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箴言书院藏书的目的,是让院内外愿读书者“领读”其书。为方便读者,胡林翼编纂(胡氏身后又有补充)了《箴言书院藏书目录》。此目载于《箴言书院志》卷中,计八十一页,占全《志》篇幅的一半以上,著录藏书1,335部(种)31,738卷,可以视为箴言书院之“馆藏目录”。胡林翼对《四库全书总目》极为推崇,曾谓“四库全书目录,经史子集,体用兼资”(《致汪梅村》)。因而所编藏书目录之体例多依法四库而又有所变通。它们都采取部、类、属三级分类法,《库目》共分四部四十四类六十三属,《院目》共五部五十四类三十六属。以经史子集四部而论,《院目》基本上是依照《库目》成规稍作变通而后类归藏书的。其变通情况,可以归纳  相似文献   

2.
《文献》季刊2004年第3期刊出关于日僧戒觉《渡宋记》的校注,现略补说《渡宋记》存于日本的版本及相关研究成果,以期裨益学林。戒觉自抄本今已佚,现存宫内厅书陵部的是戒觉自抄本的手抄本。截至目前为止,《渡宋记》的翻刻和译注本主要有:宫内厅书陵部编《伏见宫家九条家旧藏诸寺缘起集·渡宋记》(图书寮丛刊,明治书院,1970年)、桥本义彦著《贵族的世纪》附录《渡宋记》(讲谈社,1975年)、天台宗典编纂所编《续天台宗全书》史传2《渡宋记》(春秋社,1988年)、宫内厅书陵部编《僧庆政关系资料·渡宋记》(宫内厅书陵部,1991年)、宫内厅书陵部编《僧庆政关系资料·渡宋记》(八木书店,1991年)等。  相似文献   

3.
《四库全书》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项规模宏大的文化工程,该工程自乾隆三十七年(1772)高宗皇帝下旨徵书至四十六年(1781)第一部文渊阁《四库全书》缮写告竣,前后历时9年,至四库七部书全部缮写装潢庋藏完毕,则已到了嘉庆九年(1804),历时32年。其中仅誊录人员就有近4000人,各类专职人员约400人;单部收书量据文津阁藏本,共3503种、36000册,79337卷。其历经时间之久,工作人员之多,工作量之大都堪称中华古代文化史之最。规模如此庞大的文化工程,要想保质保量的顺利完工,没有一套严密的管理制度是难以  相似文献   

4.
1899年,南洋公学译书院院长张远济与严复就出版严译《原富》达成协议,以2000元买下译稿,书出版后再按两成付版税。这是今天有据可查的我国最早的现代意义的版权贸易合同。1924年经辜鸿铭同意,欧根·狄特利希斯(Eugen Diederichs)出版社出版了施密茨(Schmitz)翻译的德文版《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春秋大义》的一种译本)。这是中国著作人授权外国翻译出版的第一部作品。1923年9月12日,中国代表在《国际禁止淫刊公约》上签字,这是中国加入的第一个国际出版公约。  相似文献   

5.
书院自五代末初直到近现代延续一千多年,是我国独特的教育机构。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了《中国书院大辞典》(下简称《辞典》),1997年又出版了陈谷嘉、邓洪波主编的《中国书院制度研究》(以下简称《研究》),这两部书可以说是集书院研究之大成。《辞典》收录书院以及与书院相关的人物、学派、制度、事件、文献等词目三千八百余条。查阅了数干种地方志,并检阅了唐以下四库中的各种书籍,凡有关书院的资料均—一著录。《辞典》末附《书院名录》总计全国古今书院凡七千三百多所,均从地方志及有关文献中辑出。而写人《辞典》中的书院…  相似文献   

6.
三、元刻本元代刻书之风盛行全国,但传世的(《柳宗元集》刻本不多。经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有《增广注释音辩唐柳先生集》三种五部,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集部著录了五种,莫友芝《郘亭知见传本书目》集部亦著录了数部。(一)增广注释音辩唐柳先生集《增广注释音辩唐柳先生集》四十卷,《别集》二卷,《外集》二卷,唐柳宗元撰,宋童宗说注释,张敦颐音辩,潘纬音义,《年谱》一卷,宋文安礼撰,《附录》一卷,元刻本。十二行二十一字,小字双行同,细黑口,四周双边,北京、吉林市图书馆各藏一部。又一部,十二行二十一字,黑口,左右双边,北京、上海(不全)图书馆藏。  相似文献   

7.
(一) 《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一卷,是清康熙年间毛扆编写的鬻书目录,嘉庆五年黄丕烈刻入《士礼居丛书》中,流传始广。明末清初,常熟毛晋汲古阁不仅刻书数百种,风行全国,对我国古代典籍的保存和传播,影响很大;而阁藏书籍之精善丰富,更为世所艳称;可惜没有留下完整的藏书目录,不能了解阁书的全貌。《秘本书目》虽只著录毛晋幼子毛辰藏书的拟售部  相似文献   

8.
康有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苏生,后名有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南海先生”。生于1858年(清咸丰八年),卒于1927年。光绪癸已举人,乙未进士,授工部主事,为我国近代改良派领袖。尝与弟子梁启超倡导维新变法,有“康梁”之称。康氏初以上书变法之志不达,乃返广州筑万木草堂讲学蓄书,所藏多属普通之书。戊戌之变,家被抄,其书移广雅书院。《广雅书院藏书目》附列卷首,所云奉督宪发下寄存书目,即其时康氐所藏。  相似文献   

9.
1943年 民国三十二年 十月五日 星二 九月初七日 晴 即托文芸以还傅沅叔之《林居漫录》及予所书诗笺及短札携交城中。得崇黻丞书,言渠所藏《顾侠君全集》,有《书馆续吟》之目,并无《书馆闭吟》之诗。即作数字复之,明日交邮。  相似文献   

10.
南京图书馆藏清抄本《平凉府志》,孤本传世。《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此书是乾隆抄本,光绪增抄。笔者目验原抄本,认为此抄本《平凉府志》实际上是一部抄撮之作,直接把《(乾隆)甘肃通志》中平凉府的相关内容撮抄出来,编为一书。其成书年代也并非是乾隆时期,至少应在同治之后。  相似文献   

11.
晚清梁鼎芬掌教惠州丰湖书院期间,积极推动藏书建设,使得丰湖书藏对晚清书院藏书界产生了相当影响。但考诸丰湖书藏相关文献,可知《丰湖书藏书目》的著录方式与《丰湖书藏四约》所述图书分类庋藏方法不相匹配,通过对现存三个丰湖书藏目录的对比分析,发现多数文献记载梁氏所撰《丰湖书藏书目》,实际应为《丰湖书藏目录》,它并不反映丰湖书藏的实际图书分类状况,而更多具有登记目录的属性。  相似文献   

12.
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现藏清抄本《浙江解进书目》一部,结合《纂修四库全书档案》可以考知,其原本为乾隆四十二年(1777)浙江巡抚三宝编辑的浙籍藏书家进呈图书清单。三宝编辑该清单是为了给四库馆提供一份核对浙籍藏书家献书的细目,方便后期整理归还。再结合《四库采进书目》《四库馆进呈书籍底簿》等文献,《浙江解进书目》可以用来核对浙籍藏书家的献书数量,并订正各本献书目录著录的图书题名疏误。书中另有清末北京书估谭笃生批校,今知中国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藏《乾隆浙江呈进书目》均为谭氏据此抄录之副本,借以售卖盈利。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 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辽宁省档案馆合编的《中国明朝档案总汇》一书 ,近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现世所存明代档案之总集 ,所辑档案主要来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辽宁省档案馆所藏 ,共 10 1册 ,计 6千余万字。从第 1至 88册 ,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时间从洪武四年 (1371年 )至崇祯十七年 (16 4 4年 )。按文种分为三编 :第一编为折件类 ,计 35 34件 ,主要是兵部、礼部的题行稿、题稿、行稿、题本、奏本、启本、揭帖、咨呈、札付、禀文、契约、手札、行状、告示等 ;第二编为簿册类 ,计 113卷 ,主要是《武职选簿》;…  相似文献   

14.
浅谈古代书院藏书与书院教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书院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书院制度形成于宋代,但书院的名称早在唐代就有了,“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随园随笔》)那时官方设置的书院设学士、直学士、修撰官、校理官、知书官等职,其职责主要是“掌刊辑古今之经籍”,为学术研究机构。除官方设立的书院外,民间也有私人创建的书院,大多为读书治学的地方,渐渐发展成为聚徒讲学。唐代的义门书院“聚书千卷,以资学者,子弟弱冠,皆令就学。”(同治《九江府志》)书院差不多就是如此沿着学术研究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道路发展下去的。而这样的书院,又多成为著名学者私人创建或主持的高等学府。例如清代江宁钟山书院的历任山长,有杨绳武、夏之容、钱大昕、姚鼐、程恩泽、任泰等人,都是当时的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图书馆藏有郭栋臣译述《真福和德理传》,光绪十五年(1889)湖北崇正书院刊行,为意大利方济各会会士和德理(鄂多立克)东游游记的最早汉译本.湖北省图书馆藏本有残损,且有缺页.书前胡鸿序及郭栋臣自序详细交代了《真福和德理传》译述过程,是书内容繁复,不仅有和德理(鄂多立克)东游游记,而且包含和德理(鄂多立克)相关事迹,...  相似文献   

16.
现存赵万里(斐云)先生致徐鸿宝(森玉)先生一函中,述及天禄继鉴旧藏宋本《经典释文》之购藏情形.今即以此函所述为纲,就该部《经典释文》于近代之流传状况,为之考核,借以知晓天禄旧藏近世遭际之一斑.  相似文献   

17.
书院藏书是我国古代藏书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书院藏书始于唐代,宋、元、明、清各代均有发展。白鹿洞书院作为宋初全国四大书院之一,在中国古代书院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白鹿洞书院的历史,学界已有较深入的研究,而对于白鹿洞书院的藏书,目前学界尚无专文论及。班书阁先生《书院藏书考》、李才栋先生《白鹿洞书院考略》等文,虽略有涉及,但缺乏系统研究。本文试对白鹿洞书院藏书之经过、藏书之来源、藏书之管理以及藏书之特色作一系统考证,以期对白鹿洞书  相似文献   

18.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图书馆所藏孙承泽《水利书》是目前所知《水利书》的唯一传本。《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图书馆藏中文古籍善本提要》因"此书未见著录",以致误其为伪书,且误认与孙承泽所作《九州山水考》为同一部书。经我们研究发现,此本为孙氏后人所抄,且与《九州山水考》并非一书。《水利书》是孙承泽在水利建设方面一部重要著作,该书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9.
《辩学遗牍》,明天学初函本,十行二十二字无栏,四周双边。国家图书馆善本部藏。《辩学遗牍》(以下称《遗牍》)由两部分组成:前编是利玛窦与虞淳熙往还书信,即:《虞德园铨部与利西泰先生书》(以下称《虞书》)及《利先生复虞铨部书》(以下称《利书》),二氏辩论天佛二教事;后编是旧题《利先生复莲池大和尚竹窗天说四端》(以下称《复》)。此《复》录一端《天说》,有一段辩驳,凡四节。书末有李之藻跋。虞淳熙是佞佛的名士,自号德园居士,在士林中很有影响,晚年归隐。他做过吏部稽勋司郎中,故人称虞铨部。利玛窦《天主  相似文献   

20.
现存两都《晋书》南宋初期建刊14行27字本,皆藏于国家图书馆.其一为杨氏海源阁旧藏,《中华再造善本》据之影印;其二为蒋氏衍芬草堂旧藏,百衲本据之影印.本文研究证实了两本并非过去认为的那样是同板,后者实为前者的覆刻本,异文主要是异体字、正俗字.两部书部分叶面被调换,导致藏印混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