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蒙元统治者为了利用与规范道教,在着力扶助张留孙建立官方政治化道教——玄教的同时,让张留孙参与国家政治事务,使之成为政治化道士。张留孙秉持龙虎山天师道传统的"黄老政治"思想,积极劝导蒙元统治者施行黄老政治,并由此和蒙元统治者展开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张留孙的思想与行为赋予了玄教浓厚的政治化特色,而蒙元统治者也利用玄教比较有效地实施了自己的宗教政治。  相似文献   

2.
胡友平 《考试周刊》2008,(25):232-233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故其历来有着较为广泛的社会基础.明建国后道教成为朝廷确定的官方宗教,并得到长足发展,这与明代统治者的崇道等政治背景是密不可分的.明代道教的发展与政治密切结合,形成了明代道教发展的独特特征.本文重点论述了明代道教发展的表现和特征,以及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3.
论唐代女冠诗人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是道教发展较为充分的时代,这一时期几位著名的女诗人都是女冠。唐代统治者对道教的优惠政策和道教教义改变了入道女冠的生活和观念,女冠诗人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女性意识。其女性意识在争取情爱自由中得以回复,在对社会平等地位的期盼中、在对社会政治的评价中充分地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两汉时期,灾异论成为正统的神学思想,这对统治者是把双刃剑。随着灾异现象的频繁发生,诸多皇帝多次发布罪己诏,仍不能消弭天子与上天的紧张关系,导致民众乃至统治者对现实政权的合法性产生怀疑。进而大规模的原始道教运动登上政治的舞台,道教徒们由进谏变为代替,使得天子的通天权在民间丧失,各方纷纷争夺,曹操作为后起之秀,曾多次与太平道、五斗米道进行接触,表现出不同常人的行为,曹操似乎理解道教,或者说曹操是具有原始道教信仰的。  相似文献   

5.
丘处机是金末元初中国道教的里程碑人物,其修道经历在全真道诸子中独树一帜。丘处机曾数次登临崂山布道、题诗,以其道界名望和道教学识推动全真教传入崂山,对元代崂山道教的勃兴具有历史性贡献。丘处机高举三教合一的旗帜,融摄儒家和佛教思想,促进了中国传统道教的变革。丘处机对金、南宋和蒙元不同统治集团的情感取舍,是出于全真道的政治选择,统治者的扶持客观上刺激并促进了全真道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道教的发展在金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出现了全真、大道、太一等新教派;道徒人数众多,“虽十庐之邑,必有香火一席之奉”;跨越了民族界限,从汉族发展到女真、契丹等少数民族,成为多民族的宗教;传教地区从汉族为主的中原地区,扩展到东北、西北等少数民族居住地区。道教为什么能在女真贵族统治下获得如此的发展?它与女真统治者是什么关系?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本文拟对此加以初步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7.
在隋唐至明清时期的笔记小说中,"茅山道士"的形象经历了一个从以正面角色为主到几乎完全成为负面角色的漫长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与历朝统治者对待道教的不同态度以及道教中各个派别的发展历史息息相关,尤其是与茅山上清派自身的兴衰起伏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明朝一代,可以说是武当道教在其历史上的全盛.辉煌时代.其宗教地位被明朝统治者推崇到了中国宗教史上登峰造极的地步.为此,整个时代对武当道教付出的开支举史少有,庞大得惊人.  相似文献   

9.
政治与宗教在我国历史上有如一对孪生兄弟 ,统治者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扶持宗教 ,宗教为政治服务 ,政治又为宗教尤其是道佛两教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社会环境。唐武则天时期 ,继泰山封禅后 ,嵩山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 ,武则天的推崇 ,成功实现了嵩山封禅 ,道教、佛教极为兴盛。此后 ,嵩山的地位大大提升。  相似文献   

10.
佛教传入我国后.经历了依附儒道而又与之相互吸收、对立、融合的过程。道教和佛教作为统治者巩固统治的思想工具.其兴盛与衰微的直接原因还是封建王朝上层统治者的崇抑策略。唐前期王朝对佛道采取了不同的政策.高祖太宗兼容并蓄.则天极力崇佛.玄宗醉心道教.大多导源于他们的政治功利.当然与其个人信仰亦有一定关系。佛道斗争的同时,也伴随着融合趋势.至宋明时.终于形成融儒、道、佛为一体的理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唐代以道教为国教,为弘扬道教,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推崇道教的措施,道举乃是其中的一种。道举制度作为唐代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唐代崇道的重要措施,它的兴衰反映了道教在唐代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2.
唐朝是道教发展的一个高潮时期,统治者利用道教强化唐王朝神授的观念,又与民休息以恢复生产。此时道经在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是中国其它封建王朝所不曾有过的一段教育制度史。  相似文献   

13.
清真之美是盛唐诗人普遍的审美趋向,不仅反映在诗歌创作中,也反映在诗歌理论上,这和盛唐时期统治者的提倡,文人心态以及道教、道家思想的繁荣发展和广泛传播密切相关.这是只有到了盛唐才有的如此普遍的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14.
在北魏平城时期,宗教与民族关系密切相关。北魏结束了五胡十六国的动乱局面,一统黄河流域,但其境内民族众多,矛盾复杂。统治阶级不仅需要树立正统形象,取得合法统治地位,还要缓和内部民族关系,维护政权稳定。道教和佛教乘机而入,与北魏政治密切结合。统治者利用道教取得了合法统治权,缓和了胡汉关系;佛教在统治阶级的支持下迅速扩展,加强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但也引发了民族矛盾和斗争。北魏平城时期道教和佛教的大发展,各种宗教组织的产生,把不同民族的人们汇集到同一种信仰下,带动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消除民族隔阂,产生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15.
谭峭及其《化书》在中国道教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事实阐明五代时谭峭与谭紫霄为同一人,他的著作《化书》不仅是道教的重要经典,也是一部重要的治国方略,提出统治者应用道化、术化、德化、仁化、食化、俭化,使社会向良性发展转化,实现天下太平,构建一个经济上均平、政治上公正、思想上宽容的节俭型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神道教是日本民族宗教。在原始宗教信仰基础上,吸收中国文化和宗教而成。在统治者扶持下长期为法定宗教、国教,并与政治、教育一体化,在历史上发生过重大影响。神道教崇拜皇太阳神为首的诸多神灵,它缺乏宗教典籍和系统教义学说,宗教生活也停留在礼拜与祭祀为主的阶段。但政治色彩十分强烈,崇尚武力,赞美战争。明治维新时出现的靖国神社,祀奉历代战争亡灵。日本一些侵略扩张分子贼心不死,又慑于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于是把朝拜靖国神社当作探测政治气候的气球。世界人民对此必须保持足够警惕。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是政权大分裂的时代,在思想上佛、道教等宗教流行,玄学思想兴起繁荣,儒学中衰。但作为儒家学说重要组成部分的礼说却得到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为统治者论证政权合法性提供依据。这种情况在郊祀礼制中表现尤为明显。郑玄和王肃二人在郊祀礼说的某些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统治者在郊祀礼制的制定上于郑、王学说之间徘徊,取其利于统治的部分用于郊祀。  相似文献   

18.
道教对唐代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君臣之道理论、道教的政治理性、御史监察制度和道教与唐代政治的关系调适上。本文从道教与唐代政治关系的视域进行分析,它将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唐代政治清明和臣子的力谏精神。  相似文献   

19.
明代辽王在荆州的崇道活动与其政治命运密切相关。辽藩在经历了从受宠到被猜忌的过程中,与道教结下了极深的渊源。道教帮助第一代辽王逃离了政治压迫,但也恰恰是道教致使末代辽王覆灭,成了儒家精英对抗明世宗宗教信仰的政治牺牲品。末代辽王朱宪以其天资卓异,谙熟玄理,于佞道之世宗时深受宠幸;世宗晏驾,登基之穆宗一反前朝亲近道教之举,对因奉道而宠之人加以打击,朱宪即由此劫而遭废黜。废辽事件虽与朱宪本人恣行放纵的个性有关,但对其治罪却是一起政治迫害。辽藩之政敌借儒生官民对明世宗奉道的仇视,进而栽赃陷害宪,罗织罪名,甚至诬陷其谋反,宪遂成儒家精英对抗明世宗宗教信仰的政治牺牲品。与此同时,辽藩的崇道活动对其封地荆州的道教传统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宗教与旅游一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从印度传进来的佛教一开始就是通过僧人云游而传播的 ,道教的修炼场所后来也大多成为旅游胜地。宗教与旅游始终存在的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 ,对宋代的旅游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宋代的旅游中 ,佛教和道教与其关系最为密切 ,它们有一个显著的特点 ,即在宋代由于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且随着佛、道教不断地和中国本土文化融和 ,逐渐深入到下层平民生活中 ,越来越世俗化、平民化 ,宗教与旅游二者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 ,成为中国古代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宗教成为宋代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