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众,顾名思义就是移动中的受众.动众的概念是源于新兴媒介为人们提供的越来越多在移动状态下可以使用的信息接收方式,如手机短信息、公交车载电视、电子书、火车广播设备等.受众移动化,既是对受众构成特征的描述,也是对受众行为特征的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受众需求特征的描述.由"何人"构成的移动的受众需要"何种"信息和信息的接收方式成为当下传媒业面对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谭天  赵敏 《新闻记者》2012,(10):38-43
在三十年中,中国广播两次转型,从农村媒体转变为城市媒体,从固定媒体转变为移动媒体,受众群体、接收方式发生根本改变。遗憾的是,转型却未能相应升级,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广播媒体的弱势地位。新媒体时代,广播媒体要以升级带动转型,打造全新的媒介平台。  相似文献   

3.
公交移动电视是在广播电视技术数字化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安装在公交车上的移动的新型电视,它变传统电视的固定性为移动性,拓展了电视的受众群。公交移动电视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公交移动电视为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信息传播渠道和信息服务平台,公交移动电视进一步拓展了广播电视传媒市场,促进了新兴媒体产业的发展,并且还能够在不远的将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并拉动传媒经营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何发挥它独特的传播优势,值得相关部门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4.
兰州公交移动电视效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菲菲 《新闻世界》2009,(8):117-118
近几年,移动电视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传媒经济中一个新的增长点,公交数字移动电视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兰州市作为中国西北部的一个重要城市,公交数字移动媒体也已成为普通市民在户外接触最多的媒体之一。本文通过对近200名乘坐过公交车的兰州市民(兰州公交数字移动电视的受众)进行调查,分析兰州市公交数字移动电视在实际收看效果、节目的设置安排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电视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磊 《新闻窗》2013,(2):34-35
作为一个普通受众,近两年你可能频繁地接触到各种新兴的媒体形式,网络电视、手机电视、Ip电视、移动电视、触摸媒体等,随着3G、4G宽带网络的普及,智能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和广泛使用,新媒体正逐渐成为你身边不可或缺的接收信息和了解外部世界的媒体形式。而种种统计数据也表明,传统电视媒体播出渠道的垄断优势正在消解,市场占有率也受到冲击,面对新媒体的强势来袭,电视媒体应认清形势,稳固自己多年培育起来的主流媒体地位。  相似文献   

6.
这已经是一个移动大传媒时代。虽然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媒体还在大行其道,但新技术的发明与普及已在潜移默化中改造着这些所谓的"传统媒体"。报纸朝手机、网络、移动终端延伸,电视与广播巧借短信与网络平台与受众即时互动……那些我们熟悉的媒体形态,或多或少都已经有了新媒体的成份;那些不知不觉进入我们大脑的信息,都无不反映着新技术无孔不入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手机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大媒体",无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还是在受众生活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对媒介的依赖现象越来越明显。本文中将透过媒介的"高频化"使用、"器官化"发展、"奴隶性"依赖这三个方面的表征,深入探析受众媒介依赖的原因,探讨媒介依赖之于受众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公交移动电视是户外媒体和电视媒体结合的产物,它的诞生弥补了人们在户外获取信息和资讯的空白,无论是在公交车、出租车还是轨道交通工具上,人们都可以随时随地观看电视节目,这样的视听资源对于传媒产业经营者和移动受众都具有强烈的吸引,但移动电视也存在自己固有的限制。本文试从移动电视种种特殊的限制条件入手,分析其节目定位,希望能够为移动电视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1)数字技术突飞猛进,移动互联网蓬勃兴起,带来媒体格局深刻裂变。传统媒体受到来自网络的全面挤压,受众规模缩小,市场份额走低,话题设置、影响舆论的能力也相应下降,越来越多的人在工作、生活中依赖新兴媒体。从诞生之初就顶着“主流媒体”光环的报纸、广播、电视。在“手机当电脑使,电脑当电视使。电视只当摆设使”的现实面前,日渐窘迫。  相似文献   

10.
何伟 《记者摇篮》2008,(6):14-15
广播和电视媒体频率、频道的专业化已经把媒体的宣传内容细化到了相当专业的程度,人们习惯把这种传媒现象称为分众化时代,也有的人称之为碎片化时代。分众化时代的到来,受众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尤其是电视媒体随着数字电视  相似文献   

11.
以手机移动终端形成的信息传播载体,是继PC互联网之后又一新兴媒体形式。由于其具有广泛受众基础,传播范围广、手法便捷、影响力大.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媒体之一。按照各类媒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来划分.报纸刊物为第一媒体,广播为第二媒体.电视为第三媒体.互联网为第四媒体.移动网络则是“第五媒体”。认真研究新兴媒体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对于武警部队正确应对和予以稳妥处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余军 《新闻前哨》2007,(6):73-74
跨入21世纪,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车载移动电视、手机媒体、网络电视、BBS(网络论坛)以及ICQ(即时通讯)等新兴媒体和媒体传播平台,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博客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博客—Blog,是web log的简称,它是以流水记录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的一种渠道,因而也被称之为“网络日志”。人们在网络上利用博客工具,创建博客网站。  相似文献   

13.
公交车车载移动广播作为一种全新的大众传播媒体,已经在中国传媒市场兴起。发展公交车移动车载广播的目的就是抢占新的传播媒体,争夺移动收听群。  相似文献   

14.
余婷 《新闻实践》2007,(6):63-64
手机等随身移动设备的出现,为报纸提供了一个全时陪伴读者的媒介渠道。美国甘尼特集团移动战略和运营部主任Matt Jones说:“手机并不局限于提供铃声下载和短信服务。它还是报纸向‘动众’全时提供高质量的内容和广告的绝佳平台”。所谓“动众”,即移动中的受众,他们可以通过使用随身数字移动设备,如手机等,接收媒介信息。  相似文献   

15.
公交车载移动电视的传播优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近,杭州广播电视集团拟成立公交车载移动电视公司。这标志着继报刊、广播、电视、户外、网络之后,公交车载移动电视将以"第六媒体"的姿态在杭州传媒市场兴起。 公交车载移动电视作为一种全新的大众传播媒体,其目标受众就是在城市公交车移动过程中短暂停  相似文献   

16.
<正> 传统广播媒体的优势在于信息快、易接收、覆盖面广、受众多。与报纸、杂志相比,它还具有声音的优势,能拉近媒体与受众的距离,具有亲近感、可信度,还能为包括文盲和失去视力的人在内的大多数人所接受。目前,广播仍是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来源。在电视普及的国家,广播的某些优势遇到了挑战,广播传统的落地方式需要改进,尤其是调幅发射,由于干扰多、音质差,受众大大减少,其生存与发展问题更是迫在眉睫。因此,新兴的互联网成为广播媒体以高科技求发展的选择之一。当前我国宽带互联网用户已近千万户,网上视音频播放量增长很快,从而推进了我国网上广播的发展与普及。  相似文献   

17.
杭州移动公交电视传播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交移动电视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它变固定接收方式为移动接收方式,是一个重大变革。事实上,移动多媒体的发展将成为区别甚至超越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第五媒体"。当然,也有人把公交移动电视称之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手机之后的"第六媒体"。但是,无论怎样界定公交移动电视,我们都不能否认,它的迅速发展给传媒产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正这已经是一个移动大传媒时代。虽然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媒体表面上还在大行其道,但新技术的发明与普及早已在潜移默化中改造着这些所谓的"传统媒体"。报纸朝手机、网络、移动终端延伸,电视与广播巧借短信与网络平台与受众即时互动……那些密布在我们周围的媒体形态,或多或少都已经有了新媒体的成分;那些不知不觉进入我们大脑的信息,无不反映着新技术无孔不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手机、楼宇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不断涌现,越来越多地占据了人们的生活空间,也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和娱乐方式以及收听收看习惯,现代高新技术正引领我们走进一个媒体多元化的时代。媒体多元化时代的来临使市场竞争将会日益激烈,也给传统广播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以致广播常常被认为是相对弱势的媒体。但这并不意味着广播媒体就此失去了发展机会。广播国际化发展趋势和国内这几年广播产业快速发展的实践证明,在媒体多元化时代,广播媒体在新的媒体竞争格局中依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广播独特…  相似文献   

20.
移动电视是指在移动过程中接收电视、广播节目信号的一种媒体,它采用世界上先进的数字电视广播技术,通过无线数字电视信号发射、地面接收的方式进行电视和广播节目同步转播。与传统电视相比,移动电视最大的优势在于支持移动接收,其移动交互接收功能可以在公交车、出租车、商务车、私家车、火车、轮渡、机场及各类流动人群中广泛使用,让大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广播电视及各类信息,满足了人们的资讯、娱乐信息需求。这意味着移动电视将能以更大的精确性来针对买者进行销售,其呈现的生产、分配和同时传播、非群体化等特征,将给传统的电视收看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