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德育是一种致力于和谐境界的道德教育模式。它通过对传统道德教育的反思和重构道德教育过程,突显营造既适合于知识学习又有利于人格健康成长的教育文化氛围,使导引者和体验者双方全息沉浸、全脑贯通,激发生命潜能,培养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2.
体验式:高校德育有效路径之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实施的主要是一种知性德育模式,体验问题一直未能进入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视界.为探寻一条解决高校德育实效性问题的新的路径,本文在对体验进行多向度的审视的基础上,对体验所蕴含的道德教育价值进行了阐发,并提出构建和实施体验式德育模式,从而推动高校德育体验式的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有很多弊端,情境体验道德教育模式作为一种崭新的道德教育模式,其根本就是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完成道德学习,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初三学生较为合适,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生态体验:道德教育的新模式 生态体验是生态德育和环境教育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研究者们进行学术自觉反思和超越的新表达。生态体验是研究者希望打开道德教育的新世界、新领域.进行道德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上的自觉创新。以往的传统道德教育偏向于一种“知性论”为主导的理念和模式.这种“知性论”德育的哲学取向是主客体二元分离和对立的人际观、自然观与心灵观,其关注点重在师生之间的伦理知识型纽带关系,忽略了生-生之间、亲-子之间的道德体验关系,其德育过程的操作流程信奉外部道德规范知识传输的实践样态。  相似文献   

5.
在生活中体验:道德教育的根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道德教育低效的主要表现在德育指导思想上的唯智倾向、德育目标过高、德育范围和内容过于陈旧、德育方法简单、呆板、德育评价注重文本考试等,从道德的起源、存在方式还是道德的价值来看,道德都不能离开人的现实生活,应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道德教育必须在现实生活中直接进行。同时,道德教育要以体验为其基本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6.
蒋月桂 《文教资料》2007,(2):134-135
道德教育与社会远离、与实践远离已成不争的事实,要从根本上消除幼儿道德教育的弊端,必须让德育回归幼儿的生活世界,挖掘根植于幼儿生活的德育内容,探索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德育方法,使幼儿德育从“书本”走向“生活”;必须让幼儿走向生活,体验丰富的道德情感,体验温暖的家庭生活,体验多彩的社会生活,使幼儿德育从“说教”走向“体验”。  相似文献   

7.
体验是情感的体验.道德教育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情感体验实现道德内化.所以,道德教育应以情感体验为起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和主体间的理解中提升德性,从而达到德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情绪体验对道德学习的影响及其德育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绪体验对道德学习的影响,表现在内在动力、学习倾向和内容接受三方面。情绪体验对道德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它给德育以深刻的启示,在观念上应切实树立情感培养意识、情绪教育意识和知情并举德育理念,在方法上应从情绪体验入手,提高道德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9.
体验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实践与反思相结合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体验学习在高校德育教学中普遍缺失。由于体验学习实现了"知"、"情"、"行"的统一,营造了利于个体品德生成的氛围,丰富了教学形式与手段,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它在德育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0.
体验:解决德育实效性问题的关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传统德育低效的原因就是学生缺乏生活的体验,体验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有其重要的价值,我们必须创造条件,诱发和唤醒学生丰富的道德体验,以不断提高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1.
建校以来,我校大胆突破传统德育局限,将"活动"引入道德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活动德育"模式,继而以实践性德育课程开发为抓手,创造性地将工读学校办成了全国第一个综合型的社会实践基地。这里撷取几个镜  相似文献   

12.
目前,道德教育正经历着由重视外在形式向关注个体情感体验的方向发展。针对学校道德教育表浅化、孤立化、封闭化,德育课程知识化,道德教育僵化而少活动,学生情感体验不够,德育实效性差等特点,学校以德育途径、方法的深化研究作为突破口,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增强学生情感体验,通过亲身亲历,学生的情感体验内化为外在行动,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3.
在道德教育中进行活动一体验学习是基于对活动、体验与人的发展关系的认识。活动、体验不仅是青少年发展的基本需要,而且也是作为实践精神的道德本身所要求的,它是主体本性展开的根本途径。当代青少年体验的缺乏则使活动——体验学习显得更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正>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刘惊铎教授提出"体验是道德教育本体"的观点。其在论文《道德体验论》中提到,所有的道德教育都是以体验为基础的。生态体验模式的基点是三重生态因子圆融互摄,通过把某些资源调入现场、设计亲验活动、进行开放式对话、提升道德理论等,呈现适合学生学习、健康成长的教育情境。几年来,河北省沧州市水月寺小学将生态体验理论融入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效果。一、德育模式的改变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校首先改变  相似文献   

15.
库伯的体验学习观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伯认为知识是通过体验而获得的,并区分出两种不同的体验方式:具体体验和抽象体验,但在学校教育中,库伯特别强调具体体验的作用。两种不同的体验之间应该相互转换,转换的途径有反思观察和行动应用。因此,在体验学习看来,学习应是由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与行动应用所组成的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体验学习观启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具体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资源;让体验学习圈成为指导课堂教学的操作模式;根据学生的体验学习方式进行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6.
生态道德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关乎全世界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和谐发展。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学习的主题阅读、拓展练习、综合实践等活动中巧妙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加强学生的生态道德情感体验,树立生态环境意识,形成正确的生态道德价值观,从而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习惯。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生态教育活动,一种全新的德育观。它是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实施体验型德育。体验型德育实施途径包括角色体验和社会实践体验两种,前者包括自我角色体验和他人角色体验。角色体验和社会实践体验二者不可偏废,并要注意体验反思,即:体验课程的规范性、体验过程的有效性、体验评价的科学性和体验本身的适度性。  相似文献   

18.
体验:道德教育之本真所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的知性论道德教育遗忘了生活世界和自然之境,在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当今的德育应该进行转型.体验具有诸多方面的德育价值,应在回归生活世界和自然之境的前提下,诱发和唤醒学生的道德体验,并对其进行道德体验教育.  相似文献   

19.
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环节。然而传统的道德教育有着重言传轻身教、重积极轻消极、重政治轻文化等问题。在研学旅行中渗透道德教育具有体验性、全面性、民族性等优势,恰好可以弥补传统德育的缺陷。在研学旅行中,可以通过研学旅行的体验教育、榜样教育和环境教育进行德育渗透,提升学生的道德认识,坚定其道德信念。  相似文献   

20.
陈慧诚 《陕西教育》2004,(12):12-12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等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而体验教育是通过亲身经历,学习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并转化为行为习惯的过程。体验教育注重情感与道德体验的内化过程,会改变传统教育中的德育模式,促使德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