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作家霍桑及其作品深受《圣经》影响,在他的代表作《红字》中,小说人物、情节、主题与《圣经》典故的许多方面有对应关系。霍桑通过对《圣经》典故的大量借用,赋予该小说丰富的《圣经》的象征色彩,使这篇充满象征意义的小说具有了更深的内涵,从而奠定了霍桑作为美国19世纪最有影响的浪漫主义作家的地位。文章以《红字》男女主人公的经历为核心,探究了小说中的《圣经》典故及其丰富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玛拉与丹恩历险记》运用的是《圣经》原型和典故,尤其是借用了《旧约约·出埃及记》的神话模式,为小说的结构提供了一个参照框架,使小说从反面消解《圣经》的宗教外延,获得了深刻的隐喻性和广泛的象征意义,从而使作品具有丰富的深层内涵及现代启示录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文丽 《文教资料》2009,(28):20-21
在《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中,笛福多次引用《圣经》里的话,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在小说中表现上帝的博爱、宽容,以及所引用的《圣经》典故,都展示了无处不在的《圣经》意识。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红字》中,作者霍桑大量使用《圣经》中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和真实故事情节来阐释自己所向往的宗教思想和价值观念。《红字》和《圣经》的完美契合,造就了一部杰出的清教主义小说。  相似文献   

5.
《红字》是美国作家霍桑的代表作,他在创作《红字》的过程中深受《圣经》的影响。霍桑通过大量引用《圣经》典故,丰富了人物、情节和主题,并赋予《红字》更多的内涵。本文从小说女主人公白兰的遭遇入手,分析《红字》中的《圣经》典故和其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6.
约翰·斯坦贝克的代表作《愤怒的葡萄》成功地运用了《圣经》隐喻来渲染气氛, 丰富其内涵。《圣经》的故事寓意和有关道德观念已融入作品的思想主题中, 同时, 作者在叙述结构和人物性格的塑造上也通过套用《圣经》手法使之发挥有力的烘托作用。本文拟就小说的主题思想, 叙述结构及人物性格的塑造等三个方面来论述 《圣经》对斯坦贝克的创作所起的作用, 从而加深读者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移植与重构:《红字》中的《圣经》原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红字》深受《圣经》的影响,具有强烈的基督教文化色彩。霍桑在《红字》的创作中巧妙地移植和重构了《圣经》中的原型,使小说的人物形象与《圣经》原型形成了强烈的互文性,也因此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了超越时代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8.
《德伯家的苔丝》与《圣经》的明分与暗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中苔丝一直在寻求道德上的救赎,罪恶里的解脱,但苔丝的个性和社会的现实使悲剧成为必然;小说作者哈代本人曾经把整个故事看成是"众神的主宰对苔丝的戏弄";阿历克是造成苔丝痛苦的原因,却得到了道德上的保护,而苔丝真正爱过的安琪儿(英文Angel意为天使),却遗弃了苔丝,作者在作品中多处用重墨讽刺圣经中所宣扬的德福报应观.同时故事发展结构中却包含了"突转","发现","苦难"这三个贯穿在《圣经》福音书中的成分.于是一种复杂的双重关系将《苔丝》和《圣经》紧密的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9.
曹军 《考试周刊》2009,(9):42-43
纳撒尼尔·霍桑的象征主义名作《红字》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浓厚的圣经情结,因此对小说的圣经原型进行解读能够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从人物、叙事结构和情节三个方面对《红字》中的圣经原型进行解读。正是这些圣经原型的巧妙运用,使《红字》呈现出一种灵性的光辉,成为一部超越时代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10.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自19世纪发表以来,一直有着长盛不衰的魅力。《简·爱》与基督教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引用了不少《圣经》典故。它们作用于小说的四个层面:人物的塑造,情节的衍生,主题的深化,风格的定位。这四层面彼此相关:情节衍生离不开人物的塑造,主题的深化离不开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衍生,小说风格是各方面细节的各方面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探讨《简·爱》中的《圣经》典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欣赏乃至研究该小说。  相似文献   

11.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自19世纪发表以来,一直有着长盛不衰的魅力。《简·爱》与基督教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引用了不少《圣经》典故。它们作用于小说的四个层面:人物的塑造,情节的衍生,主题的深化,风格的定位。这四层面彼此相关:情节衍生离不开人物的塑造,主题的深化离不开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衍生,小说风格是各方面细节的各方面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探讨《简·爱》中的《圣经》典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欣赏乃至研究该小说。  相似文献   

12.
《苔丝》中的《圣经》原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原型批评理论来阐释托马斯·哈代的作品是一个传统研究很少采用的新的视角。《苔丝》被许多人公认为哈代最伟大、内涵最丰富、最具艺术魅力的小说 ,原因之一是其中《圣经》原型的运用。该小说中的《圣经》原型大致可分为三类 ,即 ,原型人物、原型场景、原型象征与联想。这些原型的运用从总体上增强了该小说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3.
《愤怒的葡萄》是约翰·斯坦贝克的代表作。小说在题目出处、人物描写及篇章布局方面都深受《圣经》的影响。试从以上几个方面,挖掘小说从表层到深层的深刻内涵,呈现小说与《圣经》的种种渊源。  相似文献   

14.
对《圣经》经文的引用、“犯罪——宽恕”情节模式的效仿以及“迷羊”母题的模写是《大地雅歌》在外在形式上的表现,而对《圣经》文化精神内涵的表现则是小说的内在主题,无论从外在形式还是内在精神来看,《圣经》对范稳小说《大地雅歌》的影响都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莫瑞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的篇名来自《旧约》,书中意象、人物大多取自《圣经》。通过比较分析《所罗门之歌》中《圣经》意象血田/血库,与《圣经》中同名人物派拉多/派拉特、露丝/路得、夏甲/哈格尔以及男主人公奶娃的文化内涵,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莫瑞森《所罗门之歌》是对《圣经》文本的戏仿,艺术地揭示了当时美国非洲裔青年所面临的社会问题,谱写了当代美国非洲裔版小写"《圣经》"。  相似文献   

16.
李亚 《考试周刊》2008,(50):219-220
美国作家斯坦贝克的创作深受《圣经》影响,他的代表作《愤怒的葡萄》在很多方面成功借鉴了《圣经》的意象,使小说获得了深刻的隐喻性和广泛的象征意义。本文试图从小说的主题思想、叙事结构、标题选用等三方面分析《愤怒的葡萄》中的圣经意象,探讨作品的深刻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裘德的《圣经》人物原型析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代小说《无名的裘德》中的男主角裘德,是《圣经》人物参孙、耶稣和约伯的变形再现。作家通过对这三个《圣经》原型的重塑与整合,不但塑造了裘德这一小说中复杂的人物形象,而且还集中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后期英国社会的真实全貌。  相似文献   

18.
由于托尔金本身的宗教身份,《圣经》和基督教文化对其小说《精灵宝钻》《哈比人》有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土世界"的起源与犹太教的关系、小说文本叙事结构与《圣经》中U型叙事模式的关系、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善恶主题的表现几个方面,表达了托尔金的宗教立场和思想,是《圣经》和基督教文化在20世纪奇幻文学上的一大传承。  相似文献   

19.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与圣经典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戴维·赫伯特·劳伦斯创作后期最重要,也是最具争议的一部作品。这部小说因为对性赤裸裸的描写而一直被视为诲淫之书,并被禁止出版。然而,该小说本身的文学价值和独具匠心的寓意,使其问世至今一直为各个层次的读者和评论家注目。现在国内研究此作品多是从社会角度、精神分析、生态自然和女性主义着手,却忽视了小说中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的圣经典故。文章拟从《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和《圣经》之间的联系入手,对劳伦斯在小说中运用的圣经典故和其对圣经典故的重构加以分析,从一个全新角度重新审视劳伦斯这部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20.
《圣经》是西方文学创作的一个不竭之源,许多伟大文学名著都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康拉德的小说《吉姆爷》中充满了来自于《圣经》的原型和意象。本文拟从原型理论的角度,从小说中的人物、情节、意象人手,探讨《吉姆爷》中的主人公吉姆和《圣经》中“替罪羊”形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