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说明文较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缺少生动、形象、感情因素,较难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易感到枯燥乏味。所以,在说明文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抓住一个“活”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兴趣浓厚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那么,怎样才能教活说明文呢?第一,要充分发掘教...  相似文献   

2.
说明文教学长期以来是小学阅读教学中的一个“冷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仅就内容做点分析,或者先把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抛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些知识去套用、去阅读。说明文被教师肢解得只留下知识的简单堆砌。  相似文献   

3.
当前,说明文阅读教学还处在知识教学的层面,课堂缺少语文味。教师必须从"精心设问""创设氛围""文本细读""语感熏陶"四个方面细化语文教学的过程,才能使说明文课堂散发浓郁的语文味,从而实现说明文教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正很多语文老师在教学说明文时,常常感到困惑:稍有不慎,说明文教学似乎就变成了知识课、科普课,缺少"语文味"。这里有两个最关键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那就是说明文教学该教什么?该怎么教?这两个问题搞清楚了,那么说明文教学就能够溢出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5.
说明文在学生写作能力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可以使学生科学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从而提高思维和表达的严密性、准确性。说明文写作的困难在于说明文是使人“知”的,它并不要求“原创”的写作,而要求科学地复述。由于缺少资料的收集、积累、筛选、加工,学生写不出东西来,老师难以提供有效的帮助,致使学生说明文写作水平提高不大。实践表明,将网络引入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说明文写作水平将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说明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既重要又普通也十分薄弱的一个环节。说其重要,是因为说明文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思维条理性、严密性、科学性为主要目的的教学内容。说其普通,是因为,说明文由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内容三大板块组成,谁上都是如此,很难上出教学者的个性特征。说其薄弱,则是因为说明文难以上出“味”来,加之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就那么几条,似乎也容易背得。所以中学语文教学中就出现了重小说、戏剧,喜散文、诗歌,而不同程度地轻说明文的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7.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众所周知 ,记叙文有六要素 ,议论文有三要素 ,而说明文却还没有定论。杨慎德先生在《中学语文教学》1995年第一期发表题为《谈说明文的要素》的文章 ,将说明文的要素“概括为两个 :知识 ;解说。”这篇文章的发表令人耳目一新 ,但这个概括是否确当 ,笔者认为值得商榷。正如杨先生所说 ,要素就是构成这一事物的必要因素。那么 ,“知识”、“解说”是否是构成说明文的必要因素呢 ?在《谈说明文的要素》一文中 ,杨先生写到 :“解说就是解释 ,说明 ,介绍。它包括各种说明方法 ,如 :解释含义、下…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小学的说明文教学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浅,表现为对事物的特点认识浅,对说明方法理解浅,对语言风格体会浅;二是碎,主要是学习内容零碎,缺少整体设计,缺少生活关联,缺少兴趣关涉。2022年版课标指出,教师要“根据学生需求提供学习支持,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发展未来学习和生活所需的基本素养”。针对小学说明文教学现状,教师需要基于整体思维搭建说明文学习支架,为儿童提供学习支持。  相似文献   

9.
张良图 《老年教育》2009,(11):27-27
现在,“缺少资金”成为很多政府官员推卸责任的万能借口。廉租房建设不了,是因为“缺少资金”;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不足,也是因为“缺少资金”;甚至连获不了诺贝尔奖,问题也出在“缺少资金”上!我就纳了闷了,我们都发展这么多年了,GDP一直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咋还处处“缺少资金”呢?并且,既然是处处“缺少资金”,为啥我们的行政成本和“三公”消费一直居高不下呢?为啥各级党政机关的大楼越盖越豪华、公车越配越高档呢?  相似文献   

10.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如何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写好说明文?现结合课文中的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例释如下。一、定义说明。又叫“下定义”,即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个概念  相似文献   

11.
<正>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导语”部分提出:“学习本单元,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文章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方法来说明的;还要体会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本单元的课文都是说明文,学生不仅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积累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特征等知识,更重要的是实现“思维提升”,即“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在不少说明文课堂上,教师的着力点是在知识层面,  相似文献   

12.
创新说明文阅读教学需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件事,对说明文的教学知识进行专门的梳理. 这种梳理,是告诉自己应该非常熟悉教学说明文时使用的“术语”.从教师的业务水平来讲,这也叫做“知识的厚度”.它让我们有着厚实的知识背景.如: 说明的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列图表,作诠释,作引用;说明中的描摹;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程序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文中“逻辑顺序”的表现特点.  相似文献   

13.
唐利群 《湖南教育》2002,(13):52-52
搞好说明文的写作,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对技校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说它是重点,是因为技校学生走入社会后经常要用到它。比如填写个人简历,介绍商品,传授知识,回答询问,标写广告,都离不开它,其适应性特别强;说它是难点,是因为说明文跟其他文体相比比较乏味、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也很难写好。如何提高学生说明文的写作水平呢?找准说明文写作教学的突破口:学而有趣。说明文的无情节、不生动性,使学生感到枯燥厌学,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就成了说明文写作教学的首要任务。要做到这一点,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首先要…  相似文献   

14.
过去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说明文的描述甚少,在阶段目标中仅有一处:“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而人教版中选人教材的说明文也不过十来篇,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占的分数比例也并不高,所选考的材料以课外为主。因此,许多教师对于说明文阅读教学的重视并不足。此外,旧课标有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淡化文体知识”,这使许多教师对说明文阅读的教学把握不准。一般教学只停留在弄懂课文内容及课文所介绍的知识上,这样的教学由于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本原,而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运晶 《新疆教育》2013,(11):128-128
说明文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与记叙文、议论文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说明文教学不受重视,甚至被忽略,这是因为说明文一般平平实实,缺乏形象性。老师上课时,再那么一肢解,抽血去肉,剩下“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几块骨头让学生啃,结果学生只能由被动应付变为厌学说明文。另外,中学写作教学对说明文的练习也不够重视,以致不少写作能手虽能写出好的记叙文和议论文,却写不出像样的说明文。就目前三种基本文体教学来看,说明文教学是最为薄弱的环节。那么应该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我在说明文教学中’,运用下面几种教法,来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传授知识,激发兴趣,训练思维,培养阅读能力的重任。因而,要在说明文教学中体现“语文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教学。  相似文献   

17.
《尚书》中有一句话,叫做“好问则裕”,虽然只有四个字,含义倒是够深的。它生动地概括了正确的求学态度与丰富学识之间的必然联系。中学课本中的说明文,学涉百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光有语文专业方面的知识,要想教好说明文,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在这方面,我常常用“四问”自勉,以弥补不足。一问他人。师不必贤于弟子。说明文中经常涉及多种自然科学知识。当有些知识不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对于说明文的描述很少,在阶段目标中仅有一处“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语文老师往往仅就内容做点分析,或者先把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抛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些知识去套用、去阅读。使我们的说明文阅读教学变得死气沉沉、枯燥乏味。本文就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高说明文教学效率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纵观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每一册都编排了科普类课文,其中科普说明文占有一定的比例。可见,科普说明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地位独特,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科普说明文一旦进入语文教学中。它就应南“科”改姓“语”。除了达成知识目标之外,应该还有着更为重要的教学任务:激发科学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旨在介绍、解说客观事物、事理而能给读者以相应知识的文体。这种文体实用范围广,使用率高,可以说随处可见,无处不用。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高考语文考试说明”都明确要求学生“会写说明文”,“说明能把握特征,语言简明”。1983年、1993年、1996年的高考小作文都是说明文,1988年高考命题作文《习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也可写成说明文。可见无论从工作、生活、学习的需要来说,还是从升学的角度来说,高中生学会写说明文是极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