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水问     
当我们潜人蓝藻丛生的滇池底部,去寻找消失已久的栲栳鱼,我们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污染了我们的湖水?当我们在海河岸边一次又一次见证了打井队寻找水源的失败经历时,我们想知道那些地下几百米的水究竟到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2.
水问     
一 当我们潜入蓝藻丛生的滇池底部,去寻找消失已久的栲栳鱼,我们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污染了我们的湖水?当我们在海河岸边一次又一次见证了打井队寻找水源的失败经历时,我们想知道那些地下几百米的水究竟到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3.
一天,小鸟黄黄想出门逛逛。但她一看,以前那片美丽的森林不见了踪影。她不知道那片绿油油的草地去了哪里;她不知道辽阔的蓝天去了哪里;她不知道自己的朋友去了哪里;她不知道洁净的小溪去了哪里;她不知道葱绿的大树去了哪里。黄黄很伤心,她回忆起了以前的生活:一个美丽的早上,她把头伸  相似文献   

4.
生活在别处     
许多人现在都喜欢说“活在当下”。他们用这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踏实、务实,也用这一个词来总结和归纳经过种种历练后对生活的感悟。“活在当下”的现实主义态度固然重要,但生活的内容和色彩却需要更多别处的东西来丰富。从另一种意义上讲,生活可能更多是“在别处”的。什么是别  相似文献   

5.
平凡的幸福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和所有人一样,每天在茫茫人海中忙碌着、奔波着、寻找着……在这精彩纷呈又复杂喧嚣的世界里,追寻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安定、幸福与快乐。我很庆幸我找到了:那是一方和谐的天空,心灵的净土,精神的归宿,那就是“家”。  相似文献   

6.
亲爱的同学,你知道一句让人爱得近乎心疼的诗吗?你知道一个似乎可望而不可即的哲理吗?这就是——[小引]诗意,是指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诗意地栖居”是指以诗般美好的意境面对生活,投入生活。随着科学的发展,工业文明使人异化了,一些人丧失人的本性,以致“离开了神灵”(荷尔德林语),犹如游子离开自己的故乡,孩童失去了母亲一样。一个人无家可归,那该何等痛苦!所以,被异化的人需要回家,需要寻找回家之路。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荷尔德林在预感到人在不可逃避地陷入无家可归境地的同时,必将企求重返故里,重返童真,享受偎伴美好人性…  相似文献   

7.
我爱读书     
整天都忙着努力学习,忙着去学会怎样好好处世,真的好累!在这繁忙的市井里,我像是一只忙碌的小鸟,整天为着自己的食物而四处奔波。然而,我却有着一个令我愉快的世外桃源,那就是我的读书生活。每当品味着一本本有趣的书时,总会觉得这是一种解脱,自己立刻就可以摆脱一切烦恼忧愁,感觉像是走进一个美丽的仙境,走进这本书,仿佛已和它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8.
在许多校长的工作日程表上,难得有”空闲”二字,在繁重的工作面前,不少校长成了“大办事员”、“会议专业户”,甚至成了“消防队长”,哪里有事,哪里的事情紧急,就往哪里去。校长们的忙碌体现了他们的勤勉,这是很可敬的。校长们从事的是培养有个性的人的事业,而自己却在现实工作  相似文献   

9.
说起幽默,似乎那是男同志的专利。可你知道吗?其实我们的叶意绿老师可算是女同志之中的“卓别林”。数学可谓是乏味、单调的代名词,可叶老师的数学课却充满欢声笑语,让同学们在快乐中学会知识。记得,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已打上课铃,我前面的同学看着外面的篮球场发呆,眼神中流露出一种期望和向往,也许她正在脑海中找寻那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老师看看她,又露出时常挂在脸上的笑容,对着全班说:“我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你们可以听我讲完课后,再去寻找那份独特的精彩吗?”大家都笑了。接着叶老师像一个宽容的妈妈,带着那持久不变的微笑,…  相似文献   

10.
德国著名诗人荷尔德林那句有名的诗“人.诗意地在大地上栖居”.给人们美好的憧憬,教师也在谈论教学的诗意。教学的诗意,诗意的教学.这是多么美好的教学境界!但是,俯仰之中,这教学的“诗意”在哪里?  相似文献   

11.
幸福何处寻     
我们都希望能够生活在一个完美的世界里,没有战争,没有疾病,没有生离死别,没有因为生计而奔波的疲倦。但生活却往往难如人意,我们会为生活的艰辛而忙碌奔波,也会为疾病而饱尝痛苦,甚至为了与亲人的生离死别而痛不欲生……如此多的烦恼与痛苦,叫我们到哪里去找寻幸福?穿梭时空,我要去寻找幸福。在幽幽的南山下,暮色苍茫,一排茅舍,篱下布满菊花,其间一人,着粗布长袍,衣袂在晚风中飘动。他遥望南山,悠然采菊。这不是“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吗,他不在朝廷为官,怎么跑到山间采菊来了?呵,他耐得住贫穷,耐得住寂寞吗?“性本爱丘山”却“误落尘网中…  相似文献   

12.
说起阅读伊姆雷·凯尔泰斯,那还是最近的事情。毕竟对于这样的一位新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来说,我们的确是知道得太晚了。而在这样仓促的一种阅读过程中,我们究竟又能从作品中得到多少呢?事实证明,这绝不是你期待中会出现的那种情形。凯尔泰斯在他的作品中探讨的是人类生活及对这种生活所做出的思考的方式问题,而其题材则选择了他所熟悉的、本身也很尖锐敏感的集中营生活的题材。小说用特异的视角解读了集中营里的生活。那是一种在凯尔泰斯看来极为“正常”的生活,那感觉就像外面的每个人一样,虽然条件极度残酷,但却并非没有任何快…  相似文献   

13.
那是在克尼斯纳,一个老林工正在解释如何伐树。他指出,要是你不知道那棵树会落在哪里,就不要去砍它。树总是朝支撑力少的那一方落下,所以你如果想使树朝哪个方向落下,只要消减那一方的  相似文献   

14.
有这样一种人没有经历过什么真正的爱情却总说爱情把他们伤得很深有这样一种人十七八岁就说“爱情甜蜜”不知道这样的“爱情”还有没有永恒的含义有这样一种人青春的身上展现出来的是聪明和伶俐但夹杂其中更多的是烟圈和酒气有这样一种人本应感受家人的关怀和朋友的亲密却非要到虚拟的网络世界去寻找快意有这样一种人面对老师和朋友劝诫的话语不屑之中还有几分敌意真不知道他们真正的世界是什么玩艺有这样一种人明知道成功来自于努力却总想着幸运超人就是明天的自己有这样一种人心里知道太阳从哪里升起眼里盯着的却是黑暗的轨迹有这样一种人…  相似文献   

15.
人生之路,我背着行李蹒跚前行。有时候,抬眼看前方,那是与我一样的背影:沉默而忙碌。然而,身前身后,又有何不同呢? 智者忙着思考,愚人忙着高谈阔论,商人忙着赢利,医生忙着救人……忙只是过程,绝不是结果。那结果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在北京平谷县桑叶型的版图上,往北是一片片黄土地,那是凸凹不平的北部山区。那里人烟稀少,生活贫困,有门路的人都拼命下山,向平原、向县城靠拢。而张兴却一直北上,北上,到远离具城八十里的深山区,去寻找那最苦的也是最甜的生活。在北山高高的黄土梁上,有一所学校。三个班,百十个学生几间  相似文献   

17.
两年来一直忙着应对统考,一直忙着提高孩子们的平均成绩,一直想着给年轻的我在这个小的生活范围里树立点名声,却忽略了去感受那一颗颗童心最需要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教学设计] 《歌唱二小放牛郎》的第一节:“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王二小在哪里?”  相似文献   

19.
几个月前,我和一个朋友偶然谈到了成都在“全国文明城市”评比中落选,看着报纸上对此事的评论,朋友和我讨论着身边的一些文明和不文明的现象。那时,我正在忙着准备去美国菲尼克斯市参加文化交流的资料,朋友便说美国人都是怎样的文明!她只是说说而已, 我却开始好奇,美国——一个年轻,发展却如此迅速的国家, 她所体现的文明究竟在哪里, 是否真的像我那个朋友所说得那么好呢?  相似文献   

20.
怀念冬天     
枯树,是我偏爱的一种执着。没有过多的装饰,只有纯粹,纯粹地让人想到死亡。那时的天空很空旷,蓝得象海。我觉得我应该有双翅膀,不属于这块被冷漠冲刷得一干二净的土地。总想“生活在别处”,但“别处”是个什么概念,我不知道。世界的尽头仍旧是世界,“别处”或许只是一个凄美而无奈的借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