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社会上屡屡发生虐童案件,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就虐童事件的发生与解决进行法律分析,着眼于对未成年人保护问题的思考,通过对现有制度进行剖析,提出解决法律对于虐童问题存在的困境之方法,以期对切实保护我国儿童合法权益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虐童罪入刑旨在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权,但虐童罪入刑不是遏制虐童行为的必然要求,法律保护儿童身心健康权在于已有法律法规的实施。虐童产生的儿童身心健康权的侵权责任,在我国保护儿童身心健康权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已有明确、清楚、详尽、量刑适当的规范。当前,遏制虐童行为,保护儿童身心健康权的重点不在于创制法律,而在于有效地实施已有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3.
作为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缔约国,我国有着较为完善的儿童保护法律体系。但近来校园虐童案时有发生凸显法律空白。本文通过介绍国内儿童虐待防治的立法现状,分析目前儿童虐待法律制度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以期为完善儿童虐待防治的配套法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国家特别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我们发现,针对未成年人保护,还存在着一些教学疑惑。通过"南京虐童案",以下简称"虐童案",我们发现,织密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网,仅靠现有法律规定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迫切需要弥补法律疏  相似文献   

5.
浙江温岭虐童案件的儿童权益侵害事件,引发儿童权益法律保护的思考。审思目前我国儿童法律保护的现状,探讨法律保护儿童的措施,以实现“儿童是目的”的理想。  相似文献   

6.
基于我国刑法不能评价虐童行为的现状,学者们呼吁"虐童"入刑,用刑法来保护低幼儿童的合法权益。但什么样的行为属于"虐童"行为,"虐童"行为的对象是什么呢?"虐童"行为的主体持怎样的心态呢?本文探讨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儿童虐待事件频频见诸报端、网络.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为了有效防止儿童虐待,美国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成熟的儿童虐待法律保护体系。反观我国.关于儿童虐待法律保护的制度严重不足,温岭虐童案发生后.对于非家庭成员实施的儿童虐待行为,法律中找不出一条合适的罪名加以处罚。因此,完善儿童虐待法律保护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随着"虐童"事件的频繁发生,看到目前我国幼儿教育违法现象面临的现状,研究探索引起"虐童"事件频繁发生的原因,提出可行性对策:健全儿童保护法律制度,遏制"虐童"思想的萌生;政府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幼儿教师待遇;利用幼儿教师职业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幼儿教师及幼儿家长的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虐童事件频发,情况各异,原因复杂。其实,虐童与其他刑事犯罪不一样,其犯罪的动机并不明显,完全可以管控,但虐童事件为何层出不穷、此起彼伏?为何悲剧重复上演?归因分析,原因有三,一是缺乏严厉打击虐童的制度,《刑法》虽设虐待罪,但没有虐童罪,我国现行的相关条例过粗造成虐童行为被惩罚的少之甚少,如果不用法律的铁腕和完善的制度把施暴者都打疼打怕了,如果没有细实的制度保证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真正让虐童的元凶受到法律制裁,凭什么让所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频发的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要想从根本上加以整顿,必先从深层剖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低门槛、低薪资、监管缺位和法律空白是造成幼儿园"虐童事件"频发的根本原因,应通过严把幼儿园教师入口关、提升待遇、完善对幼儿园的管理和监督体制、健全儿童保护的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来解决幼儿园"虐童"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幼儿教师虐待儿童行为的事件越来越多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并逐渐引起人们对此现象的思考与反思。只有充分了解当今虐童现状,深刻分析幼儿教师虐待儿童的成因,从根本上认识幼师虐童行为对儿童身心健康的严重危害,建立健全儿童保护法和教育管理制度、提高幼儿教师素质水平、通过社会各个方面力量建立全方位的幼儿权益保障体系等,才能有效预防虐童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法并没有针对虐童罪的专门条款,相关配套保护措施的缺乏导致儿童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本文以我国刑法对虐童行为的规制为主线展开论述,以期在指出刑法保护的漏洞以及提出相关有针对性的对策的情况下,为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学前教育阶段是儿童情绪情感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虐童行为对儿童造成了严重的身体和心理创伤,然而虐待的危害远不止步于此,它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从法律的角度分析虐童行为的治理途径,不仅要完善虐待罪的立法规定,增强司法实践的实效性,建立全社会联动的保障机制,切实遏制虐  相似文献   

14.
刚刚过去的2012年,美国小学生遇难,中国儿童遭虐,儿童问题在这一年尤为突出。这些天,人们试图从各个方面探讨彻底杜绝虐童案件的发生的可能,以达到一劳永逸效果。实际上,虐童案如同校车案一样,虽然政府部门大力规范校车,但违规校车依旧屡禁不绝。不能否认,近年来各个部门出台了不少禁止虐童的法律法规。从未成年人保护到教师职业道德准则,从对学生保护到对教师自身职业要求,可谓是名目繁多,但却未能阻止虐童事件一次次地发生。可以  相似文献   

15.
保护儿童的生命安全、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环境是全世界国家保护儿童权利所要努力的方向。近几年,我国的虐童事件屡屡发生。从这些恶性事件中我们认识到:国家法律规制不明确,社会机构欠缺,社会对儿童主体性认识不够,幼儿教育管理混乱等问题的存在是其根源。儿童受到虐待会对儿童的一生产生负面影响,我们应该从法制建设、机构设置、幼儿教育管理、心理疏导等方面为儿童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6.
幼儿身心健康是开展幼儿教育的基础,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频频出现的幼儿园虐童事件引起社会公众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和议论.围绕虐童事件,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幼师生师德教育、民办园与自办园幼儿教师职后培训、幼儿家庭安全教育、虐童事件处理中的地方性保护以及幼儿法律保护等方面进行相关分析,提出一些预防和减少虐童事件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项独立的救济措施,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的设立丰富了反家暴工作的法律内涵,弥补了长期以来我国司法实践中对家暴行为法律规制的不足。经过我国《反家庭暴力法》施行四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基本的适用流程,发挥出了基本质效。但由于该项制度在我国起步较晚,从成文规定到具体落实过程中还存在着申请率不高、举证难、认定难、执行难等问题。文章主要运用比较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实证分析法等方法,从中国裁判文书网发布的安徽省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例分析入手,对实践中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实施困境深入探析,并就如何进一步从顶层设计、证据规则、工作机制、惩戒措施等方面激发制度的活力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邢台学院学报》2016,(4):76-79
家庭暴力是损害家庭与社会和谐的危害行为,各国都极为重视对其的法律规制。2016年3月1日我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的反家暴立法,其进步性明显,但该法仍需接受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其不足之处,从而使其更具保护力和执行力,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刊 《中华家教》2016,(4):10-11
2001年,一部名为《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电视剧第一次让"家暴"这个词进入了公众视野。然而从家庭暴力被公开提及直到最终立法,则整整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作为我国首部反家暴法,对家庭暴力的范畴、预防、处置、人身安全保护令和法律责任作出规定,该法共六章38条,于2016年3月1日起施行。多年来,社会各界都在为这部法律的出台而奔走努力,特别  相似文献   

20.
声音     
《中国教师》2013,(12):2-2
<正>"温岭女教师虐童事件、贵州毕节五男童垃圾箱取暖身亡事件、兰考火灾事件、贵州虐童案、海南小学校长带小学生开房事件、长春3·4盗车杀婴案、湖北学生拥挤踩踏事故……为此,国务院发布《中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2013—2020年)》,民政部推动《儿童福利条例》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