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继续教育学科课程和教学策略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欣 《继续教育》2009,23(3):37-39
本文针对高中新课程生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改革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及教学策略。应加强教师继续教育专业课程、教育理论课程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更新课程内容,体现学科的发展、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与更新以及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在教师继续教育教学中应重视运用探究性教学策略、案例教学策略和反思教学策略等,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情境,调动教师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能力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帮助教师有效实施高中新课程理念,实现高中课程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2.
郭小平 《考试周刊》2011,(52):197-197
本文作者在甘肃省一个县城担任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学三年;发现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学以讲授法为主,开展探究性教学偏少;不够重视教材改革和开发利用生物课程资源。本文尝试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建议在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进行全面的反思、理性分析,及时修正错误、积累经验,实现课程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下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鲁甸县高中生物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为当地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对鲁甸县5所高中的生物学教师和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水平有待提升;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施受到了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有待更新调整等问题。基于此,可通过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并加强探究性实验教学,增加教师培训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等举措,促进高中生物学探究性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高中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把握不准确,新的教学方式运用不足,难以胜任选修课程、校本课程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还不够合理,学习效果也不理想;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合理;教师在课程资源方面开发也不够。教师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教育理念、学科专业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相对滞后,缺乏课程和课程资源意识和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5.
陈欣 《继续教育》2006,20(1):40-42
自2001年起我国基础教育开始进行新的一轮教育改革,这是一场深刻的教育改革,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要求。2004年上半年我们对福建省部分中学生物学教师教学情况进行了问卷、座谈及听课等调查研究发现:在这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旧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难以一下子改变。二是教师遇到了诸多情境性、生成性的问题,如校本课程开发问题;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转变问题;新教材使用中采用新的教学策略技术问题。三是如何进行教育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陈启红 《学苑教育》2023,(19):14-16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教育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的实施,越来越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政治课程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有重要作用。而现阶段在高中政治的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坚持灌输式教学的理念,容易使高中生养成思维惰性,不利于高中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因此,需要教师创新和完善教学策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打造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激发高中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提升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此,本文将分析探究性教学的内涵和特点,探索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途径,提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探究学习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7.
探究性教学是目前新课程理念下倡导的一种教学策略。本文主要阐述了探究性教学的概念,并在环境教育课程中应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践表明,探究性教学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探究性教学是目前新课程理念下倡导的一种教学策略.本文主要阐述了探究性教学的概念,并在环境教育课程中应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践表明,探究性教学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高中生物学课程富含丰富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分析高中生物学与生态文明教育之间的联系,探索基于高中生物学教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策略:情境创设、合作学习、探究式教学、基于STSE理念的教学、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为中学生物学教师立足高中生物学课程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我国课程改革领域内的一个重要议题,它对其重要参与者——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把教师专业化提上了日程,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掌握“如何教”的教育学科专业知识。教师专业化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一定条件但也有不少问题,校本课程的开发使教师专业化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我国现阶段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主要采取与其它课程渗透的形式,在生物课中渗透健康教育更已成为传统做法。分析中考生物学考试试卷中与健康教育相关的试题,结果表明:健康教育内容在生物学教育中占有相当比例,主要是身体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相关内容;这些内容主要是在生理卫生部分讲授;对于健康教育内容的考核仍以知识为主。目前,生物学中的健康教育在内容、目的、方法等方面与现代健康教育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While global human rights knowledge has become a central facet of curricula used to shape multicultural societies and develop cosmopolitan citizenry, such knowledge is shaped by sociopolitical context. Japan has a long history of incorporating human rights concepts into its citizenship curriculum; however, this curriculum is produced in a political context where there is resistance to extending rights to minorities and the disadvantaged, and where there are renewed attempts to emphasise traditional Japanese cultural values through education. Potential tensions have been recognised, yet little has been written about educational knowledge as end product. Based partially on Basil Bernstein’s concepts, a mixed-method approach utilising computer-based analytical techniques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structure and content of human rights knowledge within upper-secondary Contemporary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representing Japan’s official curriculum. This article will argue that the curriculum establishes an inconsistent standard toward rights that undermines respect for individuals.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但成熟、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和机制远未形成,课程领导和课程决策存在失误,课程改革的投入严重不足和失衡,课程改革本身存在着缺陷,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师范教育不能适应改革等因素,阻碍改革的继续深入,应加以正确认识,并着力去解决。  相似文献   

14.
高校对于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已经形成广泛共识,但是仍有一些问题,学界还较少论及。对此,文章提出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三大策略”:应坚守教书育人这一初心;应与一流课程建设紧密融合;应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在课程和专业教学日益国际化的环境下,教学实践中当做好国际理解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跨文化教育与文化自信教育相结合、使命教育与美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初中数学课标教材使用情况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教材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有利于提高其编写水平。调查围绕四个基本维度展开:知识、思想与文化,认知水平与能力发展,编辑制作水平,适用性与特色。从调查结果来看,课标教材基本得到了教师的认可,但也存在许多有待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6.
贯彻新课程目标要求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学生应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统一地获得进步,这显然极大地深化了课程目标的意蕴。但目前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了或可能出现一些与之偏离的现象,比如肢解课程目标的统一要求、“无理由”的“求知”企求等等,而课程中的“人”与知识的关系偏颇则是导致这些现象的深层原因。因此,让人回归到课程的中心地位,课程内容在考虑知识的同时还考虑并凸现蕴涵其中的能感动和激励学生的人性因素,才能体现新课程目标精神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7.
Decreasing interest in Science among students, confirmed by several investigations, calls for the need to revise the contents of the curricula for Science subjects, including Biology. Modern Biology curricula should not only contain key biological concepts but also provide a teacher with sufficient space to develop students’ competencies of scientific work and positive attitudes to Science. When preparing the curriculum,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also students’ interest in selected curriculum topics and their benefit for everyday life. The objective of our research was to identify whether the performed transformation of the Biology curriculum for elementary schools increased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Biology and the contents thereof. We were also investigating students’ preferences in their interest in Biology topics and their interest in selected teaching methods and approaches. Our research confirmed the positive interest in Biology among majority of students who prefer direct,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acquisition through the study and exploration of living organisms as well as by the execution and assessment of practicals and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18.
进入20世纪以后,西方课程论先后出现了活动课程论、结构课程论和人本课程论,它们的基本走向就是由偏重学科知识体系向偏重学习主体转变。西方课程论的嬗变凸现了西方课程论的心理学走向,这是社会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教育观念变革的反映。在某种意义上,它预示了西方课程论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去小学化"滋生了幼儿园"禁教"思想,但经辨析可知"禁教"思想缺乏理论根基。知识教学并非是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根源;知识学习与"儿童快乐被削弱"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对适宜知识的学习会促进儿童身心更好发展。有关幼儿园教学内容的研究应改变一刀切的机械取舍观,着重研究适宜儿童学习的知识类型及其选择与组织、设计与创生等,而不能一禁了之。  相似文献   

20.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地方课程是个薄弱环节。对地方课程发展的检视,应聚焦于课程定位,关键是对“地方性”的再讨论,不妨将“地方性知识”作为课程支撑理论之一。但要从中国文化出发,进行时代转换,厘清“国家性”“民族性”与“地方性”,“一体”与“多元”,“和”与“异”等关系,把握好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等关系。要在基于与超越“地方性”中,进行地方课程的再建构,将地方课程纳入更高水平的育人体系,探索地方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