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让《中国革命史》课发挥多重功能——在《中国革命史》课教学中发展和提高学生智能的实验报告辽宁省文化艺术职工大学徐跃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张虹关键词:《中国革命史》课教学《中国革命史》课在艺术院校中既是政治理论课,又是历史知识课。学生们若能真正学透它,不仅...  相似文献   

2.
由国家教委社科司组织编写、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使用的《中国革命史》统编教材的编写与修订情况,我曾于1993年初在接受《教学与研究》杂志记者采访时做了若干说明(访谈录刊于该刊1993年第2期)。因此,本文不再重复。这里拟着重就《中国革命史》统编教材的基本思路及教学重点,谈谈我个人在编写和统稿中的一些思考,供使用教材时参考。《中国革命史》统编教材应该突出的基本思路是什么?教学中又应该怎样把握能够体现基本思路的教学重点?这是教材编写过程中经常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这里所讲的“基本思路”,就是如何反映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主线。  相似文献   

3.
《中国革命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熊高(重庆交通学院)作为高校政治理论课之一的《中国革命史》,它以历史为载体,讲授动态的马列主义实践及其在中国取得的胜利,使学生了解一百多年来中国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历史进程和历史规律,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坚持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4.
中国革命史教学改革的探索中南工业大学曾长秋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精神,我校把中共党史改为中国革命史已有8年时间。这样做,不仅增加了历史的长度和宽度,而且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以中国革命史为中心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革命史教学中贯彻革命与实现现代化相统一的指导思想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朱育和我们编写《中国革命史通论》,有一条指导思想,就是把中国近代以来的革命和发展中国的生产力统一起来,把中国的革命与实现中国的现代化统一起来进行阐述。这一指导思想是根据...  相似文献   

6.
学好《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深化中国革命史教学闵庆祝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特别是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引导学生学好《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下简称邓选),是革命史教学的紧迫任务和重要课题。如何使学习邓选与深化教学结合起来,我们的...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开设中国革命史课,培养大学生具有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思想觉悟,这既是当务之急,又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在中国革命史课的教学中,在揭示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的同时,如何着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这是中国革命史课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遵照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坚持进行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的指示精神,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就这个问题谈几点体会。 (一)抓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这一主线,突出重点,充分运用具体而生动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激  相似文献   

8.
1995年,国家教委颁发了《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通知,为我们深入进行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高校政治理论课包含了中国革命史课程,根据《若干意见》第5条规定,该课程旨在进行以中国革命史为中心的近现代历史教育、优秀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培养和弘扬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艰苦奋斗精神。为此,我们探索了中国革命史课程的教学改革,重点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革新,努力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关系。现将我们在浙江医科大学影像大专班《中国革命史》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所得陈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胡占君在《中国革命史教学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原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一文中指出:中国革命史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有以下四方面作用:(一)有助于人们深刻领会和把握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革命史是一部特殊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材。其特殊性在于,它是从实践上纵向地、动态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一一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革命史在一定意义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民族化和现代化的历史,是毛…  相似文献   

10.
经过几年的探索,以《中国革命史》替换《中共党史》而作为高校学生的一门政治理论课和历史课,受到师生的欢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中国革命史》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中,有一些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才能逐步求得解决。一、认清学科性质,树立或转变教学观念认清《中国革命史》学科的性质,是树立或尽快转变教学观念的前提。我认为《中国革命史》是近现代中国人民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为争取民主革命的胜利,为走社会主义道路而革命的历史。它包括资产阶级领导的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史、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它的研究对象,是近现代中国人民革命的历史进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因此,它是一门重要的政治理论课,又属于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思想概论》与《中国革命史》两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相比较《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更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故教学中更应注意把握好与毛泽东思想产生、发展相关的基本国情,中国特色,思想核心,历史地位的教学,以充分发挥该课程素质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谈谈怎样自学《中国革命史》保定地区教育学院政史教研室聂玉宽首先,要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弄清基本历史线索,把握中国革命史发展的脉络。初学《中国革命史》.你一定会为浩繁的事件、复杂的过程、众多的人物而茫然。而有些考生连中国革命史的上下断限都不清楚,拿到课...  相似文献   

13.
浅谈《中国革命史》教学中的理论概括“尊重历史事实,重视理论概括”,这是每一位史学教育者工作中应遵循的原则。那么,怎样才能搞好《中国革命史》教学中的理论概括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一、理论概括的重要性重视理论概括,力求从史实中引出规律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革命史》是各类成人高等院校开设的马列必修课程之一。但是,在一些成人院校中却重视的不够,学员兴趣不浓,听课率差,这是在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生们对《中国革命史》的一些历史性事件、会议、人物较为了解、熟悉;另外一方面则是教师的教学手法单一,人为地把《中国革命史》教学内容仅局限在“历史事件”、“历史性会议”、“历史性人物”的老框框里。单纯地以史论史,缺乏理论高度,不能从整体上把握《中国革命史》的基本内容,这是在成人高等学校作为必修课的《中国革命史》失掉学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革命史教学大纲》(试用本)重点突出,简明扼要,针对性强,对于深化中国革命史课的教学改革,推动学科建设,有重要的意义。但也有美中不足之处,愿提出来与同行们共同切磋。一、《大纲》没有对中国革命史的定义作出明确的界定。《大纲》导言中说:“中国革命史是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这门课程的基本任务是通过中国革命历史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思想理论教育。”我认为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革命史》是在我国高等学校新开设的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其特点是通过历史教育来达到政治教育的目的。由于《中国革命史》史料丰富,人物众多,历史事件曲折,更易于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以达到联系实际、面向社会的目的。近年来,我在教学过程中系统地采用了“八个结合”的方法,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思想概论》是由原《中国革命史》转化而来的一门政治理论课程,在教学中,一要看到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史的组成部分,二有机融合、不可分割,不能离开中国的社会、党内外的思想认识诸状态;二要看到毛泽东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又有自身的不足和薄弱,带有凸凹性,应当本着求实、科学、发展的态度正确对待它;三要看到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分别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两个阶段,扬邓抑毛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8.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中国革命史的教学最根本的一条方针,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认识历史、总结历史,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革命史是对学生  相似文献   

19.
1985年起全国高等学校开设《中国革命史》这门课。在这十年的时间里,《中国革命史》作为高校理科学生一门公共必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已广泛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并在对学生进行“两史一情”、“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中发挥了其他课程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有一个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广大师生,即《中国革命史》是历史课还是政治理论课。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理解,使得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一个教学误区,即部分教师把《中国革命史》看成是单纯的历史课,或在下意识里认为就是历史课,这样在讲授中只满足于历史事  相似文献   

20.
《中国革命史》《200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政治理论考试大纲》仍以《中国革命史》内容为主,同时对应于《毛泽东思想概论》,重点是《中国革命史》与《毛泽东思想概论》相接的内容。这里,就《中国革命史》部分的主要内容作一介绍。一、新的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旧民主主义革命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华战争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2近代中国探索国家出路的斗争太平天国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