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蓓蕾 《文教资料》2011,(6):138-139
什么是教育,怎样才是真正的教育?郑杰老师在《认识人,才有对人的教育》中曾给出了答案。结合教学实际,作者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获得了启示:教师只有从“爱”中获得动力,爱自己、爱学生,真正地认识自己、认识学生.才能完成对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贾凤魁 《学周刊C版》2014,(6):206-206
赞可夫指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学生。”教育就是爱,没有出自内心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只有爱才能架起沟通师生间的桥梁,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才能引领学生茁壮成长。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惩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但这种教育的力量只有爱做基础,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才能产生奇特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曾令琼 《考试周刊》2010,(41):235-235
教育的基点是爱,有爱才会有真正的教育。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教师对学生真正的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真诚是其工作的本质要求,是教育工作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本身不断成长的基础。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直接领导者、管理者和教育者,理所当然地成了“情感教育”的主导者。班主任的情感教育应体现在对学生的关心上、体现在对学生的理解上、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上、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才能使师生之间架起心灵互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爱学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别林斯基说:“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又有人说“爱是启迪学生心灵的基础;爱能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爱能医治学生心灵的创伤;爱是迷惘的灯塔;爱是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正如此说,老师爱护学生,学生才会敬爱老师.也只有爱学生的老师,才能教育学生,正所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呼唤真爱。但是,对于教师而言,仅有爱是远远不够的。爱,还要会爱,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师爱如春风化雨,才能使学生把老师的爱转化为学习与生活的动力。我认为爱学生应该从“欣赏”学生的缺点开始。善待学生、“欣赏”学生、特别是欣赏有缺点的学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5.
言沛勤 《文教资料》2005,(32):79-80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教育而言,爱更是其核心,其灵魂。西方教育家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我国著名教育家林崇德教授说得更直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爱学生是其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教育艺术的核心。冰心老人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只有全身心地爱学生,时时刻刻地眷恋着学生,学生才会有你这个老师。教师爱得深切、真诚,才能唤起学生奋发向上的勇气,对生活学习充满信心。当然,教师的爱及其方式是因人而异的,我们讲“爱”,绝不是姑息迁就,没有…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用爱来管理学生、教育学生的新型师德观和教育观,强调在敬业的前提下了解学生、关怀学生、尊重学生.做到以微笑面对学生,才能真正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才能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才能真正发挥“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7.
教育需要爱     
吴维斌 《教师》2012,(9):19-19
前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谁爱孩子,孩子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是啊,没有爱哪来的教育?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尽心尽力地去教育学生;才能培养出热爱祖国、理想远大,勤奋学习、追求上进,品德优良、团结友爱,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四好少年”。因此,是否热爱自己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袁曼丽 《现代教学》2013,(12):48-48
黄老师在擦去黑板上的名字的同时其实擦去的是学生们心头那一抹阴影,她用她的教育智慧,不留痕迹地保护了学生的尊严,又以此为契机,给予学生鼓励,重拾了他们的自信。其方式之妙,教育之巧,让人敬服。而这样的教育智慧一定是以教育大爱作为支点的。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了执著的爱,才能具有高度的教育责任感,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呵护学生,激励学生。学生也只有体会到了这样的感情,才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才能真正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变得更加自爱、自尊、自信和自强。  相似文献   

9.
做好一名教师 ,首先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格调高远 ,富有爱心。孔子所说的“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其实质是对学生充满爱心 ,孜孜不倦地教诲学生 ;孟子说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人生一大乐事 ,其爱生之情溢于言表 ;陶行知说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 :“教育的一切出发点是爱” ;台湾忠信高级工商学校董事长高震东先生说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 ,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古今中外的这些教育家都认为 ,教师最核心的道德就是爱学生。真正的好教师一见到学生 ,就由衷地高兴 ,一想到学生 ,责任感就自然升腾。…  相似文献   

10.
爱是教育的基石。教师真心实意地爱学生,就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到自己的周围。教师爱得深切、爱得恰当,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对学生施爱要讲究技巧。只有根据学生的特点,把不同方式的爱施予不同类型的学生,才能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1.
耿风英 《陕西教育》2008,(12):39-39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中写道:“一个人只有在他去爱人们的时候才能成为人。如果孩子不善于去爱,他就不可能生活,不可能真正地在道德上得到发展,也就不可能逐渐地进入公民生活的大世界。”具有“爱心”是“做人”的最基本的要求。“爱心”是人类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可学生却恰恰缺少爱心,因此,培养学生的爱心,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是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耿凤英 《教师》2008,(16):53-53
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中写道:“一个人只有在他去爱人们的时候才能成为人,如果孩子不善于去爱,他就不可能生活,不可能真正地在道德上得到发展,也就不可能逐渐地进入公民生活的大世界。”具有“爱心”是“做人”的最基本的要求。“爱心”是人类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可当今学生却恰恰缺少爱心,因此,培养学生的爱心、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  相似文献   

13.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教育而言,爱更是其核心,其灵魂。西方教育家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我国名教育家林崇德教授说得更直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爱学生是其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是其教育艺术的核心。但是,要做到真正爱学生是很难的。台湾教育学家高震东就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其实,在我看来,爱学生之难,主要难在对“爱”的理解,对“爱”的解读。很多老师自以为自己很爱学生,结果未能起到好的效果,未能得到学生的喜爱和尊重,有时甚至是事与愿违。那么,何为爱学生呢?我认为爱学生就得走进学生的心里,做到关注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学生、激励学生、赏识学生、感动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在这样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程中,情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情感的交流就谈不上真正的教育。情感交流的前提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只有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信任,才能更好地接受教师的教育,这就是“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而现实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往往存在着交流的困惑,教师常感叹“现在的学生怎么这样啊?”学生常常抱怨“老师太不了解我们的心了!”如何走出师生交往的困境,作为师生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该有所为。  相似文献   

15.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我们发自内心地爱着孩子的时候,真正的教育才能发生。凡是真正爱着孩子的人,才有机会成为成功者,没有一个不爱孩子、不爱教育的人能成为真正的教育家。一些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却成绩平平的人,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对孩子的爱不够深切。那些人也许会说,我们也深深地爱着学生啊!其实,现在许多教育工作者,往往是高举爱的大旗,做了许多让学生反感的事情,导致事倍功半。真正的爱必须是心灵间的能量传递,是能够让学生心灵  相似文献   

16.
教师教育学生时,只有严慈相济才能使学生茁壮成长。因为“严”是严格教育学生思想良善、严格规范学生行为端正;“慈”是给学生爱的滋养,滋养学生不断完善,健康发展。教师唯有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唯有对学生负责,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他们为祖国优秀的建设者奠基。  相似文献   

17.
爱的教育     
吕杳珍 《辅导员》2014,(6):44-44
在从教生涯中,我经历过形形色色的学生个案,从中真正感悟到原始、粗暴的教育方式已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只有真爱才能教育人、感化人。只有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才无愧于“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号。  相似文献   

18.
“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是黄静华教育思想的出发点,但它却隐含着一个爱的真理:只有真正读懂学生,才能获得教育的成功。爱是教师的天职,德是教师的规范,在黄静华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教师注入时代内涵的爱与德。黄静华对学生的爱源于母爱,但却超越了母爱。  相似文献   

19.
一、教育理念由教师主体性向学生主体性转变现代教育是以“育人为本”的教育 ,是在尊重人、满足人、研究人的基础上实现教育人、提高人、发展人的教育。教育的这种革命性的变化即强调学生是教育主体 ,教师是教育的组织者、协调者、指导者和引导者 ,教师与学生是合作的互动的关系。要实现从教师的主体性到学生主体性的转变 ,要求广大教师必须牢固树立四种思想 :(1)爱护学生的思想。爱 ,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只有爱护学生 ,才能了解每一个学生 ,相信每一个学生 ,尊重每一个学生 ,学习每一个学生 ,依靠每一个学生 ,教好每一个学生。真正的爱…  相似文献   

20.
师爱——班级管理的原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著作中《什么是教育》中写到:“爱把生命提升到真正存在的境界。它超越了感官的直观。”的确,只有爱才能让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体验到生活世界的意蕴。在教育交往中,教师对学生自觉的、无私的、纯洁的、普遍的爱,我们称谓为“师爱”。师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没有师爱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