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2005年3月,一个乍暖还寒的早晨,滕州市档案局(馆)接待了一个六十多岁的农妇和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听农妇介绍:她叫刘贵兰,是木石镇沂南村村民。她父亲刘旺才在1956年“二次土改”时被划为“漏网地主”,在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去世。她有两个儿子, 大儿子高扬,因家庭成份是地主,始终没有说上媳妇,到现在还是光棍一个。跟她来的这一个是小儿子高明,他的命比他哥好,赶上了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不唯成份论”,  相似文献   

2.
徐华 《新闻传播》2008,(5):17-20
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37岁农妇李传梅的名字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迅速从《深圳特区报》传向全国、从一名只有小学文化的普通村妇成为感动中国大江南北的平民英雄。 这位被人称为“当代孝媳”、“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农妇”一时间成了全国闻名的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3.
王增勤 《新闻世界》2005,(12):35-36
爱子落难,盲农妇请律师讨赔偿埋下大祸患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蔡堂镇苏双楼村,今年52岁的魏月莺可算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她一向心直口快,老爱干些“铲不平”的闲事儿,再加上与生俱来的大嗓门,大伙儿给她起了个稚号叫“魏大炮”。  相似文献   

4.
某报曾刊登一篇《香港钻石劫案宣判》的长篇通讯。说的是2002年7月17日香港铜锣湾发生的一起震惊粤港的钻石抢劫案破获和宣判的过程。通讯的最后一个小标题是《“美女大盗”被判无期》。在这起抢劫大案中,主谋是一个叫董敏芝的女子,文章所称“美女大盗”即指此人。文章说:“董敏芝今年36岁,扎着两个小辫,穿着T恤和牛仔裤,就像20岁刚出头的清纯少女。”同时,还配发了董敏芝的一幅大照片。在对董敏芝的介绍中,只是说她“长得年轻些,像20岁出头的清纯少女,像个弱女子”。没有说她美在哪里。再看她的照片,确实是柔弱清瘦,但看不出她有多美。此…  相似文献   

5.
张曾 《新闻世界》2005,(11):23-25
她是一名荣誉满身的世界冠军,21岁征战欧洲一举成名;她是一个“大玩家”,30年痴迷“玩枪”,“玩”出了27块国家级以上金牌;她是一个桃李满天下的军校女教头,5年调教出1000名“百步穿杨”的神枪手;  相似文献   

6.
在1996年12月一个冬日晴朗的早晨,记者看到了这样的场面:距古城西安50多公里的陕西省三原县东周村,一群孩子团团围住了陕西回归研究会的秘书长张淑琴,喜滋滋地从她手里拿走了玩具熊,洋娃娃等许多玩具。这群围着张淑琴的孩子,有30多个,大的15岁,小的4岁,都是半年前建成的陕西首家“回归儿童村”的成员。作为一个专门收养正在服刑的劳教人员于女的机构,这个有着一千多平方米宽敞宿舍和活动场所的“儿童村”在中国是第一个。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听到李欣频的名字是2011年,在朋友的推荐下买了她的一本《诚品副作用》,阅读之后大为心折:原来文案竟然也可以在商业之上构筑出文学美感!出于编辑的职业习惯,我开始在网上搜索作者的相关信息,才发现李欣频原来是一个如此精彩的人物:她19岁时成为台湾诚品书店的御用文案、她每天阅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她最多时一年举办一百多场讲座、她旅行过40多个国家和地区……她的称号更是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文案天后、创意作家、北大讲师、旅行家、创意生活家……而在看过她的一些专访及照片后,我想,李欣频在生活中一定是一个极具女王范儿且个性高傲的人.  相似文献   

8.
男女的事     
《出版经济》2006,(3):44
双红现在快四十岁了,谁给她钱她就跟谁睡,她丈夫很老实,不管她.她婆婆九十多岁了,跟毛主席一年生的(注,此为木珍所误),耳朵特别聋,听不见打雷,从土改到1976年,只听见打一个雷.  相似文献   

9.
“套近乎”一词不乏有些贬义,但在采访中,它还挺管用。初学采访时,我不善于“套近乎”一找到采访对象,掏出本子就提问。结果是欲速则不达。 1980年,我参加地方新闻集训班。在上采访课时,老师给我们讲斯诺夫人海伦·福士德·斯诺的采访经验,使我深受启示:1937年4月,她第一次到延安去找毛主席采访,一见面就从笔记本中取出一张照片,递给毛主席说:“我早就从这张照片中认识你了。这是斯诺给你照的。”这样一“套近乎”,使她和毛主席象老朋友似地交谈起来。1978年,她在西安采访王震,见面就说:“我记得我们俩是同年的。我在延安的时候是28岁,现在72岁了,你是不是72岁呢?”又是一个“套近乎”,不仅把她和王震自然地联系起来了,而且一下就缩短了他们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社会处境的再现:一个弱势群体的媒体投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0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重庆视察路过云阳县龙泉村时,农妇熊德明“向总理说了实话”,反映她丈夫的2300元工钱被拖欠。温家宝当即指示地方政府要解决好拖欠民工工资问题,六个小时之内她就拿到了拖欠的工钱。这起事件将“总理”、“农民工”和“工资拖欠”三个关键词以相当富  相似文献   

11.
一 2003年“非典”时,哈妮13岁.她因为未知的信息惶惶不安,直到在电视上看到身穿厚厚的防护服在病房采访的记者.她因此暗暗确立了自己的记者梦.那时她是中学的小记者,曾跟报社记者去采访一个重病患者,还为他在报纸上募捐筹款.她觉得,记者很崇高,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2.
王丽 《档案时空》2015,(7):25-28
14岁下南洋,幸遇两位历史名人 今年98岁的欧阳焕燕,如今由50岁的侄子赡养,在老家广东顺德市均安一栋二层老房子里安度晚年. 她说自己出生在一个贫困农家,因父亲早逝,9个兄弟姐妹最后只活了6人.“那时候穷啊,没办法!”为帮家里赚钱,14岁她便随表姐去了新加坡,之后她的两位双胞胎姐姐欧阳焕容、欧阳焕菘也先后“自梳”出洋.远赴南洋来到当地富裕人家做妈姐(女佣).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2月27日,河南省西峡县农妇李成会用毒药将6岁的脑瘫女儿毒死.今年7月3日,李成会收到了南阳市中院一审判处其有期徒刑13年的判决书.  相似文献   

14.
在西沙,有一个仅有八百余册图书、一名图书管理员的图书馆,她就是“海岛图书馆”。如今,回首守卫西沙两年多的时间里与“海岛图书馆”的朝朝暮暮,心里有种莫名的感动。是她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是她把我领进了写作的课堂,是她圆了我的军事记者梦!  相似文献   

15.
白芳礼,有一个斯文的名字,活到93岁高龄,一定是位懂得颐养天年的大家,一定有长寿的“养生经”. 错了.白芳礼一生蹬三轮车为生,1986年74岁时才歇下脚,打算回河北沧县故乡养老.看到一些穷孩子上不起学荒废青春,他又返回天津上路了,不分昼夜奔波在街头巷尾.这一蹬,蹬到了2000年88岁,14年蹬出了30多万元,圆了300名寒门学子的梦,还建了一所“白芳礼小学”.  相似文献   

16.
书法家余精强,是怎么样的人呢? 农妇黄道婆出身卑微,生命却永恒。为什么?她有一个追求的人生,创造了一个永恒的精神财富。在这,我不敢说余老创造了一个永恒的生命,但我敢说,在他的人生旅程中,充满了不懈追求和创造。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以来,"板凳妈妈"许月华成为媒体"明星".她先后为300多名孤残孩子送去拳拳母爱,用两条板凳走出了一道美丽绝伦的人生道路.她也因此多次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等诸多荣誉. 立意:让人物特质契合时代需求 许月华是湖南省湘潭市福利院的供养对象.她命途多舛,幼年时父母先后病故,7岁时就以拾破烂为生.12岁那年在铁道上拾煤渣时饿晕在铁轨上,被火车碾断双腿,从此只剩下了臀部以上的半截身子.  相似文献   

18.
今年清明上坟时 ,我对太婆讲的第一句话是 :“太婆 ,我给那个您叫‘正大’的节目组投稿了 ,我把您的故事告诉他们了。”太婆本是住在乡下浒墅关的 ,在她80岁生日那天 ,被接到城里住。从那时她才知道城里有电视 ,而她第一次看的节目就是《正大综艺》。那是周日下午4点的复播 ,她在看的时候将4点钟吃点心的时间也忘了 ,而且还不许别人同她讲话。以后的每周日下午4点钟 ,太婆总会用拐杖在地上敲敲 ,来引起我们的注意 ,然后轻轻地说 :“囡囡 ,帮我开开电视 ,我要看‘正大’了。”于是就又是一动不动地在电视前坐一个半小时。随着年岁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正出生于1919年的翻译家杨苡先生,已届百岁期颐之年。她是目前健在者中,认识巴金时间最长久的一位文化老友。可是,在写到巴金朋友圈的不少文章中,却多不见杨苡的名字。我不解地寻思着,可结论只有一个,杨苡太低调了,低到不易被人注目。但自从1936她与巴金开始通信联系起,至今已83年,她一直称巴金为"先生"。鼓足勇气致信巴金那一年,17岁的杨苡还是一个中学生,她给巴金写了平生第  相似文献   

20.
梧槐 《新闻世界》2005,(1):44-46
“嫉妒”竟导致一起恶性毁容案件的发生:一名高三女生只因同学比自己漂亮、成绩好,便在夜里用浓硫酸泼向女同学,致使该同学面部、颈部、左耳等多处严重烧伤,经法医鉴定伤情构成重伤。2004年11月24日,因犯故意伤害罪,年仅18岁的她在河南信阳被执行死刑。一个花季生命结束了,“嫉妒”不仅给同学造成终身伤害,也断送了她自己的美好前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