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三个语文教学公开课的片段谈起,试析一些教师在“自主学习”、“三维目标”、“合作探究”等方面的理解误区,并谈谈自己对新课改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公开课做秀是教学及研究中的误区。不能因为公开课有人做秀就把公开课从教学研究中抛弃,“做真”的公开课依旧有价值,教学研究依然需要。要坚持“做真”的公开课,走出教学研究的误区,发挥它的本源价值。  相似文献   

3.
《当代教育科学》杂志2003年第13期,刊载一篇题为《听课应走出的几个误区》的署名文章,是就教师相互听课中的问题发表的评论。如今关于“公开课”的议论颇多。其锋芒主要指向“公开课”的误区,其中又主要涉及开课者,而鲜见关于“听课者”的议论。故这篇文章所指出的“听课的误区”,值得一议。一据称如今“听课的误区”为:“应付公事的听课”、“只关注主讲人的听课”、“近亲听课”以及“不重细节的听课”。所议,不无道理。问题是何以会出现这些“误区”呢?恐怕都同为什么要开设“公开课”和为什么要听这种课问题相关。如今,“公开课”已经…  相似文献   

4.
在面对教育有话要说的今天,“公开课”是一个跨越学术边界,但却引人关注的话题。近些年来,对于公开课的质疑、非议乃至批判不时见诸报端,至今还在延续。但是,公开课不以人们的好恶而存亡,只要有教育,公开课就不会“谢幕”;只要有公开课,人们就会对它有话要说。过去,因为公开课存在“做秀”、“造假”现象,所以人们对公开课情绪化的责难多于理性的呵护。要让公开课重塑形象,成为课堂改革与创新的“先锋”,需要通过理智而公正的讨论,需要在认识上给公开课合理定位,在操作上为公开课“出谋划策”。因此,封存公开课“做秀”的记忆,结束公开课“打假”的话题,开始公开课“建设”的讨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试论公开课     
作为一个已不年轻的年轻教师,我听过许多公开课,也上过许多公开课。公开课使我受益匪浅——有触悟,有反省,有改进,在省市和全国观摩教学中,得到过称赞并获得较高名次。曾因此而亢奋,而自以为是。然而,平静下来,内心总有一种茫然和疑惑,由此生发出来一些思考。趁编辑约稿的机会,将这些并不成熟的东西写出来,也算是一次讨教吧。一、公开课的作用是“示范”“、引领”吗对于公开课本身,时下议论很多,见仁见智,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它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与“引领”的作用。笔者却认为过度强调这个作用就陷入了“误区”。因为示范是制定规格并提…  相似文献   

6.
1对于信息技术运用的认识误区在语文学科,笔者感到,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误区一:万能论部分教师把信息技术当成万能的武器。尽管他口头上并不承认信息技术万能论,但他却早已成为信息技术的俘虏。每次接到公开课任务,他们不是先认真钻研教材,而首先考虑的是课件如何做。他们到网上搜资料,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各级各类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信息化教学研究与改革课题(项目)评审及实施经验,厘清了一线教师信息化教研教改常见的认识误区以及教研教改项目管理中前期准备阶段的误区、中期实施阶段的误区和后期结题阶段的误区,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帮助广大教师走出误区,切实提升其信息化教研教改能力。其中,教研教改中的认识误区包括对信息化教研教改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对自身的信息化教研教改潜能认识不足、对信息化教研教改的内涵认识不足、动机不纯、视野狭窄、格局不大和理论与实践“两张皮”;教研教改项目管理中的误区包括前期准备阶段的选题误区和立项申报误区,中期实施阶段的开题报告误区、中期检查误区和组织实施误区,后期结题附段的结题材料清单误区、结题验收申请表误区、研究报告误区、推广应用与成果培育误区等。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最怕进入误区,一种脱离实事求是精神的误区。作为历史教研员,笔者听过太多的历史课。相比较而言,笔者最不愿意听的是所谓的“公开课”,最愿意听的是在没有刻意雕凿的情况下随机执教的“推门课”。“公开课”太完美了,完美得几乎无可挑剔。其实,作为一门科学、一门艺术的历史课,追求完美是一种永无止境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关注公开课堂 着眼学生发展——谈公开课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开课教学是学校开展教研活动和教育主管部门进行课堂教学调研的主要形式之一。近几年来,人们对于公开课这种教研形式的功能、价值等一直进行着褒贬不一的争论。本文从一名一线教师的视角,从公开课的关注对象来辨析公开课价值的偏失,探寻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轴的、实现公开课价值追求的教师本位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多媒体计算机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改变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今不管你观摩哪一个公开课,映入眼帘的都是一幕巨大的媒体画面。然而现阶段,由于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使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在认识、设计、作用、演示操作等方面的观点和技术都还不是很成熟,因此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教学中常会陷入以下误区:误区一:公开课现形,随堂课匿迹策略:另辟蹊径,化难为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为了一节公开课,多名教师费尽心机苦战多日方才“精制”一个课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课件却被束…  相似文献   

11.
迷航,泛指轮船、飞机等迷失航行方向。由于经常参加市县组织的历史公开课教学听课活动,我才深深感到“教学迷航”在历史公开课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学迷航”产生的危害非常严重,究其原因,既有上课教师内在的因素:历史学养不足、对新课改的认识不到位、对课堂状况的把握不准确、教学过程中自我监控力度不够、课件制作存在缺陷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部分一线教烯对数学新课标的认识有所偏颇,对新课程内涵的把握尚有误区,这直接反映在我们近乎完美的公开课上,本应彰显的数学教学本质却被“美丽的风景线”掩盖了。  相似文献   

13.
实施新课程以后,各地大力提倡校本教研和校际教研活动,各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研究部门纷纷举行优质教案比赛、说课比赛和各种类型的公开课活动.本来这些活动主要是为了进行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或在新课程理念下推广教学经验,然而,教学工作者们对公开课的认识却越来越陷入误区.笔者通过近两年的观察,现归纳出如下三种常见的公开课误区.  相似文献   

14.
公开课包括各类观摩课、研讨课、赛讲课、示范课等,作为教学研究活动的重要形式,通过发挥引路示范作用,很好地解决了如何“教好”的问题。以此为平台,一大批教学新秀脱颖而出。而且通过相互交流、探讨和启发,相得益彰,有力地促进了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然而,时下也有一些公开课走入误区。误区之一:“表演”之风盛行。公开课既然是在公开场合上课,首先要求讲课教师具备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调动方方面面的教学组织能力,甚至还要有一定的“表演”天赋,否则就难以登大  相似文献   

15.
英语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多媒体已经广为应用于英语教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形象、直观,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因而优势明显。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对于多媒体的运用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本文针对这些误区提出课堂教学中对多媒体的合理运用应做到:“以‘生’为本”“,以‘知’为业”“,以‘师’为主”,发挥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功能。  相似文献   

16.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贵刊第七期的《公开课,你为谁公开?》一文中的某些观点我不敢苟同,特此向于秀兰、田延平两位作者请教如下。从整篇来看,作者走了极端,对公开课全盘否定。公开课确有不足,凭此“不足”而“障目”,看不到公开课的优点,这是犯了只见部分、不见整体的形而上学的错误。总的来看,公开课优点多于不足。上公开课前,执教老师认真备课、椿c设计,主流是好的。“公开课只考虑现场效应、评委效应,而不必去管教学效果”,这是无稽之谈。执教教师如果只考虑现场效应,评委能认可他的课吗?一旦执教教师考虑了评委效应,就自然把教学…  相似文献   

17.
对于农民战争的评价,某些同仁所以陷入认识的误区,主要是由于“唯阶级斗争论”导致的结果。时至今日,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尚未彻底澄清,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以走出误区。  相似文献   

18.
实施新课程以后,各地大力提倡校本教研和校际教研活动,各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研究部门纷纷举行优质教案比赛、说课比赛和各种类型的公开课活动。本来这些活动主要是为了进行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或在新课程理念下推广教学经验,然而,教学工作者们对公开课的认识却越来越陷入误区。笔者通过近两年的观察,现归纳出如下三种常见的公开课误区。  相似文献   

19.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于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有重大意义。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要避免认识误区,特别是“削弱国有经济和国资监管”论、“一卖了之”论和“一混就灵”论的3大认识误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  相似文献   

20.
关于公开课的功过是非,已经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其实,真实的公开课能帮助教师发现自身教学的不足、然后加以改进,是教师成长的台阶。一、为什么说公开课是教师成长的台阶近些年来,对于公开课的质疑、非议乃至批判不时见诸报端。有人过于强调公开课的示范性、引领性。一些教师,对公开课的成败过度计较,为了上成一节完满的课而过于“作秀”,甚至“造假”。具体表现在以下这些地方:(1)过于注重呈现各个教学环节,节奏快,学生来不及反应,来不及思考;(2)过于注重课的好看,“满堂问”,缺少讲解,花架子多,中看不中用;(3)过于追求师生关系的“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