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学校教育既要立足于传授知识,更应着眼于开发智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体到中学历史教学,一方面既要落实基础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显然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是难以完成这一任务的。必须有计划地开展历史课外活动,因为历史课外活动不受时空限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动形式灵活多样,既可是个别的、小组的,又可是全班的、全校的;既可是校内的,又可是校外的。活动内容更是丰富多彩, 开专题讲座,阅读课外历史书籍,举行历史知识竞赛,办历史故事会…  相似文献   

2.
作者认为,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能力是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应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五个方而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规定 :中学历史教学需要完成以下三大任务 :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这三大任务中 ,传授知识是基础 ,培养能力是关键 ,思想教育是核心。本文就历史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几种能力问题做一浅显的论述。1、阅读与自学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离我们久远的历史知识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无味。要克服这种枯燥,关键的问题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经常、最活跃的因素,没有兴趣就没有真正的学习,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前提。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快乐的活动,是种需要,才能产生巨大的内动力,激发更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对历史知识有兴趣了,就会学得活、记得牢,就会对问题深入探究。在我个人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联系时事热点,以古论今,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  相似文献   

5.
凡从事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老师都清楚,中学历史教学在于向学生介绍人类历史上的历史事件、历史知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学习历史的能力。要达此目标,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改变落后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大胆创新。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创新呢?笔者认为,推进中学历史教学的创新,应该从“教学理念”创新以及“教学方法”创新两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6.
毛辉 《文教资料》2010,(20):166-168
中学历史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做到"会学"而不是"学会"。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积极地学习一些新知识、新技能。  相似文献   

7.
张玲角 《教师》2012,(25):85-85
目前的新课程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在课堂45分钟里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艰巨的任务。所谓自主学习,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愿学、乐学、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长期以来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输知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并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虽然中学历史是一门基础学科。但是长期以来学生对学习历史提不起兴趣。有的认为历史只要背一背就够了。近年来的历史高考重在对学生能力培养上。如何能使学生在历史高考中考出好成绩.使学生能适应今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下面本人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一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一、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师生关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历史是联结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桥梁。我国人文历史悠久,历史知识和历史教育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今天,学生学了世界历史,学了中国历史,却不能真正了解历史的教育功能,学生成了教材的奴隶,学习历史的目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审视我们以往的中学教育,往往过多地注重知识教育、学科能力和思维的培养,忽视了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前新课程改革已稳步推进,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已成为教师共识并取得重大进展。中学历史课教学担负着向学生介绍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任。  相似文献   

10.
张建全 《考试周刊》2014,(90):117-117
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其次要创设和谐的课堂情境,再次要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案,借以提高历史教学实效。突破应试教育的束缚,结合素质教育的实施,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客观认识问题和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全面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有了很高的学习热情就能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就能成功打造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1.
<正>小学生升入中学之前,基本上进行了英语知识的学习,但是大多数是启蒙教育,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简单知识的讲解,注重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且教学活动的开展只注重形式,导致基本技能训练不够,教学效果不理想。而中学教育注重对学生交际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有效参与。因此,由于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的差异,导致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出现了一定的困惑,影响了中小学英语教学效果,下面将会对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  相似文献   

12.
高雪君 《学周刊C版》2011,(3):104-104
中学历史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还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讲美育不是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因为中学各学科联系密切、相互渗透,是未来教学的发展方向,单就历史学科来说,重视美育教育不仅与历史课内容紧密相关,也会极大地促进历史教学,提高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是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与搞好素质教育的重大课题。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提出知识教育、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大目的 ,全面阐述历史教学任务 ,即知识教育是基础 ,思想教育是灵魂和导向 ,能力培训是关键。而素质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之处 ,就在于通过教学 ,不仅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更要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使学生能掌握各种能力 ,成为将来立足社会、服务人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基础。中学历史思维能力的要求 ,在历史教学大纲中有明确的目标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依据这个目标 ,立足教材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使历…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习能力对一个人来说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历史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本文从四方面就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一二。  相似文献   

15.
加强对中学历史教学的研究和探索,重视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是中学历史教学中注重素质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素质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学生能力的培养,就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会思考、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学法得之于教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论述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要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必须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校教育必须把学会知识以应付考试转变为会学知识以适应社会。本文就本人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进行总结概括,与历史教育的同行进行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培养归纳能力的意义学生学习历史,除了获取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发展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人文素质。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概括、比较、归纳等,其中,归纳能力是历史思维能力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归纳能力就是将众多历史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探求反映历史本质特征、内部联系和发展规律的思维能力。具有归纳能力的学生在学习中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才会接受历史的启示,汲取历史的智慧。培养归纳能力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在小学阶段以形象思维为主,中学是逻辑思维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只有学会理性地分析历史,…  相似文献   

18.
中学历史教师要把枯燥无味的文字知识变成有趣的形象化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随着新课改的要求我们要把以往的应试教育改为素质教育.以往的“灌输式”教育让学生很是反感,这种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大形势.素质教育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创新上.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讨论法的作用,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笔者就该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运用讨论法教学做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现行历史教学大纲规定:历史教学有三大基本目的,即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可见,中学历史教学是一个集知识教学、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于一体的系统过程。然而事实上,目前基高中各年级的历史教学很难兼顾这三项功能。学生忽视知识的全面掌握,淡化了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郭庆丽 《科学教育》2007,13(4):47-49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也就是让学生会学,实际上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笔者认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主体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探索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