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比较法,从全球化的视角研究了体育与国家的历史关系,旨在揭示体育强国的历史内涵.古代,在东学西渐阶段,体育强国是拥有先进的并具有世界性影响力传统体育文化的世界强国;在西学东渐阶段,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相对较为落后,无法产生对他国的影响力,在先进的西方体育领域也未形成世界性影响力.近代,体育强国就是通过体育,包括西方现代体育和中国传统体育,进行民族解放、民族独立的革命.现代,在西方体育领域,体育强国就是国家强大,竞技水平一流,塑造了良好的国际体坛形象,具备了较强的国际影响力;在传统体育领域,尚未形成国际性影响力.因此,当代体育强国就是拥有先进性和世界性影响力的体育文化、综合国力世界一流的国家.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际角色转变与非奥运项目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国际角色的转变,使我国在国际体育事务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新的历史时期,中国要实现由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转变,需要及时调整工作重心,促进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非奥运项目国内群众参与广泛、世界重视程度逐渐加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实现体育强国的重要环节.通过完善举国体制,协调奥运项目和非奥运项目的发展策略、优化项目结构、培育科技体育市场、提高社会影响力和参与程度等方式,积极为群众提供丰富的活动项目和参与机会,早日实现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3.
体育强国的软实力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强国应该是各项体育事业发展水平一流,并且在国内、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国家.软实力视角下的体育强国就是在体育文化吸引力、体育价值观吸引力、体育体制吸引力、塑造体育国际规则和国际形象等体育软实力方面,对内影响体育发展潜力、对外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提升体育强国软实力的途径,包括体育价值观、体育文化精神在内的我国体育文化实力,通过国际、国内的重大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来提升我国体育软实力,争取国际体坛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肖杰 《体育与科学》2012,33(2):91-94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文化软实力决定了一个国家的自信与尊严,更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真实国力和未来发展的路途。由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标涉及三个方面,即国家形象的国际亲和力,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以及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所以,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体育强国的构建,在展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提升国家形象的亲和力,扩大中华体育文化影响力;在提高体育文化产业的国家竞争力,提供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在促进我国体育强国综合实力的增强与提升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13届劳伦斯世界体育奖获奖项目与国家的分布,镜鉴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之路。认为:我国竞技体育硬实力不足,优势项目缺乏国际性,特色项目全球推广乏力,现有的竞技体育体制束缚了主流项目的普及是我国实现竞技体育强国的主要障碍。提高竞技体育软实力和发展青少年体育是走向竞技体育强国的坚强基石,应探索多元化的竞技体育发展道路,增强国际体育文化影响力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强化中国体育软实力可选方案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问题提出:中国在世界体坛缺乏文化影响力和应有的话语权 北京奥运会闭幕前一天,中国代表团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宣称:中国还不是体育强国.此语引来颇多不解:中国在本届奥运会金牌榜上已是遥不可及的第一名,中国不是体育强国,谁是体育强国?  相似文献   

7.
从二战后国际体育大发展的现象入手,对其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解析其对新时期中国国际体育发展战略的启示,认为中国应制定新的国际体育发展战略,为中国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服务,为建设体育强国服务,为构建和谐世界服务.  相似文献   

8.
采用历史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从项目入手对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规律、时代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体育文化多元共享新理念.研究认为,1)体育文化国际传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体育文化传播力与国家综合实力呈正相关;成功的体育文化国际传播都是主动调适自己以适应外部环境的结果.强有力的推动者能够促进体育文化国际传播;体育文化国际传播有必要充分利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不断的创新是体育文化国际传播成功的关键因素.2)17世纪英国体育文化国际传播整体上处于自然传播的状态;18世纪由于世界格局的变迁,主动的、积极的文化传播策略成为时代特点;19世纪最后30年,美国借助于经济和宗教的力量将体育文化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20世纪中叶以后世界体育文化国际传播开始朝着“文化”的思路转移.3)从少林功夫和太极拳文化国际传播的案例中可以看出,中国体育文化国际传播正经历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变过程,不同的项目类别表现出各具特色的传播模式.4)建立在中国、世界和体育3个维度的坚实基础上,有必要提出体育文化多元共享理念.  相似文献   

9.
体育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一直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体育为生产、国防和国民健康服务;体育开辟了新中国对外交往的新局面,维护和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改革开放30年里,中国体育在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繁荣、丰富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诸多方面起着越来越独特的作用。体育作用于政治的影响力发生重大转变,体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新增长点,体育文化交流日益增强。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在由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发展目标指导下,也必将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呈现新的定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竞技体育未来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中国竞技体育不断发展的形势以及备战伦敦奥运的需求,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促进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是对我国体育事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向未来的科学定位,是对竞技体育未来发展战略目标、理念、实施机制再次革新与重估的导航.在这种背景下,竞技体育应该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理念,实施机制上应该继续保持并提高发展水平,坚持与完善"举国体制"、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走体育科技创新之路,加快融入国际体育社会和世界体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奥林匹克运动新格局及其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焕禹  何荣  刘静  徐箐 《体育科研》2004,25(6):11-14
运用体育学、逻辑学、社会学的原理,对雅典奥运会进行回顾总结,从雅典奥运会各体育诸强的表现来对赛会结束后形成的世界体育新格局进行剖析,对亚洲体育在世界体坛的异军突起给予充分说明。同时还分析指出,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它不可避免的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危机。  相似文献   

12.
国际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及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90年代以来,由于体育职业化、商业化以及电视媒体广泛介入的影响,国际竞技体育从管理、竞赛、训练等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成为百年现代体育史中发展变化最快的时期,对各国的竞技体育政策也带来深刻影响。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已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该文从竞技体育的强化管理、优化训练、项目布局、人才流动、世界竞技体育实力格局分析、奥运会发展、运动项目和赛制变化情况及其影响、科学训练及当前重点研究领域和热点、体育产业特别是项目产业和竞赛产业的发展等角度,探讨了世纪之交国际竞技体育发展的几个主要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世界田径锦标赛作为全球顶级田径赛事之一,其竞争格局可以反映出当今世界田坛的发展与变化。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特尔菲和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第13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奖牌分布、金(奖)牌区域归属、运动成绩及我国田径运动员的竞技实力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世界田坛竞争格局仍不平衡;金(奖)牌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各大洲优势项群各不相同;赛事运动成绩整体趋于平淡;中国田径队创世锦赛18年最佳战绩.但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不强.与世界田径强国仍存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竞技体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中国取得了空前的成绩,不仅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同时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中国从没有专业的运动队到恢复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从许海峰的第一块奥运金牌到北京奥运的金牌第一。在这60年间,中国竞技体育稳步发展,发挥举国上下的力量,已经追赶上世界体育强国,甚至在某方面已经超越了世界体育强国,因此,中国竞技体育的赶超式发展,已经不适合现在我国竞技体育的现状需求。  相似文献   

15.
美国大学竞技体育发展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大学实行高等教育和竞技体育教育等同发展的原则,保证了美国大学生在接受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基础上,接受全面的竞技体育教育,做到科学素质、人文精神及健康体魄三者兼备,同时培养了大批世界一流运动员.我国大学竞技体育游离于教育之外,其发展水平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虽然中关两国政治和教育体制不同,但美国大学竞技体育方面的独特理念以及组织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development of an academic precariat and its impact on sport history. It discusses the author’s own experiences as a sport historian and the impact of academic unemployment on a generation of would-be sport historians. It argues that not only is there an academic precariat within sport history but that this is the resul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Externally it reflects the challenges to the academy from market reforms and the neo-liberalization of the academic world, and internally it reflects the failure of senior academics to resist those reforms thereby allowing junior colleagues to take the full force of their impact. The result is a lost generation of sport historians.  相似文献   

17.
The 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are designed to survey productive fields of a contemporary directed history of sport in a heuristic way. These comments represent a resolute plea for an in-depth interdisciplinary access to sport whereby in particular a hermeneutic perspective is seen as being productive. The main question on the meaning which reaches out beyond the performative completion of a sport activity contains an interdisciplinary cultural scientific programme, which must pay equal attention to the historical prerequisites of the narrative form and the medial constitution of such a generation of importance. Historians have also recently turned their attention to the cultural powers of sport. Classical questions on the functionalisation of sport by politics still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contemporary history.  相似文献   

18.
体育强国、竞技体育强国、大众体育强国内涵的诠释与评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针对我国奥运军团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的辉煌成绩,对我国是否已成为体育强围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在对文献资料进行全面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体育强国"与"竞技体育强国"和"大众体育强国"是三个不同层次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北京奥运会后,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竞技体育强国"之一,但目前还称不上是名副其实的"体育强国"和"大众体育强国".  相似文献   

19.
《Sport in History》2013,33(2):195-196
This article, which is based on original archival and press research, examines the origins of the Cold Wa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ort in the post-war occupied zones of Germany. Both the western Allies and Soviet communist victors claimed that they wished to use sport to help establish ‘democracy’ in Germany. However, their conceptions of ‘democracy’ were diametrically opposed and each side used the sporting press to caricature and criticise the other. In the Soviet zone, sports reporting portrayed the West as elitist, professional in their ‘Taylorist’ methods and nationalist in outlook. Reversing their former hostility to the Olympic movement, the Soviet-controlled German sports press argued that only socialist sport could deliver true amateur ‘Olympic’ sport by democratising athletics for the masses. The occupying Allied powers made up of Britain, France and the United States were united in their rejection of unproven claims of Soviet superiority and denounced the ‘undemocratic’ controls imposed by the Soviets across Eastern Europe. The holding of the Olympic Games in London in the summer of 1948 as Cold War tensions increased provides a focus for these divergent views, throwing new light on the political role of the reporting of sport and of the sporting press in post-war Germany.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体育公共产品的发展历程:孙中山三民主义时期,反帝反封建是当时的主要任务,政府无暇顾及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体育事业的发展缓慢;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体育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下实行的是完全国家供给模式,它是部队体育体制的延伸和借鉴前苏联体育管理体制,这一时期体育公共产品的发展为中国进入世界体育强国奠定了基础;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阻碍社会生产力的旧体制,体育公共产品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值此《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制定的新时期,依据"十一五"规划整理出中国体育公共产品领域的发展目标,以指引体育事业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