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五四运动距今已经整整四十年。在这段不算太短的时间里,中国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已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并已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胜利,目前我们正在加速社会主义建设。这一系列的伟大胜利也正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从五四运动时开始的。李大钊同志就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宣传者,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李大钊同志是激进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论述了李大钊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创立过程中的杰出贡献 :他热情讴歌十月革命 ,强调中国革命必须走十月革命的道路 ,是十月革命道路的引路人 ;积极领导五四运动 ,号召“反抗侵略主义 ,反抗强盗世界” ,是五四运动的总指挥 ;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 ,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是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大导师 ;首倡建党 ,是筹备召开“一大”的实际发起人。李大钊是我党当之无愧的主要创始人 ,人民将永远铭记他。  相似文献   

3.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十月革命成功后,李大钊开始在中国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他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旋律,但当时社会主义包含着各种流派,毛泽东处在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冲撞之中。他在李大钊、陈独秀的影响、教育、帮助下,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加之他自己主观努力,成为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是中国的早期的马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处于创建阶段。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建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对西方的社会学进行研究,用马克思主义考察中国社会问题,从而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建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开创。  相似文献   

5.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宋介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五四运动后,在与李大钊的密切交往中,宋介深受李大钊的教育和影响,其思想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倾向社会主义并主张社会革命。宋介及其主编的《曙光》杂志对五四运动后期山东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有较大影响,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山东的广泛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传入中国的。但是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人才真正开始自觉地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并把它作为观察中国命运的工具。一九一九年爆发的五四运动直接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当时以李大钊、陈独秀、李达、毛泽东等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一面创办革命刊物,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一面深入工人群众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在中国迅速形成了一个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思想运动。这个运动提高了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的觉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从而使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7.
五四运动爆发前后,李大钊率先认识俄国十月革命的非凡意义,继而成为中国“唯物史观最彻底最先倡导的人”。到1920年,李大钊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不仅把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陈独秀也吸引到马克思主义的轨道上,并与陈一起影响和团结了一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进步青年,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由此可以说,李大钊堪称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亦堪称对创建中国共产党做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后,中国出现了一批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后,继续坚持对民主的追求,重新认识民主问题,把民主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他们用民主解释社会主义,揭露和批判西方民主的阶级实质.其中,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9.
论李大钊在五四时期对唯物史观传播的伟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作为五四运动精神领袖的李大钊首次把唯物史观较为系统地介绍到中国。他抓住了唯物史观的两大核心要素,并对阶级斗争学说作了自己的理解和阐释;同时,对群众史观进行了阐发,指出民众是永久的胜利者;并对唯物史观作了具体运用。当然,李大钊的唯物史观中也有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因素。但毕竞瑕不掩瑜,他确实对唯物史观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五四运动划分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历史阶段,掀起了中国第一次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高潮,准备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五四”以后中国革命的道路虽然仍然是曲折的,但从根本上说,中国人民终于找到了解放的大道。五四运动既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又是一次以宣传马列主义为主流的新文化运动。两者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李大钊同志不仅是五四爱国运动的领导者,而且是五四运动中宣传马列主义的主将。他热情传播马列主义的革命真理,为推进中国革命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为创建中国共产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1.
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一步唤起了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阶级意识,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和新化运动的发展。但在大革命到来之前,这种传播主要限于知识界。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马列主义传播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李大钊、孙中山和瞿秋白。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两个阶段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最初传人中国,到五四运动后形成传播热潮,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两个阶段具有其相应的特征。虽然在传入和传播的过程中,关于剩余价值学说、阶级斗争理论和唯物史观等成为译介传播者关注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但两个阶段仍存在较大的差异。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发生了具有实质意义的变化,是对早期译介阶段的超越。认识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两个阶段的不同,必须从中国社会变革与思潮演进关系的规律上去发掘原因。从社会变革纵贯线的动态眼光审视,斗争武器的载体、仿效目标的视线、指导变革的战略等方面的变化,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得以超越早期译介阶段的历史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国近代报刊对马克思主义及其著作的引介和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学说为国人所知始于19世纪末,马恩经典著作传入中国则是在20世纪初。五四运动前近代报刊成为马恩经典著作传入中国的最早传播工具,其地位和作用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14.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然而,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在五四前后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呈现出五四时期一道与众不同的风景线.研究胡适五四前后的思想及其方法对深入理解中国近代的文化革新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对引导当今文化改革工作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是在民族危机下各种爱国力量汇聚而迸发的救亡运动。本文主要就运动的领导力量,它实现这一空前广泛的社会动员的渠道和途径,从而体现出它是一次真正的群众性革命运动,促使进步政治力量和爱国社会力量的联合,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通过中国革命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革命性、开放性和先进性等方面,来探讨五四运动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意义和价值,明确其时代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6.
《新青年》角色转换与“五四”同人的分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四知识分子主要以《新青年》为宣传阵地 ,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反传统使他们广泛地团结起来 ,形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新增的俄国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新思想的宣传淡化了反传统角色 ,五四精英群体开始分化。普遍的马列主义宣传及《新青年》成为共产党的喉舌 ,导致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的分裂。  相似文献   

17.
五四运动时期是思想文化剧烈变革的时期。不少学说、思潮传入中国 ,引起一些争鸣、争论。由于社会的和历史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在争论中越辩越明 ,广泛传播 ,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基础 ,对中国社会进步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晚清白话文运动为"五四"白话文运动作了不可或缺的历史积淀与开拓奠基,然而却不可能凭借自身的力量直接发展成为"五四"白话文运动和文学革命。较之晚清,"五四"白话文运动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与新文化运动的合流、与文学革命的合流、与国语运动的合流及其显示出的新文学创作实绩。"五四"白话文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合流,将作为工具和载体的语言革命与思想文化革命紧密结合起来,迅速实现了双赢局面;与文学革命的合流,将语言的问题和文学的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将主攻方向定位在文学革命,从而改变了晚清白话文运动的性质与流向,实现了历史的飞跃;与国语运动的合流,使其汇聚在"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旗帜下,形成双潮合一之观;而"五四"新文学显示出的创作实绩,正是"国语的文学"和"文学的国语"的双重实现,也是真正推动现代书写语言发展的新文学能够站稳脚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戴季陶以研究社会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著称,曾发表过许多宣传社会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的言论。但是,他对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具有一种既赞赏又排斥的矛盾态度。正是这种矛盾导致日后他与马克思主义的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