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政教分离原则和新教思想引领了殖民地和建国时期美国联邦政府自由放任的高等教育财政资助政策。宪法对联邦政府教育权力的回避使得创办国立大学的计划破产,达特茅斯学院案再一次维护了私立大学的合法地位,刺激了州立大学的广泛创建。这段时期,联邦政府基本徘徊在高等教育门外。《莫里尔法案》开启了联邦以土地赠予形式干预高等教育的时代。随着一战的爆发,联邦政府通过军事服务全面介入高等教育,逐渐形成了以资助军事研究和人员培训为主要形式的早期联邦高等教育财政资助体制。  相似文献   

2.
美国联邦政府资助大学科研的政策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研究开发活动的分权资助体系,以及美国大学将教育与前沿研究活动相结合的特征,是美国充满巨大创新活力的主要原因。而联邦政府竞争性科研拨款机制,包括价值评议与同行评议,则保证了联邦政府资助科研活动的质量,促进了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分权和多样化的科研资助来源则使大学的自主权得以保障。  相似文献   

3.
美国营利大学从出现到崛起经历了漫长的沉寂期。1972年联邦政府将学生资助范围扩大,把营利大学的学生纳入到资助范围内后,营利大学开始进入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营利大学的学生不履行贷款偿还责任以及营利大学为获得联邦政府学生资助而进行的欺诈行为受到美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批判。美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法律措施,逐渐将营利大学的学生排除在政府资助范围之外,遏制了其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的发展势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营利大学的学生参与联邦政府资助项目的限制被全面放宽或废除,营利大学由此在美国快速崛起。对营利大学全面放开的联邦政府学生资助政策成为推动美国营利大学快速发展的最大动力。  相似文献   

4.
《教育情报参考》2006,(3):32-32
联邦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不是为体系服务,而是为孩子们服务。  相似文献   

5.
因为美国宪法没有赋予联邦政府负责公共教育的职能,所以承担公共教育的责任就落到了各州。而联邦政府对全国公立学校质量必然关注。所以联邦政府通过立法程序对各州和学校提供帮助,目的是补充而不是取代各州对公立学校的支持。由于《初等与中等教育法案》(the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ESEA)的实施,联邦政府于1965年开始对基础教育进行支持。  相似文献   

6.
考察美国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制度的发展历史可知,美国中职资助制度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英殖民者通过相关法令对学徒制的救济阶段(17世纪初至18世纪末);州议会立法资助中等职业教育阶段(19世纪上半叶);联邦政府立法资助阶段(19世纪中期至今).目前美国中职资助政策的范围逐步扩大,形成了以联邦政府立法资助为主、州议会立法和社会相关资助为辅的中等职业教育资助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7.
美国是世界高等教育强国,联邦政府的财政资助已经成为美国现代大学发展的最主要外部推动力量,并引领其健康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经验值得研究与借鉴。受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状况,以及社会发展思潮的影响,美国联邦政府高等教育财政资助形态经历了"社会放任型、行政干预加强型、市场分权主导型"等阶段,最终实现了健全法律保障下,政府与市场相融合的联邦政府高等教育财政资助生态型形态。  相似文献   

8.
按1791年美国宪法修正案的规定:凡本宪法未规定而又非各州所禁止的事权,皆归属各州和人民。美国宪法中没有对教育管理权的规定,因此,联邦政府无权确定国家教育制度,教育政策及课程设置均由各州与地方政府决定。这也决定了美国教育管理体制是地方分权、联邦政府无权直接干涉高等教育事务的特征。联邦政府只能通过立法、资助等手段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美国对教育的组织与管理的权力主要归属各州,这是因为美国宪法将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权力做了划分。宪法第十修正案规定“对于宪法既没有明确授予联邦政府,又没有明确规定不能授予州政府的权力,这类权力归各州政府,或属于人民”。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公立教育的质量问题引起了全国性的关注,出现了要求改革公立中小学教育的呼声。社会各界纷纷就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发表意见,提出建议。联邦政府也逐步加强了对中小学教育的干预力度,联邦的教育政策从原来重点资助经济困难或学习落后学生转向要求全体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并制定了一套以提高学术标准、改善评估体系、强化各部门职责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改革措施,其重点是要求各州制订更加明确的课程标准,并对学生进行更加严格的考试。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调整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经历了几次大的调整和改革,历次调整、改革的成败都与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改变密切相关。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优劣取决于高等教育调整和改革的成功与否,高等教育调整和改革是否成功首先要看调整和改革是否使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达到新的相互适应,其次是看调整和改革是否有利于高等教育的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2.
美国在创建高等教育强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为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沃土和动力;美国政府始终把优先发展高等教育当作立国之本,充分调动当地民众和社会团体兴办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善于向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学习,并能根据本国的具体实际大胆创新;充分发挥高等教育机构办学的自主权,强调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我国改革高等教育要认真学习和借鉴美国创建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经验,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引导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加强与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交流,建立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法律法规制度,从而促使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在法律法规的指导下自主办学。  相似文献   

13.
加快发展丹东高等教育产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军  钟涛  毕延富 《丹东师专学报》2001,23(4):44-45,2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 ,教育产业化在我国已呈现不可逆转之势 ,这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教育 ,尤其是高等教育是一种产业 ,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加快发展丹东高等教育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高等教育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高等教育产业化有其客观的必要性,同时也具备了可能性,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中国高等教育需要宏观政策的支持,而政府政策只有立足于产业化这一基点上才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教育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20多年来,自学考试已发展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开放的高等教育形式。近几年来,自学考试受到多重的冲击,生源开始萎缩。自学考试面向农村的策略的提出,有利于自学考试摆脱当前的困境。但是,目前阻碍农村自学考试发展的因素仍然很多,只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自学考试的服务体系,才能加快农村自学考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日本走上高等教育强国的历程及其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近代高等教育经历了自明治时期以来100多年的历史,由模仿、探索走向创新,最终形成具有日本自身特色的高等教育模式。日本的迅速崛起与日本重视教育、坚持教育先行的战略有莫大的关系,尤其与高等教育政策有密切联系。日本高等教育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显示,日本把发展高等教育作为建设强大国家的战略,改革均以立法形式推进并设立专门的政策咨询机构。  相似文献   

17.
Reviewing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one can find a general tendency: Americanization. Whether it is in Europe or in Asia, US higher education has been used as model for inspiration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or reform. This is especially the case in China. Since 1978,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has experienced a system shift from the Soviet model to the US model. But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s still Chinese, though it has borrowed many ideas from the US. Experiences show that contextualization of American ideas produced the uniqueness and the specific problems for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some of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上海经济的迅猛发展及高技能人才的短缺.高职教育发展要适应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加大内涵发展。但是目前高职发展存在不少问题,而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上海高职的发展。文章从高职的内涵及产生的背景出发,分析上海的高职发展状况,从各个方面指出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As higher education has evolved in the highly developed countries from being elitist and reserved to a relatively small minority of the relevant age cohort to a mass form of education, the problem of how to finance it has become very pressing. In Europe in particular, since higher education has traditionally trained the cadres who govern and administer the state, it has seemed normal that the state should finance higher education. Now that it is a mass affair, other interests are profiting from the results, particularly private enterprise and the individual graduate. It therefore seems fair that enterprises and individuals should pay a correspondingly larger share of the costs of higher education than has been the case in the past, the principle being that the ultimate beneficiaries of higher education should pay for it. The question of equity in the cases of persons from modest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s remains, and ways of assisting such persons are proposed along with the reminder that inequalities with regard to future educational attainment begin before children reach the age of university matriculation. Various proposals for the financing of higher education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诞生之初,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以学历教育为主的自学考试显现出不足。非学历教育因其紧扣市场需求,短期见效快,注重能力本位的优势特征,逐渐成为自学考试发展新方向。自学考试主办机构是高等院校,本身办学优势突出,为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提供了优质资源,更促进其向规范化和品牌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