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高中生物新教材 (选修 )中“学习细菌培养的基本技术”实验是高中生物中环节最多、操作最复杂的实验之一 ,该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防止杂菌污染。新教材对操作步骤虽作了较详细、准确的描述 ,但限于篇幅仍不免出现一些遗漏或偏差。笔者根据多年微生物培养经验 ,就影响本实验成功的几个关键环节作一些细节性补充和改进。1 培养基的灭菌1 1 冷空气的排除 高压蒸气灭菌必须排尽锅内冷空气 ,否则会产生假性蒸气压 ,使锅内实际温度低于压力表上指示的温度 ,导致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排除冷空气的方法有两种 :集中排气法和逐步排气法。前者即新教…  相似文献   

2.
1.我们通常说的冷空气就是寒潮吗?冬季常常会从广播中听到这样的天气预报“:北方一股较强的冷空气正在南下,预计从明天上午起,我市将受其影响。”。这里的“一股较强的冷空气”一般就是寒潮,为何说一般就是寒潮呢?是因为寒潮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具体地说: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48小时内降温10℃以上,最低气温在4℃以下,(春秋季则改为江淮地区最低气温≤4℃)并且陆上伴有5 ̄7级大风,海上伴有6 ̄8级大风,就可视为寒潮发生。由此可见,冷空气不一定就是寒潮,冷空气要达到一定标准方可称之为寒潮。2.寒潮为何多出现在秋末冬初、冬末和…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分析了影响云南春季冷空气的环流形势,概括出形成云南“倒春寒”天气的三种环流状况,得出了对“倒春寒”预报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正>什么是静稳天气呢?我们先从字面上来理解,“静”就是“平静”,主要是指水平方向风速小;“稳”就是“稳定”,主要是指垂直方向的大气层结比较稳定,低层是重的冷空气,上面是轻的热空气。从水平方向上来讲,无风或风很小,大气的水平运动不明显;从垂直方向来讲,下层空气冷而且沉,上层空气热而且轻,难以产生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垂直方向的对流循环。因此,静稳天气就是指近地面层大气水平和垂直运动都比较小的天气。  相似文献   

5.
2012年6月18日下午咸阳地区的旬邑县、彬县发生冰雹天气的大尺度背景是中高纬的低槽东移,槽后偏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南下,与从四川至河套的偏南暖湿气流在关中北部交汇,触发了对流的产生。通过对雷达回波分析,发现冰雹天气的发生有典型的“弓形”回波特征;基本径向速度场上出现辐合,低层有明显风切变有利于冰雹云发展;降雹前,VIL值会出现持续跃增,其值达到最大后地面开始出现冰雹。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物教学》2005,(12):56-56
<正> 雾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的凝结现象。雾的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充沛,二是地面气温低。秋冬季节,由于北方来的冷空气与南方来的暖湿空气经常在我国大陆交绥,在其交界处极易出现雨雾蒙蒙的天气。雾像一把“双刃剑”,于无声处给人们带来不少危害。雾是交通运输的“无情杀手”。出现浓雾时,眼前白茫茫,能见度很差,有时只能看到几米、几十米远的地方,使近地面阴霾低沉,视野模糊不清,这样的大雾,对高速公路来说,被称为无情杀手一点也不过分。据统计,高速公路上因雾等恶劣天气造成的交通事故,大约占总事故的1/4左右。对于航空,更是如此,为了旅客安全,遇有大雾天气,不得不关闭机场。据历史资料统计,国内航班因雾影响而不能正常起降的  相似文献   

7.
一、规范是语言的本质 1.语言的准确性 例如在描述天气系统,讲“气压”用“高压”和“低压”,而谈及“气流”则用“气旋”和“反气旋”,两者不能混淆。又如讲锋面系统,暖锋是“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锋则用“暖气团被迫抬升到冷气团之上”表述,一个是主动的“爬”,一个是被动的“抬”,教师应予以强调。  相似文献   

8.
刘翎 《湖南教育》2003,(23):39-39
《艺术》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将美术与音乐融合到了一起。好的音乐就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好的美术作品又宛如一支美妙的乐曲,将这一切完美的结合到一起,《艺术》课便更生动、感人、多姿多彩。动画引趣。小学生好奇心强,易于感受生动、形象的材料,根据这些心理特点,在艺术课上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取得突出的课堂效果。在《有趣的天气图标》一课中,我设计的CAI课件中有一个可爱的青蛙“嘟嘟”。“嘟嘟”以导游的身份出现,带领同学们参观天气王国,认识天气王国中的成员,并与之交朋友。在参观的过程中,大家遭遇了大雨和小雨“无声”的洗礼;对…  相似文献   

9.
马涛 《小读者》2011,(11):49-49
秋季.太阳的直射点移出北半球.大地获得的光热逐渐减少.太平洋上的冷空气势力开始逐渐增强.暖空气势力慢慢减弱。当冷空气南下与我国北方的暖空气相遇形成降水后.冷空气取代了暖空气的位置.气温开始逐渐下降.天气逐渐变得寒冷。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别常见天气符号,读懂卫星云图,初步学会预报天气;了解天气、气候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能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学会安排不同天气下的户外活动。  相似文献   

11.
寒假到了,我暗暗高兴了一阵。天气实在太冷,冷空气肆无忌惮地游荡在每个角落。于是我打算过“蜗居”生活,每天美美地吃了睡、睡了吃。表姐逗我说,说得好听点,你就是“懒羊羊”,说得难听点,你就是“一头猪”。  相似文献   

12.
沙尘暴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地表土地沙漠化,加上春季干旱少雨,所以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3、4月份扬尘天气明显增多.特别是2002年3月26日至28日,南下的冷空气所带来的大风,席卷了我国从新疆到沿海的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了罕见的沙尘暴天气.北京地区沙尘暴严重时,最大风速达到12m/s,同时有大量的微粒悬浮在空中.  相似文献   

13.
由天气或气候原因所造成的疾病统称为“气象病”。为什么晚秋至冬季的“气象病”危害最甚呢?其罪魁祸首是“锋面活动”。气象专家介绍,这是由于随着秋天的到来,北方冷空气一次接一次地向南进发,而且越南越频繁,越来越强大。每次冷空气南侵的前沿就是气象上所说的锋面,是冷、暖气团间的交接面。在锋面附近,气象要素和天气变化非常剧烈,特别是晚秋至冬季这段时间,由于北方强冷空气和寒潮不断南侵,锋面活动十分频繁,这祥就很容易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克山病等心血管病发作。因为锋面活动不但能使人和动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引起血管运动反应改变,增  相似文献   

14.
张骏 《科学课》2009,(2):22-23
(本内容取自《关心天气》单元。) 教学目标 1.知道可以用气温、湿度、降水量、气压、风力、风向等来描述天气。2.知道了解天气情况的常用途径。3.能够自己设计符号来表达天气情况,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4.意识到天气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1.积累描述天气的单词,学习用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in…?询问某地某季节的天气情况,了解各地的天气,并能简单表述天气状况,能运用已有语言描述在什么样的天气里能做什么样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 1.在体验性活动基础上知道流动的空气形成风;借助“风的形成模拟实验”认识到自然界的风是在空气有冷热差别的条件下形成的——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就形成了风。  相似文献   

17.
对于过度肥胖者来说,秋与冬正是减轻“超重”之最佳时机。在寒冷空气中进行体育活动,比在温暖天气中更易减轻体重,即使在冷空气环境中仅仅进行呼吸运动,也会消耗掉较多的热量。据研究指出:在20℃环境中呼吸1小时,可损失8卡热量;在-4℃时,可损失热量达16  相似文献   

18.
具体翔实,言之有物,是写好一篇文章最基本、最主要的要求。请同学们将下面两句概括性的语句,化为具体、生动的描述: 1.今天天气真热。 注意:描述中尽量不出现“热”字。 2.这只小狗可爱极了。 注意:尽量不出现“可爱”二字。  相似文献   

19.
一、如何理解“时”首先,任何一个天气系统都是大气环流中相对独立的系统,其生存时间一般较短,教学中应突出因时而异。如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频繁受到冷锋南下侵袭,出现大风低温雨雪天气;5月~6月又受准静止锋影响,常为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7月~8月则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常出现高温闷热的“伏旱”天气;8月~9月又可能受强热带气旋影响而出现大风、暴雨天气。其次,天气系统的生长、移动和消亡是依时而行的,教学中应突出天气过程分析。以冷锋过境为例(图1),就可将其分为三种时态:①将来时(A地),冷锋即将过境,目…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生物选修教材P 94“学习细菌培养的基本技术”实验中 ,有两个疑点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迁移带来一些障碍 ,本人现对这两个疑点作如下解释 :1 本实验有这样一道讨论题 :在高压蒸气灭菌开始前 ,为什么要将灭菌锅内的冷空气排尽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通过反面举例引导启发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