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从发话人的角度对英语被动语态进行语用平面分析,重点分析发话人的话语意图和被动语态的使用策略。  相似文献   

2.
论话语效果     
本文从表意效果、交际效果和社会效果三个层面分析了话语效果的构成,认为表意效果是单向性的语词表达发话人思想内容的效果;交际效果是发话人运用针对性的话语策略有效地促使受话人对发话人话语作出发话人所希望的特定理解和反应,,从而实现发话人的交际用意,完成特定交际任务的效果;社会效果是话语行为在追求交际效果的同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与效益。这三种效果既有效果追求上的不同侧重,但又同属于一个统一的话语取效过程,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3.
发话人所设置的语用预设都在他自己的认知语境范围内,但不一定在受话人的认知语境范围内;受话人所理解的语用预设都在他自己的认知语境范围内,但不一定在发话人的认知语境范围内.特殊会话隐涵是发话人所要表达的实际意思或意图,语用预设是发话人对他的说话语境和受话人的认知语境的一种假定,是实施其言语行为所必须满足的适切条件;分析、推导特殊会话隐涵必须借助上下文语境,而分析、推导语用预设有时不必借助上下文语境.从发话人表达的视角看,语用预设与特殊会话隐涵都属于话语的意外之意,都是根据一定的语用规则从话语中分析、推导出来的,二者之间具有手段与目的的关系;从受话人理解的视角看,二者的关系本质上是认知语境与认知目标的关系.从发话人生成话语的视角讲,语用预设决定着信息焦点的确定;从受话人理解话语的视角看,话语的信息焦点的确认决定着他对话语语用预设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前置き”(引语)是日语委婉表达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构成日语语言表达的一个重要因素.以表示拜托的引语委婉表达为对象,较为系统、详细地分析了它们的使用特征,展示了日语语言的运用特点,得出了以下结论:引语的使用具有多重性;引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技巧.说话人在发话前首先要对双方所处的状况进行认知.然后,说话人发话时会根据发话时间、场合采用不同的发话方式.说话人根据自己的行为方式选择与之相应的说明性引语;说话人必须根据语境、与听话人的亲疏关系等情况选择引语.  相似文献   

5.
重叠发话指不同的人同时说相同的话,它主要包括程式性重叠、然否性重叠、反义性重叠、重复性重叠、顺接性重叠等类型;形成重叠发话的原因主要是发话者能通过指定或提示等手段确定共同发话时间,以及通过前文引导和规约因素确定发话内容。  相似文献   

6.
李英鑫 《现代英语》2023,(18):108-111
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十分普遍,尤其以科技英语为主。在多数情况下,为了让文本更为客观、正式、委婉,英语中的被动语态避免给人主观臆测或个人判断的感觉。汉语中被动语态并不常见,因为汉语的被动语态往往带有负面含义,对动作承受者来说,大多是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因此,译者在处理被动语态的翻译时,不可拘泥于原文,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翻译策略。文章从功能对等的角度,通过实例分析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策略,选取适合的方法进行翻译,以产出忠实、通顺的译文,实现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7.
唐月蓉 《陕西教育》2007,(10):45-45,53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与理解的学问,即研究发话人利用语言和外部语境表达意义的过程,也研究听话人对发话人说出的话语的解码和推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王帅  赵琳 《教育教学论坛》2013,(50):109-110
根据关联理论,言语交际本质上是交际双方进行明示与推理的过程,发话人明示认知语境,受话人推理认知语境。然而,在实际的幽默言语交际过程中,发话人常常使用模糊语言故意隐含话语含义,而受话人则期待发话人明示话语含义,于是明示与隐含形成对比反差,反差越大,幽默效果越强。  相似文献   

9.
英语中使用被动语态非常广泛。本文分析了被动语态的形式和结构 ,以例子说明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被动语态 ,同时阐述了学习英语被动语态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爱琴 《初中生》2013,(21):53-58
一、考查被动语态的基本构成及用法被动语态由"be+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其中be是被动语态的助动词,它随着主语的人称、数和句子时态的变化而变化。大家可以这样记:被动语态be字变,过去分词跟后面。判断要不要使用被动语态,关键是看谓语动词和逻辑主语的关系。如果主语是谓语动词的执行者,应用主动语态;如果主语是  相似文献   

11.
语态是指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这两种语态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由于文化差异,使用情况是不尽相同的。在翻译中应注意语态的翻译。本篇主要根据汉语特点,谈论将英语被动态译成汉语的一些规律及方法,以助于实践中对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  相似文献   

12.
英文句子时有时态和语态的区分,其中语态又分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本文主要介绍英语被动结构的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13.
As a subcategory of "voice". one of the grammatical categories in English. "passive voice" shows its characteristic fcatures different from "active voice". From four aspects, this paper points out convincingly where the difference lies in  相似文献   

14.
英语和汉语在语态上有明显差别,英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比汉语高得多.汉语虽然也有被动语态,但使用范围较窄.由于两种语言语态上的不同之处,对于被动语态的英译汉就应特别予以注意.英语被动语态的句子,汉译时不一定都要译成被动句,要运用汉语中恰当的表现手法.本文从四个方面浅析了英语被动语态的译法:译成汉语的主动句,译成汉语的被动句,译成汉语的判断句,译成汉语的无主句.  相似文献   

15.
被动语态系英语中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一些文体中使用甚多。不过,近年来,意义被动式,即以主动形式表示被动含义之句式在英文中也渐有市场。本文即对英文中的意义被动式之使用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文字表达客观化的手段之一 ,英语被动语态常见于英语新闻报道和科技文章中。如何按英语的表达习惯去理解原意 ,又怎样将它译成恰当的汉语 ,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探讨了英语被动语态的一些常见译法。  相似文献   

17.
被动语态与主动语态相反,是英汉语都具有的一个语法范畴。学者们从结构、语义等多维度对比,并予以研究。从被动语态的英汉语句法形式入手,在探讨其同异的基础上,将被动语态、主动语态的对立及其相应语言表达式形成的原因归于人的意识方式、意识焦点和语言使用习惯等因素。  相似文献   

18.
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都要借助主动或被动这组语法形式和手段。但同一语法术语在这两种语言中所代表的内容不会完全相同。在英语中 ,有语态语法范畴 ,故有主动和被动语态之分 ,其被动语态的标记为be + -en ;而在汉语中因缺乏语态范畴 ,也就无所谓被动语态和主动语态之分。在动词谓语句中 ,如果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受事者 ,句子就是被动句。本文主要分析两种被动句的不同之处 ,以求从这一侧面来进行英汉对比。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填空问卷的形式考察了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使用被动语态的情况,发现在被动语态的使用上,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使用被动语态的频率存在差异,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存在被动语态使用不足的现象。并且,被动语态的使用不足与被动语态的使用场合有关系,在因为语篇、文体等原因而需要使用被动语态的时候,其使用存在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20.
在英语中有许多被动句,而在汉语中却不常见,因此,在进行被动句的英译汉时,要考虑汉语的表达习惯,不能把所有的英语被动句都译成带有“被”字的汉语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