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仅仅做到真实,就能防范新闻侵权吗? 当然不是。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媒体进行的真实报道导致的侵权纠纷越来越多,媒体被推向被告席的新闻侵权案例逐年快速增加,媒体侵权败诉屡见不鲜。作为新闻工作者,要防止踏人新闻侵权雷区,必须远离六类容易被忽视的新闻侵权,始终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进行采编工作。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不少人持有“文责自负”的观点,甚至有些杂志在目录页上标示:“本刊作者文责自负,对于侵犯他人权益造成诉讼者,本刊概不负连带责任。”“文责能“自负”吗?近年来,新闻单位频频因新闻侵权被告上法庭。有时稿件是通讯员提供的,盖有其单位公章证明属实,稿件失实构  相似文献   

3.
又到了报刊征订的时候,我以为报刊的通讯员也要自费订阅报刊。一直以来往往有这样的情况,通讯员的稿件上了报刊,而报刊社不寄样报样刊,通讯员会口诛笔伐,据理力争,要求报刊社寄发样报样刊,以为这也当然是他们的权利。同样的道理,自费订阅报刊也是我们通讯员的权利,我们也应该为自己争一争。  相似文献   

4.
不少杂志的首页有这样的声明“本刊作者文责自负,对于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的文字、图片稿件,本刊概不承担连带责任”。报刊社对此的解释是:面对大量的自由来稿,我们不可能再去一一核对,因此投稿者必须对文章引起的一切后果负责,不管是好的后果,还是坏的后果。那么,这种文责自负声明的法律效力如何,一旦发生文章侵权,报刊社能够因此而开脱吗?从法律的角度看,文责自负的声明无法实现报刊社免除侵权责任的愿望。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要求新闻单位对所刊发的报道负审查核实责任,但并未明确这种审查核实的标准是什么。虽  相似文献   

5.
吴立  王瑾 《军事记者》2008,(8):63-63
做过基层通讯员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常常花费心血、挑灯熬夜写出来的稿件,发出去后收到的却是报社寄来的退稿信。这时,你会沮丧、害臊吗?你对自己的写作能力表示怀疑吗?你还会有勇气写下去吗?怎样对待退稿信,往往决定一个通讯员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侵权应担责。对新闻媒体来说,也不例外。这不仅关乎自身的个人利益,而且关乎公众的社会公共利益。本文探讨新闻侵权的责任承担问题。  相似文献   

7.
黄森榕  杨伟 《新闻前哨》2005,(11):71-72
新闻侵权通常指新闻报道侵犯名誉权。侵权法上的抗辩,指被告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提出使自己免责或减责的事实与理由。具体到新闻侵权,抗辩事由成立,新闻不构成侵权;抗辩事由不成立,则构成侵权。研究新闻侵权中的抗辩事由,实质上是为新闻是否侵权划定界线,因而在理论与司法实践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志 《新闻三昧》2004,(6):44-44
笔给全国很多报刊社当过特约记和通讯员,现在是《中国化工报》特约记和《工人日报》通讯员。通过十几年的“业余记生涯”,我认为,当好报刊社的特约记和通讯员必须具有“六心”。  相似文献   

9.
三十年来我国图书馆著作权侵权案件的裁判文书显示,图书馆在涉嫌数字资源侵权时援引“合理使用”往往不被法院认可,在共同侵权纠纷中,图书馆作为直接侵权人更是难以成功抗辩。依据从1348篇裁判文书中选取的8组典型案件裁判的比较分析,在“合理使用”难以有效适用的现状下,图书馆援引合法授权抗辩、权属抗辩、避风港规则抗辩、时效抗辩的抗辩事由更易为法院采纳从而免于承担侵权责任;在提供内容服务时履行更高的注意义务,周密审查数字资源供应商的授权基础,则能使图书馆在著作权侵权诉讼中免于被判共同侵权。  相似文献   

10.
侵权法的逻辑起点是"所有人自负其责",所以,要让他人承担责任就必须以可以归责性为基础。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就是确定侵权责任承担理由或依据的基本准则。它是侵权责任的理论核心,贯穿于整个侵权责任法体系之中,对具体规范起着统帅作用,是司法机关处理侵权纠纷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本文从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内涵、历史演变入手,围绕着学界争议的焦点问题,分析我国的侵权责任法归责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大众传媒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日益加深。因此,当新闻媒体行使舆论监督之责时,其力度与广度也有所增加。但由于我国在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方面立法尚不完备,致使媒体在行使相关权利时常卷入法律的纷争,处境尴尬。本文拟从新闻侵权的界定及其归责原则和抗辩事由等方面予以探讨,以期对新闻侵权责任得以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常听基层通讯员诉苦:现在通讯员的稿子上报难。这是实话。但是,困难面前,我们能畏缩不前吗?能辍笔不写吗?我想,每个有志气的通讯员,都不会甘心的。仔细想一想:我们基层通讯员除了具有熟悉、了解第一线的生产情况,熟悉人员的优势外,剩下的都是劣势。如缺乏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使之在新闻的时效性上无法与记者竞争;远离报社,难以掌握编辑意图;工作事务繁忙,不能像记者那样专业……通讯员要克服这些劣势,变劣势为优势,我认为只有一个渠道:研究报纸。通过研究报纸去掌握、了解编辑部的动态;通过研究版面去分析、琢磨近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1997,(2)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在我国著作权法实施五年多的今天,这句话已家喻户晓,众人皆知。但版权所有者享有哪些权利?什么是侵权行为?怎样追究侵权者的责任?许多作品的创作者、传播者和使用者,特别是报刊社的总编辑和每一个编辑同志,并不都是十分清楚的。近年来,发生在...  相似文献   

14.
刘希 《新闻爱好者》2006,(12S):67-67
“我的稿件写得不错啊,为什么上不了呢?”当了几年企业报编辑,常常有通讯员问我这样的问题,而作为编辑,我们又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手拿自然来稿,开始觉得不错,但准备编的时候,却又因种种原因而舍弃。原因究竟在哪儿?在此,笔结合几年的工作实际,将通讯员来稿中较易出现的问题作一个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名地方党委机关报的编辑。在日常工作中,我经常收到部队通讯员寄来的稿件。部队通讯员由于训练有素,要求严格,来稿质量总的来说是高的。部队通讯员的来稿,为我报增了色、添了彩。但从部队通讯员的来稿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个别的来稿不注意保密。出于对部队建设的关心,现就我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几个问题写出来,请部队通讯员在向新闻媒体投稿时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6.
教育系统通讯员绝大多数是人民教师,他们的字功底比较强,逻辑思维比较严密,写作水平比较高,写议论、通讯没有问题,但要写好新闻报道特别是写好报纸常用的消息,并非易事。我作为黄冈日报《科教周刊》的编辑,每天都收到大量的通讯员来稿,觉得教育系统通讯员来稿最为突出的是教育新闻不够新,消息中没有导语和时间,没有交待新闻背景材料。如何让教育新闻出彩呢?  相似文献   

17.
李雅菲 《新闻世界》2009,(11):154-155
随着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开始通过运营商提供的视频业务观看电视节目,“手机电视”的广阔前景在被普遍看好的同时,它的侵权问题也随之凸现出来。手机里链接电视台视频网址、提供模拟电视信号,算不算侵权?如果侵权的话,侵犯了著作权中的哪项权利?本文就央视公众状告多普达手机电视侵权一案展开论述,探讨手机电视的侵权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通讯员的稿件被采用后。都希望报刊社能寄一份刊用稿的样报或剪报。这应当是报刊社通联工作的一项内容,也是报刊社加强与通讯员的联系,尊重通讯员劳动成果,调动通讯员写稿积极性的有效方式。去年8月,笔者在北京某中学生报上刊用稿件一篇。当别人告诉了这个消息后,我就给报社寄信一封,并附两角邮票一张,请求寄一份样报。半年余,没有回音.去年10月,笔者在某工商报刊用稿件后,只收到稿费,未见样报或剪报。笔者随即寄款五角,要求购一张样报,但至今杳无音信。当然,寄样报也有不少做得好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你知道《安阳日报》改版、改革情况和用稿取向吗?你知道如何提高上《河南日报》的命中率吗?11月19日至21日,内黄县委宣传部成功举办了为期3天的新闻通讯员培训班,特邀上述两家报社的新闻编辑专家到班授课,给大家解疑释惑,介绍秘方。  相似文献   

20.
凌大是新华日报的老通讯员,是《新闻通讯》的积极作者,是编者多年的老朋友了。今编读葛荣华同志的来稿,感触颇深。是啊,象凌大这样的老通讯员,不求名,不求利,利用业余时间辛勤笔耕三十余载,为办好报纸、办好刊物在默默地作贡献,能不令人感动吗?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