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99年底,由中国记协主办的首届中国新闻名专栏评选揭晓,北京电视台《今日话题》栏目入选。北京电视台的《今日话题》为什么能够脱颖而出呢? 首先,找准定位,确立栏目的首都特色。 《今日话题》,1995年10月1日正式开播,每期长度为11分钟,每晚6:14北京电视台一套节目中播出。目前,以热点、焦点、聚焦等相似名词贯名的新闻评论类节目很多,而北京电视台在创办新闻评论栏目时,充分考虑了北京作为首都的特殊地域特色,绕开了以焦点命名栏目,却以《今日话题》命名。“话题”,平易、平和,这样,“话题”的内容既可涵…  相似文献   

2.
腾讯《今日话题》新闻评论专栏受到了广大网民的追捧,它的成功主要缘于栏目组有较强的受众意识:一是精心策划,吸引受众;二是合理编排,方便受众;三是强化互动,留住受众。腾讯《今日话题》的成功为网络新闻评论界提供了一个值得学习和研究的范本。  相似文献   

3.
孙静  张伊娜 《今传媒》2012,(12):36-37
根据2010年4月《中国新闻网站市场份额统计》报告,腾讯新闻以23.18%的绝对优势跃居第一。从2009到2010年,腾讯新闻超越了新华网成为最受瞩目的网络新闻平台,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腾讯网顺应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趋势及时对网络新闻做了调整。本文试以2007年到2011年"今日话题"版块评论专题的变化出发,探究网络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在网站采访权尚未完全放开的情况下,以编辑为主的网络新闻专题制作成为网络新闻厮杀的一块阵地。国内的四大门户网站——网易、新浪、搜狐、腾讯都各自拥有独具特色的新闻专题栏目,而腾讯作为后起之秀,其专题栏目《今日话题》虽然开办不过4年,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年,网络新闻评论获得了长足发展,各大网站纷纷推出《今日话题》评论专栏,网络新闻评论的竞争因此加剧。网络新闻评论面临如何才能吸引网民眼球的问题。本文认为网络新闻评论吸引眼球的方法主要有迅速及时地反映突发事件;重视传播效果,强化互动;生动鲜明,抓住社会热点;合理编排,巧设网页;重视整合,突出原创;精心提炼,制作标题等。  相似文献   

6.
党报评论与网络评论的互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新闻评论目前已经是各大门户网站,尤其是新闻网站的关注点和生长点。仅仅依靠即时滚动新闻已经不能满足网民的需要,动态新闻正向专栏评论方向发展。为了吸引更多的注意力和点击率,众多网站纷纷推出了自己的评论品牌,如人民网的《人民时评》、东方网的《今日眉批》、新华网的《新华视点》、千龙网的《千龙时评》等,足见网络新闻评论正在逐渐走向专业化。这是网络新闻评论意识的萌芽,也将引领网络新闻传播业的勃兴。网络评论虽有足够大的影响力,但它能代替传统的党报评论吗?当然不能。党报评论具有宣传、鼓动、组织等功能,肩负着…  相似文献   

7.
论网络新闻评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新闻评论是通过网络媒体就新闻事件或当前事态所发表的评价性意见。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新闻评论逐步成为各大门户网站尤其是新闻网站的关注点和生长点,许多网站都创建了自己的品牌评论专栏,如人民网的《人民时评》、东方网的《今日眉批》、新华网的《新华视点》、千龙网的《千龙时评》等,以吸引更多网民的注意力,提高点击率。新形势下,深入探讨网络新闻评论的基本特点、角色定位及发展趋势,对于促进网络媒体开展正确的舆论引导,达到更好的社会传播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网络新闻评论的基本特点一般来说,一些知名网站的…  相似文献   

8.
王游之 《青年记者》2009,(20):70-71
在网站采访权尚未完全放开的情况下,以编辑为主的网络新闻专题制作成为网络新闻厮杀的一块阵地。国内的四大门户网站——网易、新浪、搜狐、腾讯都各自拥有独具特色的新闻专题栏目,而腾讯作为后起之秀,其专题栏目《今日话题》虽然开办不过4年,但凭借优秀的编辑和策划能力,在网友心中树立起了理性客观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主流网络媒体新闻评论如何引领舆论,如何将宣传属性和网络属性有机交融,如何进行议题设置达到传播效果最大化,值得思索和探究。"宛新平"是中国安徽在线网站设立的网络新闻评论专栏,在栏目定位、话题设置、传播成效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0.
《今日话题》的启示姚长盛,刘坚1995年10月1日,北京电视台在每晚的黄金时间推出了新闻评论节目《今日话题》。开播不久,在北京地区的收视率就排在北京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第二位。几年来,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方兴未艾,《今日话题》的诞生又给这种节目形态注入了新...  相似文献   

11.
木东 《今传媒》2005,(10X):63-63
马少华,1983年北京大学毕业,曾长期担任《中国青年报》评论员,并曾为FM365网站、搜狐网站签约评论员和《新民周刊》“一周评论”专栏主持、《青年参考》“一周国情”栏目新闻点评,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新闻与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北京电视台“今日话题”栏目主笔。是近年来时评文体之最有力倡导者与笔耕者之一。  相似文献   

12.
王建军 《今传媒》2011,(11):76-77
《打舆晒网》是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重磅推出中国首档"脱口秀网络新闻"栏目,节目编排上采取电视评论与网络新闻的双重表现手法,用电视载体解读网络新闻事件和国内外新闻,以崭新的视角和理念体现尖锐的评介和网络原创的搞怪稀奇。  相似文献   

13.
刘锐 《新闻三昧》2006,(3):36-37
话题新闻是通过解析讨论由具有特殊潜在价值因素的新闻事实所引发出的话题,推动化解它所反映的典型矛盾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1995年1月25日《,光明日报》一版头条“每月聚焦”栏目推出一篇报道《部长同志:您办公室里有国旗吗?》,首开话题新闻实践先河。随后《光明日报》在“每月聚焦”“、今日话题”、“热点透视”、“光明视点”等栏目上发表了大量的话题新闻,形成话题新闻的栏目化、制度化。此外《,人民日报》的视点新闻版“热点解读”专栏、新华社的新华视点、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今日论坛”等,亦都属于话题…  相似文献   

14.
报纸与电视的新闻联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99年初开始,羊城晚报新闻采编中心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社会经纬》等栏目推出新闻联动,这是国内不同媒体间的跨时间跨地域新闻联动的一次尝试。2000年后羊城晚报要闻部又与湖南卫视新闻中心《今日谈》《今日报道》等栏目进行新闻联动。那么丰城晚报作为一个有全国影响的面向全国发行的纸质媒体是如何与异地的电视媒体进行新闻联动的?它为什么要与电视媒体进行新闻联动?这种新闻联动对于未来媒体的发展又具有哪些意义?新闻怎样联动以羊城晚报与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和湖南卫视《今日谈》栏目的新闻联动为例…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5,(22):22-25
<正>作为中央电视台历史上第一位特约新闻评论员,杨禹当前备受国内外关注。几年来,央视多数重大时政直播中均由杨禹担纲新闻评论,出镜栏目包括《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东方时空》《环球视线》《共同关注》《焦点访谈》《中国新闻》《今日关注》等。10月26日,记者在成都对他进行了专访,就新闻评论、记者成长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央视与自媒体不是"上风"和"下风"的关系记者:考察你的从业历程,2009年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节点。这一年,你  相似文献   

16.
去年下半年 ,黑龙江电视台可以说是喜讯接连不断。从7月份开始就陆续被告知黑龙江电视台采制的消息《农机下乡了 !?》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社教专题片《为了农民的权利》获得中国广播电视新闻一等奖 ;《’98抗洪系列报道》获得中国新闻奖特别奖 ;新闻评论《村官去留 ,村民做主》获得全国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好新闻一等奖 ;教育片《侵华日军731细菌部队罪行陈列馆》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奖特别奖 ;新闻评论性节目《今日话题》被评为中国新闻名专栏 ;综艺节目《当代舞台》获得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优秀栏目奖 ;频道宣传栏目《共同走进…  相似文献   

17.
黄冈日报一直重视新闻评论的引领作用,常规八个版面,有超过一半版面设置有评论栏目,譬如,头版的评论栏目有《今日快评》、二版头条的新闻+短评以及《说短道长》,三版的《东坡时评》、教育周刊的《教育漫谈》等等.党报评论一样需要入“情”入“理”.党报是各级党委机关报,其评论往往带有严肃性、权威性、不可替代性,但不能面无表情,冷漠示人.  相似文献   

18.
浙江卫视《新闻深一度》作为全国首创的电视、网络实时互动的新闻深度评论节目,将网络互动优势引入传统电视评论,进行了不断的创新和摸索。《新闻深一度》栏目开办于2010年8月,以关注热门新闻、焦点话题为定位,在新闻调查的基础上,引入专家点评、记者快评、网友酷评。开播以来,多次受到中宣部、广电总局专题阅评肯定和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的批示表扬。中宣部新闻局专题点评《新闻深一度》栏目认为:浙江卫视《新闻深一度》栏目发挥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使电视评论节目从观众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参与互动,充分尊重了公众对新闻评论的话语权,实现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从形式到内容的创新,为目前电视评论融合网络优势,做了积极而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朱凤玖 《新闻世界》2014,(1):131-132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评论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在传播方式、传播效果和传播模式上取得了新的发展、突破和创新。但是,在网络新闻评论日益壮大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以人民网观点频道"人民网评"栏目为例,分析网络新闻评论的特色,并就其不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1980年元月2日,《今日谈》栏目在人民日报头版问世起到今天,《今日谈》已经陪我们走过了20多个春秋。20多年来,《今日谈》以其“短、新、快、实”的特点一直历久不衰,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作为一个资格很老的新闻评论栏目,《今日谈》成功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它的群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