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如何开好学校的各类会议呢?在近年来的校区管理实践中,笔者感悟到,要像“备课”一样“备会”。 学期初的全体教师会上,笔者提出,学校无论召开什么会议,都要像“备课”一样“备会”。会议组织者尤其是主持人,要压缩会议时间,优化会议形式,控制会议次数,提高会议效率。笔者的提议得到了管理人员和教职工的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2.
<正> 备课一定要备学生,对于这一观点和要求,我们教师似乎没有任何异议。然而在实际的备课活动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并没有像备教材那样去精心备学生。备课时不是把学生放在一边,就是凭直觉,没有对学情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思考和研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教学设计时,如果在自己的眼前没有出现那些机灵的、思路敏捷的米沙和那些头脑迟钝  相似文献   

3.
目前,集体备课已经成为中小学广大教师所推崇的主流备课形式。这种备课形式与当前所倡导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反思、校本教研等新的学校变革要求相结合。许多学校和教师通过不断尝试和探索总结出了多样化的实践操作模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运行中,集体备课却越备越走样,许多学校苦于没有针对性的改良措施。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学校对集体备课所作的尝试,以语文学科"小组  相似文献   

4.
陈成杨 《成才之路》2012,(13):39-39
正作为一线教师,天天要备课、上课、批改与辅导。如果没备好课,上课就没有胸有成竹的感觉,当堂课也就不会是一种享受,教师的幸福指数也就会受影响。因此"如何备好一堂数学课"成为我们探讨的话题。数学备课"四部曲"会让我们的数学课真正的名叫"数学"。  相似文献   

5.
试析当前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三大认识“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误区之一: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要求当前,在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一些学校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师像卸了"包袱"一样,不再像以往那样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和认真备课了;学生则像泄了"气"一样,学习放松了,作业减少了,有的班级几天才布置一次作业。都说现在搞素质教育了,教师可松口气,学生可"自由"了。似乎素质就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要求。这是当前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一大认识误区。笔者认为,产生这种错误认识的原因是,人们对素质教育产生的背景缺乏正确的理解。当前学校实施素…  相似文献   

6.
计洪艳 《黑河教育》2014,(11):26-26
正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也是每一位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体现为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笔者认为"三部九步"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课前充分备课,优化教学设计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呢?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安排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对哪部分内容容易产生理解的分歧或独特的见解,该如何应对等等。  相似文献   

7.
<正>众所周知,教师备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下,通过提高备课质量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当前追求"绿色质量"的必然要求。促进备课从"备教"向"备学"转变,使教学真正"以学为本",可以说是启动高效课堂的密码。一、什么是"备学""备学"首先要备学生,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  相似文献   

8.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精心准备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教师应改变备课方式,变换备课思路,将以往备教师的"教"转变为备学生的"学"。1.备学生我们的备课不仅要备"教师怎样教",更要备"学生怎样学"。例如,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角的度量》,在确定教学目标后,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课前先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通过记录所在学校化学组教师集体备课时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讨论、交流等过程,提出化学教师应具备"实验教学观和实验观。"一、集体备课活动过程每周星期四下午2∶00~4∶00,笔者所在学校化学组全体教师都会在专用教室参加教学研讨活动。这样的教学研究活动,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主备课教师甲将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的教案初稿分发给大家,而后到讲台上对课案中教  相似文献   

10.
<正>期中,对教师进行教学常规检查时,我检查了5位教师半学期以来的作业批改与编写教案的情况,边看边思,感慨不已,是备课重要还是编写教案重要?个人觉得:备课永远重于编写教案!因为备课是分析与思考的过程,是编写好教案的前提,备课要做到五备,即:一备"教材"——了解教学内容,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二备"学生"——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下的备课,可以用"教师搭台、学生唱戏"这句话来概括。"搭台"就是教师要洞察学生心理和时代精神,构建适合学生智力发展的问题情境,以便更有效地组织学生"唱戏"。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要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日的课堂上来,我认为,首先要从备课开始进行全面的转换,教师的备课要从备"教"转到备"学生",即教师的备课要"以生为本"。  相似文献   

12.
曹均 《成才之路》2012,(33):69-69
教师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这个道理地球人都知道。小时候,电影中教师灯下抄教案的镜头已经深深刻在我们脑海中,在现在看来,那是导演对教师备课的一种误读,备课绝不是一种简单的"搬运工"行为,它凝聚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在新课程背景下,备课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集体备课、导学案等多元备课方式应运而生,不少学校要求教师对教案进行调整与反思,实现二次乃至多次备课。用"不看广告看疗效"这句广告语形容当下的备课是非常贴切的,无论采用哪种备课形式,它的旨归都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那么,如何实现有效备课,助推高效课堂的打造呢?笔者认为高中数学备课应戴好三副"眼镜"。  相似文献   

13.
提高效率,开出实效,让会议不再令广大教师感到厌烦,需要校长把开会当作展示风采、体现价值、彰显魅力的大事来做。校长应该和教师上课一样,认真"备"好会,做到胸中有事,眼中有人,腕上有时。胸中有事会议是学校必不可少的一项集体活动,校长要  相似文献   

14.
自然课的备课,包括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具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以上六方面进行细致、系统的学习、研究,做到胸有成竹之后,还要把有关的内容写下来。这就是自然课备课的“写”。 做为一位称职的自然课教师,要重视做好备课的“写”这一环节。通常要写以下四方面内容: 1.学年(或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校工作计划制定出的,用来保证学年或学期自然教学工作得以正常进行的,必不可少的教  相似文献   

15.
备课写教案应做到“五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提问设计,备板书设计。一备教材。备课时教师要吃透教材,弄清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正确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疑点,以此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备课时教师还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心中必须明确教材前后知识的联系以及教材在整个知识系统中所占的地位,避免教学  相似文献   

16.
1.变备教材为备学生。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材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方法少。教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怎样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  相似文献   

17.
传统备课方式强调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一方面,教师自身要备好教学对象——教材,备好学习主体——学生情况;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学科组、集备组的集体备课。传统备课方式也强调备学生,但是从教师角度去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情感价值水平,这种备学生的  相似文献   

18.
张丽华 《学周刊C版》2010,(10):181-182
备课是教学全过程的基础.它是教师职业中最习以为常的,然而又是最为重要的工作.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的对象千变万化.要把教材中的知识变为学生的财富.使学生喜欢你讲的课,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做认真的准备——即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备课要认真做到“八备”,即备教学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备教学手段、备课堂提问、备板书设计。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果说上课是关键,那么备课是基础。怎样备好课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正>传统备课过程,要从备课的三个前奏——"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开始。笔者在反思一道题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这"三备"同样得反思,并由此拉开了笔者与学生的"头脑风暴式"教学反思的序幕。在这场"头脑风暴式"教学反思过程中,笔者尝试把核心概念以概念图、微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运用"重演教学法"实现了教学相长。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  相似文献   

20.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以来我们一直在思考、研究并实践着的课题。它应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完整实现教学目标,动态生成师生教与学的智慧,关注师生双方生命的健康发展。要做到这四点,功夫不仅在课堂,更在课前的备课。为此,笔者对有效教学中的备课提出如下几点思考。一、教师眼中不能没有学生——备学生备课要备教材.这一点大多数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