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钟胜奎 《教育教学论坛》2013,(30):101-102,77
苏州大学严格按照卓越工程师要求制订冶金工程的培养计划,构建了合理的通识课程平台、基础课程平台、特色课程平台、选修课程平台的课程体系;对实验教学课程的建设、实验教学课程内容的改革、开放实验室、实验教材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加强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推进冶金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在《机械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中营造工程环境,开设以实践为主的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际动手工作能力,并给出了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3.
《集宁师专学报》2020,(3):100-104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是一门应用型强的课程,其开设的基础性、验证性实验远不能满足对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需求。为此,安徽新华学院电子通信工程学院在原有实验基础上,深度挖掘课程内容的工程应用,结合相关理论知识适时引入面向工程实践的特色实验项目。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一些重难点知识通过微视频的形式提前推送给学生,有效解决实验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问题,并在实验考核中加强过程性考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度。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设的材料综合实验课程是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科精品理论课程的配套实验教学课程,主要包括基础技能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和专题创新拓展,其中材料制造焊接实验项目是专题创新拓展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依托于学院焊接学科的实验基地和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设备资源,开展实验设计、综合分析的多层次焊...  相似文献   

5.
以“三性”实验的教学方针为指导,对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课程的教法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促进了高分子类“三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深化改革,使实验内容安排的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动手能力、创新设计和综合设计能力之上.在提高学生实验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食品科学类实验教学是高等农林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相关专业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食品科学类实验课程具有实践性、技能性和应用性较强的特点,优化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探索新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促进本科生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电子信息类专业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实验教学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作用,结合自身的教学改革实践,提出了关于电子信息类专业实验教学的3个观点:①基础理论课程应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实验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②技术性课程要加强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③专业课程要与工程实际结合,通过实验强化学生系统的概念.电子信息类专业实验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上.  相似文献   

8.
机械工程类专业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教学是高等工程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传统的实验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 ,如何通过实验课程进行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仍然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在制定加强基础知识、拓宽专业口径、优化整合的新课程体系的同时 ,加强了工程训练环节 ,对实验课程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既改进完善了课内的实验教学 ,又改革创新了课外实验课程 ,形成了新的课外实验模式。一、课外实验课程的新模式1 .课外实验课程的构成为适应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培养学…  相似文献   

9.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是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能够提高实践应用能力,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文章结合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过程,阐述课程以问题为引导的实验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通过调查问卷和期末试卷中实验类题目答题情况和教师教学反馈,对教学效果进行初步分析。实践证明,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的实验教学改革能帮助学生提高实验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实验教学是工程材料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其教学效果对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基于多年讲授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实践,对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依据该课程教学学时的差异优化设计了不同的实验内容和实验形式。  相似文献   

11.
工科专业基础课程开放实验教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于卫  周礼中  卢丽锋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2):1574-1576,1582
该文以高等工科院校基础课程开放实验教学为主线,从实行实验独立设课、开放的重要性、实验开放运行模式、实验教学手段、实验教学管理、实验队伍建设和实验室的运行机制等方面,详细探讨了高等工科院校基础课程实验开放教学模式的高效运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烟台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着力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创新实验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从创新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立足于创新实验课程的目标和科技创新竞赛的作用,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赛教融合为驱动的创新实验课程教学创新模式.新模式以强有力的导向性牵引着各项教学活动始终以全体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高等院校网络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网络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网络实验环境建设等可行性方案;说明了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教学应该符合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要求,达到多层次多角度,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不同需求。  相似文献   

14.
工程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电气工程专业高级技术人才,将工程应用融入到电力系统类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已成为必然。本文针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电力系统自动化、发电厂电气部分三门电力系统类专业课程,根据行业认证标准优化课堂及实践教学模式,针对不同课程授课内容的重复冗余,整合优化课程资源,构建一条“以工程应用为目标,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应用型教学模式,同时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学校超星智慧课堂、雨课堂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该研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面向电力行业及企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信号处理类课程是工科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该类课程在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个教学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该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应用紧密相连,但是由于课程本身比较抽象晦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故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明显不能满足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因此,基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目标,构建了“三层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使用该教学方式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毕业设计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该教学改革方法着重培养学生通过解决项目问题,来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能够发挥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共同解决问题的水平,较好地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应用型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践教学是工科院校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针对目前实践教学的现状,探讨了机械类专业基础课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提出了加强实践教学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7.
从任选课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探索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提出了以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和自主学习理念为基础的现代化课程管理系统,应用到任选课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航空航天类专业的限制使得本科学生缺少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直接影响了专业课的教学效率.基于5G/VR技术,研究构建一种可在教师—模拟设备—学生间实现信息高效反馈触动的教学系统,该系统内置高保真虚拟实验条件与场景,可模拟多种复杂物理过程.通过结合理论知识的工程应用触动操作,学生可完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深层认知学习.该系统的...  相似文献   

19.
公共任选课程模块作为学生专业知识之外的重要补充,有其自己本身的特点:第一,申报开设课程,确定教学内容,教师的自主性较强.第二,可由教师按照所开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目的自由选取教材,甚至可由教师按教学意图自编教材.第三,学生对自己选定修读课程有绝对的自主权.教育者明晰隐性课程的教学思想,加强隐性课程的设计,有意识地加大隐性课程的教学力度,并通过教育者价值取向的一致性引导学生,实现教学过程中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双重教学目的,让学生走入社会,在服务社会的同时,朝积极向上的方向引导社会主流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高校工科类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采用情境教学法是提高该类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该文根据教学研究与实践,归纳出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工科专业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常遇到的三大困境。在此基础上,开展创新与实践,提出突破此三大困境的三大策略。所提创新策略可为工科专业基础课应用情境式教学提供具体指导,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其能力培养和兴趣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