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成功测试了小行星狩猎传感器,这款红外传感器可探测对地球构成威胁的小行星。美国宇航局希望将小行星狩猎传感器部署在地球和太阳的轨道之间,大约为四倍地球到月亮之间的距离上,可发现4500万公里外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小行星狩猎传感器被命名为近地天体照相机(NEOCam),根据NASA局长查尔斯·博登介绍:“目前全球有多家机构试图观测并跟踪对地球构成威胁的小行星,NASA就是其中之一,担负起绝大多数危险级近地天体的观测任务。”  相似文献   

2.
科学家欲在月球打造"末日方舟" 6500万年前的一颗小行星撞地导致了恐龙的灭绝.许多科学家相信,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或一场失去控制的核战争,也可能足以导致人类文明的毁灭.假如人类文明在这种"末日式"灾难中被摧毁殆尽,即使地球上仍有少数幸存的人类,那么他们也将重新回到茹毛饮血的时代.因为人类在数千年历史中积累保存的所有文明知识都可能会在大灾难中"失传".  相似文献   

3.
罗斯 《知识窗》2005,(3):52-53
迄今为止,天文学家发现太空中至少有1200颗直径超过半英里的物体将来某一天可能会与地球相撞,6500万年前的一次"天地大冲撞"导致了恐龙的灭绝,而小得多的物体与地球相撞也将引发巨大的生态灾难.科学家们设计了众多"末日救地球"的方法,然而中途"拦截"杀手小行星等异想天开的主意,至今却只在好莱坞灾难电影中上演过.不过,绊截杀手小行星的梦想可能将在不久后真实上演,据悉,如果得到国际性合作,欧洲宇航局和西班牙科学家拟在5~10年后发起"堂吉诃德任务",将一艘"自杀性飞船"高速撞向一颗可能威胁地球安全的杀手小行星,让它偏离"撞地轨道",真实预演一下"末日救地球"场面.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信息》2003,(24):26-26
阳光照射在小行星表面,会产生一种微弱的“推力”,改变小行星的运行轨道。美国天文学家最近宣布,他们首次观察到了这种被称为雅科夫斯基效应的现象,这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近地小行星对地球的成胁。  相似文献   

5.
季江徽 《中国科学基金》2023,(2):262-264+266
<正>科幻片中的剧情,在2022年成为了现实。2022年9月26日,由NASA发射的DART(戏称“打他”)航天器,成功撞击距地1 100万千米的一颗小行星,并使其偏离轨道。这意味着,如果未来发现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威胁,人类将有可能有应对之计。毕竟之前有研究表明,6 5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事件直接导致了恐龙的灭绝。尽管这次撞击是一次性任务,但是它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关键数据参考,能为以后设计任何撞击小行星任务动量模型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腾讯科学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加州大学的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解决危险级近地小行星的方案,通过现成的空间技术打造一个"定向能量束"的轨道防御系统,将太阳能转换成巨大的相控阵激光束,可将面积如足球场大的小行星蒸发或者有限度地破坏,至  相似文献   

7.
科技情报站     
<正>科学家还原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当天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科学家研究了引起恐龙灭绝的小行星撞击的陨石坑,进一步确认了小行星撞击地球当天的情形。科学家在陨石坑发现了一些碳屑以及各种混合的碎石,推测这些碎石被小行星击碎后,被撞击引发的海啸倒灌混合在一起。科学家还在陨石坑周边区域发现了许多含硫矿物,可在陨石坑中却没有任何硫的踪迹。这是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后,陨石坑中  相似文献   

8.
<正>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没错。但是在地球周围还可能有一些来自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的"临时卫星"。通常情况下,这个小行星带的小行星不会与地球有任何交集,但是有一部分小行星由于轨道的原因,会跑到地球附近,并绕地球运行。科学家们曾经发现过这类小天体  相似文献   

9.
正2012年1月27日,一颗公共汽车大小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这颗名为"2012BX34"的小行星位列20颗最接近地球的小行星之首。2012年6月中旬,一颗被命名为LZ1的"大个儿"近地小行星靠近并飞越地球,但也没有对地球造成任何威胁,当时它与地球之间的最近距离只有540万千米远。  相似文献   

10.
<正>还记得去年5月"地球三兄弟"被发现时地球人的欣喜吗?现在有更大的惊喜出现了:一群科学家2月22日宣布,在"三兄弟"的同一行星系统中,有更多"地球的兄弟"被发现,它们一起凑成了"葫芦娃七兄弟"。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一个包含7个地球大小行星的系统,更重要的是,这7颗行星都可能存在水和大气层,其中3颗还位于可能存在生命的宜居带内。  相似文献   

11.
好莱坞电影中经常出现的灾难场面——小行星撞地球,在878年后将可能成为现实。2002年4月5日,美国太空总署预测到,一颗代号为1950DA的小行星将在2880年3月16日与地球相撞,此后不久,世界各国的天文台陆续预测到了这颗灾难之“星”。 面临灭顶之灾 2002年4月底,一颗1950年首次被发现的名为1950DA的小行星再次成为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科学家们根据它现在的运行轨道预测,该小行星将在878年后,即2880年3月16日与地球相撞。虽然科学家们声称相撞几率仅约为三百分之一,但这已经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了。 这颗行星与6500万…  相似文献   

12.
科苑集粹     
长什么样才会受欢迎另外的月亮叫 “克鲁特尼”月亮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对吗?或许不是这样的。1999年,科学家们发现了处在地球引力控制范围内的另外一颗小行星,其宽度为5英里,它成了地球的另一颗卫星。这颗小行星被称为“克鲁特尼”,它沿着一条马蹄形的轨道  相似文献   

13.
尹怀勤 《百科知识》2010,(21):12-14
今年9月8日和9日,两颗新发现的小行星先后与地球擦肩而过,它们与地球最近时比地球与月球平均距离(38.44万千米)还近。这不由得使人们想到,小行星会不会撞到地球?科学家是怎样看待这类现象的?人类以现在的科技水平有无办法阻止小行星对地球的撞击?  相似文献   

14.
<正>小行星是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就有一个小行星密集分布的区域,被称为小行星带。自从1801年1月1日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发现第一颗小行星——谷神星(现已被升级为矮行星),人类已经在那里观测到十几万颗小行星。小行星尤其是近地小行星非常值得人们关注,它们不仅折射太阳系的过往,也关系到人类的未来。迄今已有多个探测器对小行星进行了探测,最近的一个是2016年9月启程的。  相似文献   

15.
今日视点 “气化小行星”难道已不是科幻噱头了吗?据美国《大众科学》在线版日前一篇文章称,科学家们正试图以现有空间技术设计轨道防御系统来“气化小行星”。具体思路是将太阳能转换成庞大的相控阵激光束,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内将造成威胁的近地小行星彻底蒸发掉,或至少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从而偏转小行星的运行轨道——这有可能实现吗?  相似文献   

16.
亦德 《世界发明》2003,26(2):13-13
安全气囊有可能在某一天拯救我们这颗星球!美国科学家最近提出,如果有小行星或慧星冲向地球,可以用这些气囊轻轻推它们一把,让它们离开危险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广闻博见     
我国最大近地天体望远镜在盱眙启用我国目前最大的近地天体探测望远镜日前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基地启用。专家预计,该望远镜投入使用后,未来20年内可发现500至1000颗穿越地球轨道、有可能给地球带来危害的近地小天体。该镜为通光口径1米,球面反射镜1.2米的施密特型望远镜,具有强光力、大视角的特点。这台望远镜国内最大,在世界同类型望远镜中名列前五位。实验鼠有了人类免疫系统日本科学家宣布,他们成功地为一只老鼠进行了移植手术,使其获得了一个人类的免疫系统。使用这种实验鼠获得的研究成果将更适用于人类,将为诸如开发更安全…  相似文献   

18.
2004年8月下旬欧洲天文学家宣布发现距地球50光年的某恒星环绕轨道上有一颗环境类似地球的行星存在,这颗太阳系外的遥远行星质量大约为地球的14倍,与天王星质量差不多,是一颗由固体岩石构成的全新行星,其环绕恒星运行时也正好处在一个非常温和的轨道区域,科学家们称这颗行量为“超级地球”。美国航天局在8月31日也宣布在太阳系外发现两颗与地球有很多共同自然属性的小行星。人类一直都在努力寻找可以适合生物生长的另一地球。  相似文献   

19.
据科学家预测,2029年4月,将有一颗直径约300米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届时,它与地球的最近距离只有36万千米。由于人们担心这颗小行星会在中途改变轨道,以至与地球相撞,因此科学家们给这颗小行星取了一个可怕的名字——阿波菲斯(埃及神话中的灾难和破坏之神)。基于这种担心,英国行星学会和EADS Astrium公司共同发起了“阿波菲斯空间探索计划”,计划发射Apex探测器,解答阿波菲斯与地球的相遇将对其轨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付钟 《知识窗》2013,(2):43-43
到现在.关于世界末日的种种预言、传说已被证实纯属无稽之谈!然而,如果我们因此就认为地球是绝对安全的.那也未必。因为.科学家们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测算后发现.平均每隔十万年就会有一个体积庞大的小行星撞向地球。当人类进入21世纪后.一个新的“太空杀手”正在悄悄地向着地球飞来。它.就是直径为270米的小行星——阿波菲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