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租界中外会审制度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会审制度是近代中国租界的一种特殊司法制度,它是列强在华领事裁判权扩大化的产物。其在租界前后存续了八十余年时间,最终中方历尽艰难使之得以废止。租界中外会审制度对近代中国的司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使中国在租界的司法主权受到进一步的损害,甚而丧失殆尽,中国在司法方面的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另一方面,客观上它在某些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中国司法制度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2.
领事裁判权是西方列强在近代蓄意侵夺中国司法主权的特权制度,是它们通过鸦片战争,用不平等条约强行建立的,其后又获得进一步发展。享有这一特权的各国,对它们的在华侨民行使司法管辖权,相应设立、采行各种类型的审判机构和制度,除了极有限的民事范围,这一特权主要适用它们本国的法律。列强还将这一属人的特权扩大为属地的特权,在某些地域对华人实行某种程度的司法管辖,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会审制度。  相似文献   

3.
观审制度是近代中国一项特殊的司法制度,它是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在华司法特权的产物,也是列强在华行使领事裁判权的重要方式之一。观审制度自确立以来,由于条约对领事观审权的模糊规定,中外之间对此产生激烈的司法争夺。争夺中,领事观审权不断地延伸权限,直至其被撤废,中国的司法制度才迎来春天。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必修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二章第三节讲到:“1943年1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被废除。这是国民政府对外政策取得的重要成果。”在教材所涉及的几个主要不平等条约中,列强攫取的特权主要有:1.领事裁判权;2.协定关税;3.片面最惠国待遇;4.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运权;5.租界;6.租借地和势力范围;7.驻军权。在这些特权中,并未出现“治外法权”这一概念。那么文中所说的“治外法权”该如何理解?是否等同于“领事裁判权”呢?中国最早同意外国享有领事裁判权,见于1843年10月《…  相似文献   

5.
正租界是列强侵华的产物,它起初是在鸦片战争后作为列强在华的居留地出现的。但随着列强的逐步扩张,租界变成一个西方势力侵华的桥头堡和基地。我们在认识到它是罪恶的渊薮同时,也不能不承认它也是我们窥视西方文明的橱窗。在这里,中西方文化斗争、融合,是整个中国与西方世界在理念、观点、制度等方面斗争、融合、吸收的缩影。所以列强在租界建立的司法制度,即领事会审制度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体现了列强对我国司法主权的严重侵犯,但同时,我  相似文献   

6.
领事裁判权是近代列强获得"合法"经济特权和法律特权的基础,也是侵略他国的重要手段之一。近代中日两国几乎在同一时代被迫打开国门,领事裁判权也开始出现。通过明治维新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历时50年撤废了领事裁判权,中国则花费了100年时间,最终实现了司法主权独立。近代中日两国修改不平等条约的过程始终是以修改、直至完全废除领事裁判权为中心而展开的。本文试从领事裁判权的范围、撤废过程、撤废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中日两国修改领事裁判权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通过侵略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建立了领事裁判权制度.领事裁判权在西方列强所掠取的各种权益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保障列强各种特权的基础.在意识到领事裁判权的危害后,废除领事裁判权制度一直是近代中国废约运动的中心内容.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南京政府在民间废约运动的推动下,经过长期的外交努力,自巴黎和会到太平洋战争,终于废除了领事裁判权.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已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中国要真正成为独立强国,还须长期的努力和奋斗.  相似文献   

8.
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遭受列强的肆意侵略。列强不但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强行从中国割占大片领土,还掠取许多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特权,如“租界”、“协定关税”、“内河航运”、“领事裁判”等特权达21种之多。现将列强在华的特权简述如下:“租界”  相似文献   

9.
会审制度派生于领事裁判权,是一项损害中国主权的制度,清政府作了一些补救措施,但没有收回,后经过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交涉、修约,最终收回会审公廨,结束了会审制度。  相似文献   

10.
混合法庭是西方列强实现其在近代中国享有的领事裁判权的重要方式之一。上海公共租界混合法庭作为近代中国混合法庭的典型,采用了当时中国衙门的组织形式和西方的诉讼模式,法庭由缺乏法律专门知识和司法经验的陪审官主导审判,它的发展与外人的不断扩权相始终,中国传统法律难于在混合法庭适用。上海公共租界混合法庭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一方面侵犯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另一方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司法进步,加快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会审公廨谳员是清政府在上海租界最重要的常设官僚,兼具司法和行政职能,既与外国陪审会同审理民刑诉讼,又参与租界华人治理。谳员周旋于上海道台、知县、外国陪审和租界当局之间,其事功与起落折射出华洋权力格局的变化。鉴于他们的职衔低微权限不足,加之会审章程并不完备,谳员既要成为华洋当局之间的缓冲带,又要维护清政府在租界的法权,绝非易事。总之,谳员缺乏固定的品秩和行政资源,无力从制度层面制衡西人的擅权,进退失据之中难以维护国权,此乃租界沦为国中之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它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权益。曾纪泽提出了一系列修约废约和取消列强在华侵略特权的主张,并在外交实践中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有力地冲击了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它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权益。曾纪泽提出了一系列修约废约和取消列强在华侵略特权的主张,并在外交实践中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有力地冲击了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最早给予英国设立租界特权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虎门条约》C.《上海租地章程》D.《五口通商章程》该题给出的参考答案是B,我们认为正确答案应选C。也就是说《上海租地章程》最早给予英国设立租界的特权。理由有三:一、租界是资本主义列强根据不平等条约,以居住和经商为名,凭自己的主观意愿,由外国领事或公使同中国地方官议订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中国一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比关系以比利时在华势力的消长可分为三个阶段:对华索权时期;在华势力膨胀时期;在华特权丧失时期。比利时在华获得的特权主要以经济权益为主兼及其它方面的特权,其获得特权的方式主要是依靠列强支持及条约中的片面最惠国条款,它没有单独的对华政策,其对华政策随其他列强转移而转移。  相似文献   

16.
领事裁判权是近代中外不平等条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曾是列强侵略中国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时代的耻辱标志之一。了解领事裁判权的渊源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对于学习近现代史而言是十分必要的。一、领事裁判权的发端中世纪后期,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在中西欧国家——荷兰、英国、丹麦、意大利等国的沿海地区形成了一大批国际商业都市。活跃在这些城市里的外国商人常常自发地推选出若干个“仲裁领事”或“商人领事”,专门负责调解各国商人之间的业务纠纷。这些领事有权对本国国籍的商人行使专属的民事和刑事管辖权。这种权利就是  相似文献   

17.
“领事”指英国在华享有领事裁判权;“通商口岸”指英国人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清政府曾与西方列强订立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于条约的主要内容,我在教学中总结了一些方法,以利于学生掌握,从而更好的地理解那  相似文献   

18.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A.封建势力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中国近代更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是:亡()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D.维新变法运动 3.列强割据我国领土最多的是在: A,道光帝时B.光绪帝时 C.同治帝时D.咸丰帝时 4.下列哪项特权是英国在1844年从中国取得的: () A.建立租界权利 B.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和传教权利 C.领事裁判权及片面最惠国…  相似文献   

19.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鸦片战争》一课说:“1842年8月……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此外,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代,外国毒品商在华肆无忌惮地走私鸦片,他们不仅公开贩卖片、毒品,甚至还在租界或租借地内就地制造毒品。外商之所以敢无视中国法令,则主要其有治外法权为护符。正因为此,中国人民所以一直把反对外国对华毒品易与废除外人华治外法权的斗争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