理解该作品可靠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七月―刈者之歌》是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中的第七首作品,以俄罗斯民歌为主题、歌颂劳动人民为背景创作而成。其结构采用单三部曲式,是柴可夫斯基富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本文从作家背景、作品简介出发,进而对曲式结构和对钢琴演奏技巧进行探究,挖掘音乐审美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