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平均负荷分配策略下运行的并联冷水机组大部分时间内负荷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冷水机组负荷率优化群控策略。以南通某大厦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选取的蒸气压缩循环式水冷型冷水机组的能耗特性,设计了中央空调冷水机组群控方案。利用Trnsys建立了建筑区域模型以及中央空调系统能耗仿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比了空调系统在冷水机组平均负荷分配策略下与负荷率优化群控策略下的能耗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加载了冷水机组负荷率优化群控策略的空调系统,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空调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作为中央空调系统的心脏——冷水机组在近几年来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正确应用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注重其维护保养,减少其损耗,延长其寿命,对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空调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作为中央空调系统的心脏——冷水机组在近几年来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正确应用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注重其维护保养,减少其损耗,延长其寿命,对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空调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作为中央空调系统的心脏——冷水机组在近几年来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正确应用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注重其维护保养,减少其损耗,延长其寿命,对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某药厂仓库有两套空调系统,阴凉仓由日立冷水机组供冷,挥发仓由松田冷水机组供冷,阴凉仓已作节能优化改造,其泵和冷却塔运行较节能,挥发仓松田冷水机组仍属于手动控制,无任何节能措施。两台冷水机组均属于低负荷运行,其启停频繁,制冷效率不高,冷水机组耗电量大。将两套空调系统合并运行使用,提高制冷效率,起到节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从制冷原理出发,根据实际冷水机组的性能参数,分析了三种运行策略下,冷水机组在部分负荷工况下耗功和COP的变化规律和节能效果。提出了蒸气压缩式冷水机组节能运行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从原理上介绍了变频离心冷水机组的工作原理及工作特点,然后通过总结冷水机组的实际运行数据,推算对冷水机组加装变频节能装置后,在相同运行条件下,冷水机组的运行状况以及节能情况。为进行节能改造的可行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冷水机组是保证船舶设备安全运行、船员生活舒适的重要设备。论文根据一起某船冷水机组启动故障现象,从Unisab冷水机组的控制原理入手,分析故障发生的机理,梳理导致启动失败的可能原因,建立了该冷水机组不能启动的故障树。通过对导致冷水机组启动失败的因素进行逐一排除,最终找出故障原因,并对二次故障进行测量分析,查出了导致冷水机组启动跳闸的原因,即主接触器触点烧蚀,造成启动电流增大,超过断路器瞬动值。鉴于此,技术人员对冷水机组其它系统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就船舶冷水机组的运行管理及维护保养给出了几点建议。排查过程为船舶技术人员处理类似问题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国家提倡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节能降耗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央空调系统是现代建筑中不可缺少的能耗运行系统,发展中央空调系统的应用节能控制技术对创建节约型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冷水机组使用过程中的节能措施以及冷水机组的管理两个方面,对冷水机组的节能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达到了节能,降低运行费用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将螺杆式冷水机组替换成热回收螺杆式冷水机组,实现热能的二次利用,从而减少空调的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11.
项目管理长期存在项目任务数量繁多、任务关系复杂,并行效率低下的问题。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不能直观表示任务关系,无法对风险耦合较高的项目任务进行识别、解耦工作,产生项目管理的进度与成本风险损失,严重影响任务并行实施效果。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利用数值设计结构矩阵表达项目任务关系,构建风险概率矩阵与风险损失矩阵对项目总体预计风险损失值进行评估,使用遗传算法对项目预计风险损失值最低流程进行求解。本文通过空间科学任务并行设计项目流程优化项目实证,论证该模型解耦寻优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业主方装饰工程项目管理是代表业主管理整个装饰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从设计前准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和保修期的全过程管理。装饰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是装饰工程的目标控制,而业主方项目管理往往是项目管理的核心。装饰工程是建筑工程的一部分,是后续完善阶段,装饰工程项目管理内涵就是自装饰工程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使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质量目标得以实现。也就是说装饰工程的最终目标要做到符合业主方投资预期,按照进度计划逐步实施至竣工,工程质量能达到良好的使用功能、寿命以及可靠性、安全性等特性。本文研究只针对内部装饰工程而言,且因家装相对工程量小,在我国国情下,基本无需业主方管理,本研究不含家装管理。  相似文献   

13.
针对虚拟企业制造环境的不确定性、动态性和复杂性等特点,运用多Agent技术实现生产系统的反应性和智能性,构建了虚拟企业生产运作体系结构;通过Agent能力匹配来实现生产运作中任务分解、任务分配及任务的调度,并借鉴了项目管理中的项目分解结构对生产运作过程中的任务进行分解,采用基于合同网的协商来解决虚拟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任务分配。多Agent模型的建立,为虚拟企业生产运作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作为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两个重要部分,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何解决好两者之间的矛盾是项目管理的首要任务。本文就主要从工程造价与质量入手,分别阐述了彼此的影响,探讨解决好工程造价与工程质量关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创新型企业所处的环境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为了保持有效的管理,项目动态集成管理理论能够针对创新型企业所处环境动荡的这一特点建立管理模型。模型中多要素管理控制模块从管理优先序列的视角进行项目多要素间集成关系的研究,为创新项目提供合理的管理方法并促进项目的成功。在集成技术选择方面,考虑到传统集成技术在稳定性方面的缺陷,模型利用鲁棒优化模拟技术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并采用遗传算法对决策变量进行求解。  相似文献   

16.
R&D项目选择模型和终止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R&D项目的选择与终止是R&D管理中的两个重要问题。如何在众多的项目中选择一个或者多个,使其为企业带来最好的回报,最大限度的推动企业的发展,对企业领导和决策层来说是一个重要但又十分棘手的问题。同样,项目的中止也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失败的项目往往会拖得很久而毫无结果,这无形中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如何及时的中止某些项目、减少项目的失败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就项目本身来说,虽然项目的中止对技术的成功或失败影响甚小,但对客户、领导乃至项目小组来说,及时的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则肯定是大有裨益的。文章首先分别给出了R&D项目选择模型和终止模型,然后对这两种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它们的实质性区别。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多年工程管理的工作实践和对相关建筑企业的调研,运用管理学的原理和质量管理的思想及方法,从管理的视角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对质量问题有影响的人员、作业、流程和装备等因素进行了分析。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从组织和技术两个方面提出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改善的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建议。研究表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一个社会化、企业化的问题,工程质量已成为建筑行业竞争的焦点,人员、作业和流程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改善要抓住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8.
论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与专业化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工程项目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强化项目管理理念,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从全局去预估风险,建立完善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体系,规避投资失误所产生的经济损失。加强项目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把工程项目管理由任务完成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将目标管理中的SMART原则引入工程项目管理中,提高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运用科学手段在工程项目建设投资决策前进行技术分析、方法论证和经济效益评估,以保证项目投资最小且经济效益最大,提高项目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建设可行的达成度。运用系统理论和专业化管理方法,对工程项目建设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实现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和专业化。  相似文献   

19.
分析传统项目周期计算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一个基于设计结构矩阵(DSM)的项目进度计划模型。模型中充分考虑了任务的搭接关系对项目进度的影响。通过实例说明了该模型可以有效地缩短项目周期,为项目进度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 causes of partial or total failure of an Intranet project is certainly the undervalua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organizational aspects. In fact, most of the companies manage the implementation project in a purely technical perspective without systematically facing the organizational and the change management asp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