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Y染色体是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出现的。我们知道性染色体有X、Y染色体,开始时生物体可能只有常染色体,以后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其中的一条常染色体分化成Y染色体,另一条常染色体分化成X染色体。Y染色体在人体23对染色体中体积最小,而且基因数也最少。Y染色体主要是异染色质(即其上有较多无活性基因)。在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在配对过程中发生互换,其结果是染色体中的基因会发生各种重组,使得有性繁殖的后代具有多样性,这是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1 对“基因重组”内容的解读 “基因重组”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中一段内容,教材对于“基因突变”花了大篇幅来介绍.而“基因重组”在课本中介绍的并不多,但在《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中“基因重组及其意义”与“基因突变的特征原因”却是同等重要的.所以教师一定要对这个概念进行深入的解释,以便于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3.
结合学生学习可遗传变异过程中容易出现理解性错误和易混淆的知识点,深入剖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三种可遗传变异类型的概念,特别对广义的基因重组和狭义的基因重组进行了梳理;对染色体交叉互换所涉及的可遗传变异进行了辨析;对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的概念进行了剖析,以期对可遗传变异的内容进行拓展和补充,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对生命现象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相似文献   

4.
1教材分析复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这节内容时主要是通过基于常态下的教学教材,实现学生对基因突变的基本概念的掌握,从而加深对基因突变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基因重组内容涉及减数分裂过程,这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实际理解能力和图形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5.
一、中心法则的理解与应用借助图1可以考查相关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如: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突变对性状、生物的多样性及生物进化的影响,细胞的分化等;还可以考查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如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等.区分DNA复制、转录、翻译的关键一是模板,二是原料,三是产物,四是场所.  相似文献   

6.
生物的变异     
<正>1概述本考点在全国统一考纲中列出的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因的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生物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在生物高考中,生物的变异一直是考查的重点,而且这部分知识与细胞增殖、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和分子学基础、遗传的基本定律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陆军 《中学生物学》2010,(3):54-54,57
生物的可遗传变异主要有三种情况构成,分别是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其中染色体变异中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基因突变三者既有相似性,又有本质区别,现根据几个实例对这三种情况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8.
1基因重组问题的认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基因重组的认识也在不断进步,就其概念讲,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通常所说的基因重组是指狭义的基因重组,是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所谓不同性状应指的是不同种性状,不包括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即相对性状。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性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一方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时,由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局部交叉互换,使染色单体上(准确地说是DNA分子内)的基因发生重新组合,即分子内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组。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中学教学当务之急。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建立模型与建模科学思维是该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在教学中重点培养。作者针对自制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物理模型的实验教学,设计以学生出现的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如何建构模型、类比分析模型、解读模型等,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演绎推理等高阶思维,利用相关生物学原理自制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物理模型,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0.
对高中生物学涉及的基因对蛋白质合成的控制、真核生物体细胞基因突变和性状、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吴宁 《生物学教学》2010,35(8):70-70
I不定向变异 可遗传变异包括的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都是不定向的。 基因突变是染色体上一个位点上的遗传物质的变化,包括碱基对的增加、缺失和替换。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表现为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多个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2.
生物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三种情况,考查重点分为概念考查、染色体组及几倍体的判别等情况。  相似文献   

13.
李荣 《新高考》2009,(12):57-58
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总结 1.基础:自然选择学说。 2.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 3.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4.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相似文献   

14.
正真核细胞在细胞分裂时常因染色体分配异常而形成异常的细胞,若此种现象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则会形成异常的配子,此种异常配子与正常配子结合受精后会形成染色体异常的个体,并会产生不同的表现型.就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来说,细胞分裂过程中异常细胞形成的原因,如果从染色体的角度来分析(不考虑交叉互换导致的基因重组),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种:(1)复制后形成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但移向细胞的同一极,最终进入同一个子细胞;(2)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  相似文献   

15.
问题1产生了新的基因型是否是由产生了新的基因导致的?答:基因突变导致性状改变的原因:由于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改变了基因分子内部结构,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产生了新基因,导致个体产生新的基因型(如aa→Aa),而基因型决定表现型,从而性状改变;基因重组导  相似文献   

16.
染色体畸变     
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肉眼无法看见,只能从生物的性状变化来判别它们的存在。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数量变化,染色体畸变,在显微镜下肉眼可见。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部分染色体畸变可引起基因重组、  相似文献   

17.
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不断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必然导致  相似文献   

18.
1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在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复制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体细胞滋长增大的时期,即有丝分裂的间期.设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DNA分子的含量为2c.复制的结果,每条染色体都变成了一个着丝粒连接的两条姐妹染色单  相似文献   

19.
<正> 1 受精作用不属于基因重组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在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其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受精作用是指不同基因型的配子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此过程不存在基因重组。虽然受精卵的基因型不同,但它是由不同基因型的配子所决定的,假如没  相似文献   

20.
<正>1问题学生一遇到类似于"判断某一性状的出现属于基因突变还是基因重组"这样的问题时,往往会把一种新性状的出现当作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例如,对"黄色豌豆的后代出现黄色和绿色豌豆",他们就会想当然地认为是基因突变的结果。2对策结合课本图解,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再通过三道不同例题,让学生自行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