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垡船是一种特制的捞淤浚船。清代永定河垡船设置于乾隆三年(1738),后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第一次裁撤,乾隆三十七年(1772)复设浚船,四十七年(1782)再次裁撤。后虽屡经提出复规垡船,但因种种经费等现实问题未能实现。乾隆时期,永定河垡船作为疏浚泥沙的一种工程制度形式,断断续续存在了四十五年,对永定河水利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历史档案中,记载着在乾隆处理其五十一年(1786年)豫省土地兼并案的经过。乾隆五十一年五月二十六日(1786年6月21日)河南巡抚毕沅在紧急奏折中奏道:“豫省连岁洧饥.收成歉薄,今年仰沐圣庥.吴苍垂祜.丰收……可望”,但“惟是频年民豪耗换,穷黎生计艰难.凡有恒产(土地)之家渐多变卖糊口.而本地富户绅衿亦多无力置产.被外来商民人等垂贱收买.核其价值不及平时十分之二三。近更有因青黄不接,需用孔亟,将业经种麦将次成熟之地贱价准卖.以应目前之急。而山西等处豪强富户.闻风赴豫.举放利债”,农户以价值十成即将收获地亩出让,“得价尚不及二三”。乾隆接到奏折,立即于二十九日谕内阁.称赞到任不久的毕沅“所奏实属可嘉”、“实属尽心民事”。他说:“豫省频岁祐饥,间阎元气消耗,全赖业农之民。家有恒产,一遇丰年.口食即可充裕。乃山西等处豪强富户,越境放债,贱准地亩.且将麦收在望之田,乘机图占.一经准折,即据为己有,此更酷于王安石之青苗矣。  相似文献   

3.
康熙五十五年(1716)始,京师户部、工部鼓铸制钱需铜主要由江苏、浙江等八省办解产自东洋的"洋铜"。雍正年间,"洋铜"减少,云南出产的滇铜产量则因政策调整特别是"东川归滇"而大幅增长,京师鼓铸用铜需求与云南地方政府为解决产量增长造成滇铜壅积的需要相契合,滇铜发展迎来契机。京师鼓铸使用滇铜数量不断扩大,从运赴汉口供办铜诸省采买,发展到"三省采买滇铜,五省采办洋铜",再到代京局"铸钱运京","铸钱运陕"。乾隆朝"洋铜"进一步减少,京局鼓铸用铜数量亦减,并由"滇洋各半"到全部使用滇铜,以及额外增加170.4万斤滇铜运京,每百斤加耗铜8斤,带余铜3斤,共计633.144万斤,确定为每年运京供铸定额,自乾隆五年(1740)始,持续百余年。此即所谓"滇铜京运",历经近10年不断调整和发展后最终定型。  相似文献   

4.
署两江总督尹继善为请仍严海运之禁以保江省民食事奏折乾隆九年六月初二日太子少保·署理两江总督·协办河务臣尹继善谨奏,为恭请圣裁事。窃臣于乾隆九年三月内,准福建抚臣周学健咨称:闽省环山背海,地窄人稠,民食未能充裕,专借海运流通接济。上年十二月,于奏报情形折内,附请暂准江浙商贾贩运米谷来闽,荷蒙圣恩俞允。倘遇江省出口商船带运米粮来闽,应由何衙门给照,作何报明闽省,以便飞饬沿海文武验明,令其进口发粜之处,相应移咨,定议见复。等因。并录送原折一件内开,邻省米谷,原应彼此流通接济,遏籴病邻,屡奉谕旨申禁。至于禁止带米出洋,原为防范接济奸匪,如果彼此省分立法稽查,何至透漏出洋?若因难于稽查,竟行禁绝,是犹因噎而废  相似文献   

5.
<正>乾隆十六年,即公元1752年,从内务府上报朝廷的公文中,出现了"近来京师米粮食物俱各腾贵"字样。什么叫"腾贵"?就是物价像奔马一样跳跃上蹿。乾隆爷闻奏不免纳闷,什么情况?给朕查来!内务府不敢怠慢,赶紧"悉心查访"。讵料"盖由车辆短少"所致。车辆怎么会短少?"固由用车处多","草料价昂","民间拉运货物不能充裕,于民生日用亦绌"。何人用车多到如此地步,竟然挤占到老百姓的吃喝日  相似文献   

6.
时事短评     
月饼出口"寒冬"当反思今年,全球禁止进口中国月饼的国家增至33个,另有30多个国家对进口月饼制定了严格的限制。对中国的月饼出口企业来说,今年它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笔者认为,月饼出口受阻不能一味指责外国,而应站在质量的角度进行反思。许多国家  相似文献   

7.
秦蕙田味经窝初印<五礼通考>,版刻甚佳,深受赞许,<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一部,上有乾嘉经师批校,弥足珍贵.然其刊印年代,学界尚无定论.本文钩稽该书编纂史事,分析味经窝"初印本"与"通行修订本"异同,推断<五礼通考>初刻于乾隆廿六年冬,修订本之刊行则在乾隆廿九年后,以秦氏病逝,未竟其事.今存味经窝本多为此修订本.而该书又收入<四库>,复增讹谬,因讨论其刊印经过,故附论及之.  相似文献   

8.
读者来信     
今年,全球禁止进口中国月饼的国家增至55个,另有30多个国家对进口月饼制定了严格的限制。对中国的月饼出口企业来说,今年它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笔者认为,月饼出口受阻不能一味指责外国,而应站在质量的角度进行反思。许多国家对中国月饼出口的限制无不剑指“质量”。  相似文献   

9.
山西巡抚和其衷为将太平县改为冲繁难要缺事奏折乾隆二十九年二月十九日山西巡抚臣和其衷谨奏,为冲途今昔异宜,酌改调缺,以裨地方,仰祈圣鉴事。窃照州县政务有繁简之不同,而牧令才识亦有长短之不齐,是以按缺酌定,一二项者归部铨选,三四项者分别遴调。必使名实相符,乃得因材器使,不宜以初任之员骤应剧邑,致形竭蹶也。臣查平阳府属之太平县,向有史村一驿,上下道里本属适均。明季因汾水东移,阻隔不便,将驿马改归曲沃县之蒙城镇,遂致道里多寡悬殊,马力劳逸不均,且将厂夫分设两  相似文献   

10.
李丽 《浙江档案》2012,(3):48-49
"彩石镶嵌"是温州著名的民间传统工艺品,驰誉中外,历史悠久。1920年就已远销到南洋群岛一带,建国后一直是温州出口的重要工艺品之一,曾多次被选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友人。2007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11.
正乾隆十六年,即公元1752年,从内务府上报朝廷的公文中,出现了"近来京师米粮食物俱各腾贵"字样。什么叫"腾贵"?就是物价像奔马一样跳跃上蹿。乾隆爷闻奏不免纳闷,什么情况?给朕查来!内务府不敢怠慢,赶紧"悉心查访"。讵料"盖由车辆短少"所致。车辆怎么会短少?"固由用车处多","草料价昂","民间拉运货物不能充裕,于民生日用亦绌"。何人用车多到如此地步,竟然挤占到老百姓的吃喝日用?结论是:"公务雇觅"。再往下,内务府不敢细说了。因为公务用车的大头,除了皇上,还  相似文献   

12.
著各省将采买补仓及纳谷捐监一概暂停事上谕乾隆八年四月十六日乾隆八年四月十六日内阁奉上谕:朕惟万民以食为天,八政以农为本,朕御极以来,重农贵粟、薄赋轻徭,诸如筹积贮、蠲米税,凡所以为民食计者,既周且悉。直省地方,宜乎糗粮充裕,价值平减,闾阎无艰食之虑矣。乃体察各处情形,米价非惟不减,且日渐昂贵,不独歉收之省为然,即年谷顺成并素称产米之地,亦无不倍增于前。以为生齿日繁耶,则十数年间岂遂众多至此?若以为年岁不登,则康熙、雍正年间何尝无歉收之岁,细求其故,实系各省添补仓储,争先籴买之所致。从前议于各省额设常平二千八百余万石之外,令各省举行纳粟入监之例,增定谷数三  相似文献   

13.
天地会的起源,是早已为中外史学界所瞩目的问题,但历经百余年的探索,仍然见仁见智,聚讼纷纭。有关说法不下八种,即:天地会起源明季说、郑芝龙等人创立说、康熙初年说、郑成功创会说、康熙甲寅说、雍正甲寅说、乾隆三十二年说及乾隆二十六年说,等等。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化,争论已集中在康熙甲寅说与乾隆二十六年说上。但两种说法孰是孰非,迄无定论。 最近发现的闽浙总督伍拉纳、福建巡抚徐嗣曾关于审讯提喜之子僧行义、嫡传弟子陈彪的奏折,为天地会起源“乾隆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清初,地方官员在任时于任官之地竖立德政碑,离任时建立去思碑,官员藉此为自己歌功颂德,沽名钓誉,下属及地方绅衿等藉此献媚逢迎,假公敛费,上以结交官长,下以私饱囊槖。康熙四十二年(1703)湖广提督俞益谟奏请禁止督抚建德政碑,未获允准。以后此恶习愈演愈烈。乾隆四十九年(1784),陕甘总督福康安参劾灵台县知县毫无政绩,却于离任时强令百姓制造衣伞,以致民怨沸腾,声名狼藉。乾隆帝谕令制造衣伞脱靴等事一律禁止,严饬各省将现有去思、德政等碑全部查明扑毁,并于每年年终汇奏。现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及军机处上谕档中辑录乾隆朝毁禁去思、德政等碑档案,供研究参考。乾隆五十一年后各省督抚按例汇奏毁禁去思、德政等碑情况,因均未有查获,故未予收录。  相似文献   

15.
铜版画起源于欧洲,最早由西洋传教士于康熙年间带入中国。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乾隆帝传旨刊刻一组表现乾隆二十至二十四年平定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奇叛乱及平定天山南路回部维吾尔大小和卓木的战争的铜版画,以弘扬自己的武功,并纪念那些出生入死的清军将士。  相似文献   

16.
踩曲烧酒,需耗费粮食,历有禁止之议。但作为民间饮料及其它用途的酒,又难于禁绝。乾隆时期,因生齿日繁,民食不足,曾多次议行酒禁。这组从馆藏宫中朱批奏折中选出的史料,集中反映了南方水稻产区诸省议行查禁踩曲烧酒的情况,现予公布,供研究清中叶经济状况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由于生齿日繁,灾害频仍,乾隆时期,粮食问题十分突出,甚至连沿海产粮地区也不例外。为了保证粮食供给和抗御自然灾害,清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禁止大米出口、禁止跴曲烧锅、禁止奸牙商人放青囤积;鼓励外洋贩米来华、鼓励粮食流通买卖、开仓平粜、运丰补欠等。这些措施,对安定当时社会秩序、维护封建统治,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现从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中,选出有关江浙,福建、河南及山陕等地米粮买卖转运等情况的史料,供研究清中叶粮食产供销情况参考。  相似文献   

18.
传播禁止及其种类 信息社会的传播禁止,成为新的课题,需要开展深入的研究。这种研究对于探讨传播自由问题,确立当今大众传播规范的合理秩序,大有反手擒题之妙。 在大众传播中,传播禁止极为普遍与经常。社会进入事业性传播时代以来,一方面是大众传播阶升式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是绵延不绝的传播禁止。可以认为,传播禁止乃是一种兼具历时性与共时性的文化现象,构成中外传播史上一个重量级的理论命题。  相似文献   

19.
成书于乾隆年间的《汾州府志》,因出于清代大学者戴震之手,而负有盛名,被誉为清代志乘的代表作,影响很大。但是,学术界中对这部书的纂修人和体例也有一些争议。因而这里想谈两个问题:一是对于乾隆《汾州府志》的纂修人问题作出论证;二是就乾隆《汾州府志》的体例谈点看法。一关于乾隆《汾州府志》(下文简称《汾州志》)的纂修人,各藏书志历来著录为戴震本无异议,但由于《汾州志》中未署戴震之名,于是今日有人提出新说,认为《汾州志》的纂修人不是戴震,而应是孙和相。1979年《山西大学学报》第四期登出薛愈、  相似文献   

20.
窦丽丽 《兰台世界》2013,(28):133-134
自乾隆后期,清朝开始闭关锁国,国人对外洋事务一概不得而知。新学的兴起特别是留学生的出洋,创造了了解并学习外国文化,进而改造中国业已落后文明之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