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赵兵 《视听纵横》2010,(3):37-38
记者报道先进典型人物的目的,就是要让群众认同先进典型人物的思想,尊敬先进典型人物,并向先进典型人物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记者必须在典型人物报道的真实可信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张畅 《东南传播》2018,(4):154-156
典型人物报道作为一种重要报道文体,在我国政治宣传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入新世纪,我国典型人物报道的数量和影响力比上世纪明显减弱。除却自身局限外,媒介环境、受众需求的变化均对典型人物报道效果产生影响。本文拟从"框架理论"出发,以《新闻联播》典型人物报道为研究对象,分析《新闻联播》典型人物报道的特点及理论在实践中的表现,寻求新时期我国典型人物报道的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核心阅读:典型人物报道,容易掉进"神秘化"渊薮,给读者带来"伟大、光荣、正确"的心理排斥感。典型人物报道必须"去神秘化",才能赢得读者认同并产生心理共鸣。因此,要走平民化路径,视角要多瞄准普通人,多呈现具有人性美的细节,多采用平实的报道语言。典型人物报道是彰显时代精神、引领社会舆论的重要武器。随着时代的进步,受众对典型人物报道的审读心理在改变。面对一则典型人物报道,常会有读  相似文献   

4.
典型人物报道作为唤起人们对主流价值观感知进而引发认同的重要叙事文本,在新时代"时代楷模"的报道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有关"时代楷模"王继才的报道作为典型人物报道叙事策略转变的样本,为未来典型人物报道叙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苏嵘 《青年记者》2012,(32):20-21
在典型报道中,典型人物报道尤其是正面典型人物报道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典型人物报道就代表了典型报道。典型报道"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一种特定的新闻形式,它的实质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新闻特写"。①由此定义看,典型报道隶属于"新闻"范畴。"新闻与宣传是传播属概念中的两个互相交叉的种概念",②在二者交叉区域中的信息既有新闻价值,又有宣传价值。法国哲学家雅克·埃吕尔认为:"所有带有倾向性的信息,不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都是宣传。"  相似文献   

6.
典型人物报道在讲述好故事、传播正能量中有其独特价值与意义,但在当下的新媒体时代,典型人物报道却时常遭受质疑。本文尝试为典型人物报道破解困局提供思路借鉴,提出典型人物报道须坚持宣传导向性与内容真实性的统一,遵循"其言直,其事核,不隐恶,不溢美"原则;议程构建平民化,让受众有代入感;价值认知与时代同步,凸显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张楠楠 《东南传播》2021,(12):135-137
中宣部在2021年8月31日追授孙丽美"时代楷模"称号,媒体融合时代,怎样让典型人物以更立体、更饱满的形象走进人们心灵,用典型人物的崇高精神引领时代正能量.本文结合"时代楷模"孙丽美的先进事迹报道,从用时代精神把脉典型人物、用真情实感激发心灵共振、用交互传播提升传播效果三个方面,探讨融媒体时代典型人物报道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文 《新闻实践》2012,(12):45-46
一、典型人物报道的"平民化"嬗变典型人物报道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中特有的一种人物报道形式,也是我国新闻宣传的重要形态之一。真实是典型人物报道的灵魂。在我国新闻宣传史上,曾出现过诸如焦裕禄、赖宁、孔繁森、徐虎、李素丽、任长霞、沈浩、郭明义等一大批优秀模范人物因为典型报道而为人们所熟知,并成为社会的道德标杆与价值坐标,引领  相似文献   

9.
优秀典型人物的影响是深远的,宣传各条战线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弘扬时代主旋律,是党的事业的需要,是广大民众的呼唤,也是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但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不好写,把人物写成高大全,读者不爱看,认为是假大空;写得太平了,读者又会认为很平常,没有什么可学之处。要写好典型人物的报道,就要抓住时代兴奋点,从真、细、快、平等几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党的新闻媒体,典型人物报道在宣传报道中不可或缺。一批优秀人物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走进受众心中,让受众受到震撼,思想上产生共鸣,从某种意义上讲,典型人物是时代精神的引领者。但目前,在典型人物报道与受众的需求方面尚有距离。一些媒体劳心费力推出的几千字的"长篇大论"并不能吸引受众的眼球,用概括式的、口号式的、理想主义的文字堆砌的文字大厦孤独地立在那里,收听率、收视率可想而知。在物质高度发达的今天,难道人们就不需人这些精神食粮了吗?  相似文献   

11.
典型人物是指新闻媒体报道的在一定时期或一定地区能够代表时代潮流、反映时代精神的个人或集体。典型人物报道是我国新闻事业独特而传统的形式。近两年来,中央各主要媒体在典型人物报道上积极探索和创新,2004年由中央主要媒体浓墨重彩推出的许振超、任长霞、周国知、马祖光、牛玉儒等先进典型人物,引起极大反响,典型人物报道的创新成为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成果。这对所有新闻工作者都是一种激励,也引起我们对地市报典型人物报道现状的思考。地市报典型人物报道的困惑时代在发展,对典型人物报道提出新的要求,不研究如何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就难…  相似文献   

12.
陈舒逸 《东南传播》2021,(12):28-29
近年来,顺应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H5报道方式打破了旧媒体边界,在融合新闻制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典型人物报道上,以更加自然、灵活的形式进行新闻叙事,让典型人物的新闻价值伴随着用户的"沉浸式"阅读得到有效传播.在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模式遭到发展困境的情况下,H5作为典型传播的有效路径,其创新策略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和业界重视.本文以海博TV的H 5新闻产品《最平凡又最不平凡的一天——阿美书记的最后24小时》为例,分析媒体融合背景下,典型人物报道如何以H5为依托,走出一条内容、形式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3.
人物报道在新闻报道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有着其他新闻报道不可比拟的作用影响力。改革开放初期,"高、大、全"的人物形象对人们起着榜样和示范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旧的典型人物报道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面对这种现实,新闻同仁经过不断探索意识到:人的故事、情感及精神才是典型人物报道的核心。于是,还原典型人物的本来面貌、挖掘人物个性特点逐渐成为新闻同仁的共识。同时,创新电视典型人物报道  相似文献   

14.
典型人物报道一向是我国主流媒体的强项,但是长期以来,这方面的报道局限于固有的传统模式,致使读者在看过报道后反而对典型人物产生怀疑心理。新华社"舆论引导有效性和影响力研究"课题组的问卷调查显示:68%的被调查者认为典型报道的主要问  相似文献   

15.
王田田 《军事记者》2002,(12):18-20
可敬、可信、可学,常常作为衡量典型人物报道是否成功的尺度。从一定意义上讲,可敬,是典型人物的闪光点;可信,是典型报道的立足点;可学,是典型宣传的落脚点。三者兼备,典型人物报道便具备了一定的感召力。而典型人物报道的感召力,则是典型人物报道的生命力之所在。如何增强典型人物报道的感召力?我认为要做到以下3点:找准典型人物的先进性,确保典型报道的真实性,力求典型宣传的贴近性。找准典型人物的先进性实践证明,凡是能够叫得响、立得住、产生巨大社会效应的典型人物,比如,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徐虎、李素丽等等,无…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典型人物报道在当今依然呈现出新颖的形态特征,其中透露出的报道策略以及传播技巧的嬗变,包含着丰富的"媒介信息".本文尝试以25年来的中国社会变迁为宏大背景,对国内媒体(主要指报纸)在不同历史时期典型人物报道的媒介手法改革的关键事件进行解读,通过分析代表性典型人物报道的文本特征,探寻报道文本与媒介生态的相关性,进而透视典型人物报道的发展脉络和报道策略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典型人物报道始于上个世纪40年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其源于苏联时期的"典型宣传".典型人物报道自产生之日起,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当今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到上个世纪90年代,典型人物报道却表现出式微趋势.中国人民大学陈力丹教授认为:典型人物报道的观念是文明程度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它将随着文明的发展而逐渐消亡.但也有学者认为典型人物报道在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笔者比较赞同后者观点,典型人物报道不会也不能消亡,我们只要敢于创新,改变旧有的报道手法、报道形式等,新时期典型人物报道就能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三峡晚报》下功夫抓好典型人物报道,今年推出的宜昌市民警王劲松为保护群众,与持刀歹徒浴血搏斗,用血肉之躯连挡九刀,身负重伤的先进事迹传遍荆楚,感动全国。王劲松因此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获“湖北青年”五四奖章,入围5月“中国好人榜”。作为率先报道王劲松事迹的媒体,《三峡晚报》在创新人物报道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一、在提炼“挡刀救人”精神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中国多元化发声的复杂舆论环境下,与典型人物报道盛行的英雄年代相比,诸多因素导致受传者已经发生了变化。媒体推出的"典型人物"已经无法像以前那样轻而易举就能点燃受众的激情,事实上,有些受众甚至会对"典型人物"怀有先天性抵触心理。如何让典型人物最终实现"接地气",媒体需要新的宣传技巧。  相似文献   

20.
在典型人物报道中。对典型人物报道的细节把握,于细微处见精神,可说是一个作品得以生动感人,得以升华主题的一把金钥匙。 “细节决定成败”这个话用在典型人物的拍摄报道上,一点也不为过。一个典型人物是通过一连串典型的细节来组成它的形象生命的。荣获全国新闻奖二等奖的《抢救村支书》,就是我们以电视传媒手段进行典型人物报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