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中国体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研究范式探索推动中国体育现代化是必须回答的体育新时代课题,也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实现健康中国建设目标的历史使命。以回顾中国体育现代化历程为逻辑起点,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研究视域,采用政策分析、逻辑演绎等研究方法梳理中国体育现代化的理论逻辑,总结其历史逻辑、实践经验,以哲学思维阐述中国体育现代化实践向度。认为:1)中国体育现代化是以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为代表的党领导人的体育思想、体育论述为指导理论的体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发展进程中的标志性成果;2)中国体育事业从贫穷落后走向兴旺发达、从体育大国向现代化的体育强国迈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结果,也是不断满足人民健身、健康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过程;3)体育现代化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不断前行的伟大事业,在新时代必须着力解决“体育人口”“全民健身重点人群”“体育共同富裕”“体育精神文明”时代问题;4)体育的智慧化、法治化、标准化和国际化是中国体育现代化改革发展的实践向度。  相似文献   

2.
摘要:体育强国建设包括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乃至学校体育等方方面面的发展,其中体育产业发展是加快体育强国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举措。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新时代中国体育强国建设中的体育产业发展逻辑进行深入探讨,主要从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体育产业发展是推动体育强国建设的内在逻辑以及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中的体育产业发展逻辑路径等3部分进行论述。提出了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中的体育产业发展逻辑路径如下:加强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中的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和理论研究;明确把发展体育产业作为体育强国建设的新目标,夯实体育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深化体育产业领域机制体制改革,为体育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促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发挥政府、社会、市场三者协调推进;完善体育产业政策,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加强体育产业统计和监管。  相似文献   

3.
使用逻辑归纳法和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出发,对中国体育发展方式由国家体育转向公共体育这一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在回顾国家与公共关系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公共体育转向的基本内涵,构建了公共体育发展方式下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关系模型,论证了公共体育的价值基础;在分析国际公共社会发展趋势和中国组织理性成熟、公民理性不足的前提下,构建了基于较为成熟的组织理性暂时替代尚未成熟的公民理性的中国公共体育发展方式模型,明确提出了公共体育的价值基础、发展目标、实现路径和保障措施等基本要求,旨在为中国实现体育发展方式的顺利转向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摘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初步回答了体育强国的概念、基本内涵、建设目标、任务和关键点等几个基本理论问题,旨在为加快体育强国建设奠定理论基础和施策依据。研究认为:全面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必须基于国情和体情,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都是相对的概念,是中国体育全面实现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发展阶段;体育强国有体育自身发展和体育促进发展等两个相互联系的维度;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强国体育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体育是体育强国的基本内涵;为全面完成体育强国的建设任务,全面实现中国体育的现代化,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需相应地设立3个阶段的建设奋斗目标;围绕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中国体育必须努力完成创建中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等6项建设任务和把握好牢牢锁定全面实现中国体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等8个建设关键点。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中国体育以五大文化逻辑——基于去“病夫”的逻辑起点,在增强人民体质的使命履行中,形成甩掉“东亚病夫”帽子的现代化;基于“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理念,在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政策制定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中,形成人民共建共享的现代化;基于中国历史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实践形成的举国体制,在实现快速赶超发展、提供“中国创造”的实践中,成就创造竞技体育奇迹的现代化;基于中国历史与国情,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友谊与比赛相结合的发展理念与体育文化新形态的中国方案中,走出“并联式”发展的现代化;基于文化的民族性,在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责任担当中,形成中国叙事的现代化——以中国故事书写了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建设体育强国的文化篇章。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为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建设体育强国,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化体育强国。核心命题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引领指导,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坚持改革开放以提供磅礴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全面推进体育强国建设,需要统筹推进体育事业各领域全面协调发展,促进体育发展顶层设计落小落细落到位,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让体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共享发展理念、体育强国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面对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我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着眼长远利益、创造性地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共享发展的核心内涵是解决社会发展公平正义、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问题,与体育强国的价值目标相契合。体育强国作为我国新时代的体育发展的战略任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的根本要求。共享发展是我国体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由之路和目标方向。体育强国的价值建构要符合共享发展理念,其理论和实践应坚持体育发展的公共性特点,体现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的发展内涵,体现以人民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体现体育发展的均衡性、公平性、普惠性的价值原则、以文化自信作为根本动力,同时要反映我国体育发展与世界的互动,体现我国体育发展的世界贡献和服务全人类的根本理念,强调体育全球协同共享发展新秩序的建设,使体育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时代背景和要求进行了详细分析,进一步明晰了体育强国的内涵,指出全面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在于:到2020年基本建成体育强国的工作体系和业务构架,初步实现中国体育的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完成体育强国的建设任务,全面实现中国体育的现代化。为此,全面建设体育强国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全面完成中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的创建工作,为世界体育发展提供中国经验;2)全面建成以人为本、融入国民、积极健康生活方式的群众体育工作体系;3)全面建设基础扎实、发展均衡、核心表现突出的竞技体育新格局;4)全面打造实力雄厚、门类齐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产业;5)全面建设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中华体育文化;6)全面提升中国体育的国际影响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面推进体育强国发展战略必须把握好的关键点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人本逻辑”的体育健身空间生产方式是中国式现代化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从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出发,揭示“资本逻辑”在我国城市化发展初期引发体育健身空间的价值与属性转变,最终导致无序蔓延性、非正义性和供需不平衡性等体育健身空间的样态。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生产“人本逻辑”主导的符合人本尺度、维护人本权利、满足人本需求的体育健身空间。研究认为:完成体育健身空间生产从“资本逻辑”到“人本逻辑”的转变,有利于实现体育健身空间“人本”价值的跃升,推动我国体育健身空间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课例研修共同体、课例研修主题、教育叙事体系等进行分析。认为,建立中小学体育教师课例研修共同体需结合教育叙事特性,选择课例研修主题应基于教育叙事导向,构建教育叙事体系要依据体育课例研修阶段特点。提出,需秉持联系教师实际,引导教师叙事的设计方向;转向教材探索,促进体育教育转型的叙事逻辑;彰显伦理追求,开展体育教学研究的叙事价值;寻求最大公约,形成本土体育风格的叙事方式,以构建中小学体育教师课例研修教育叙事体系。  相似文献   

11.
应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分别从物态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心态层面论述了体育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体育产业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体育文化制度可以保障文化核心内容的发展按照主体意志进行,体质健康是公民素质提高的前提,体育精神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并从发展体育产业、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健全法律法规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加强体育文化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竞技体育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先导性部分,是引领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示范性内容,也是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关键领域。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围绕竞技体育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意蕴、历史成就与战略优化展开系统研究。认为,新时代我国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竞技体育在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进程中具有独特的价值。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具有国家政治需求导向功能的竞技体育在服务大国外交、展示国家实力、重塑国家形象、振奋民族精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伟大成就。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赋予竞技体育新的使命。竞技体育要紧密对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需要,优化战略路径,拓展功能价值,通过积极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教育强国、文化强国、人才强国、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3.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体育强国建设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高度,深刻阐明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新思想和新战略。五大发展理念奠定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历史方位、勾划体育强国建设的顶层设计与逻辑进程、彰显体育强国建设的中国担当和方法论启示、凝聚体育强国建设的中国力量、铸就体育强国建设的中国方案。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体育强国建设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体育思想。研究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体育强国建设将深化对中国特色体育发展理念的认识,增强中国体育发展的道路自信。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输出是实现"文化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路径。以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输出的价值取向与策略进行分析,阐述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输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据此提出中国传统文化输出的策略。研究结果将为政府部门和体育社团等相关主体加强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世界推广,提升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软实力,实现"文化强国"和"体育强国"提供重要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5.
增强体育文化软实力是体育强国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民间体育作为我国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广袤,内涵丰富。其发展路向应当在建设体育强国战略推进中进一步明晰。研究认为,民间体育作为体育强国的文化根脉,可以通过提供动力、注入活力并增强张力等方式为体育强国建设赋能,研究归纳总结出了民间体育发展面临的瓶颈与问题,在明确体育强国建设中民间体育发展基点的基础上,提出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民间体育发展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生命存在不仅是哲学问题,更是生活与身体议题。重新发明的身体叙事成为生命存在认知的新潮流。以此为立论,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辩证法,对以身体为载体,在近10年以新的模式化生活文化迅速复兴的民俗体育花棍舞的历时性身体叙事分析认为:在以时间变化为轮回的传统农耕社会花棍舞身体叙事中,舞花棍人通过集体情愫、自我调适等物质化身体思维建构着舞花棍人主体的身份,身体仅以身体的直观形式和充满原始生命欲望的情感体验表征着缺乏理性意识但富含生命本真意义的生活与生命存在感知。现代花棍舞身体叙事以非理性身体觉醒与抽象精神交融创新的主体间性再现和谐生命存在感知。生命存在感身体叙事的研究是民俗体育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径,有助于代偿存在感焦虑、缺失的时代症候。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是传统体育文化融合重构发展的新空间,也是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延续的重要单元。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及访谈法等,基于新农村建设视角,研究传统体育文化对于新农村新环境的适应,影响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各种量间关系及发展趋向,能够很大程度上丰富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的方法和视角,为传统体育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发展变化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农民理性是我国农村体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精神文化支柱。运用文献资料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探讨农村体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理性问题,结果显示:人情理性制约了农村体育现代化的法制化进程,勤劳理性使农村体育现代化的社会职能难以世俗化、生活化,经验理性对农村体育技术传播知识化不利,节约理性限制了农村体育设施多样化的现代化需求,忍受理性使农村体育格局和谐化发展失去了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生态平衡视角分析我国体育系统的平衡协调发展。研究得出,我国当前体育系统发展失衡,并且探讨了导致失衡的主要原因:体育结构与功能失调;管理错位;社会对体育需求与民众对体育需求改变以及不良文化的影响。最后提出:后奥运时期我国体育发展的理性选择是调整体育生态结构;实现体育文化多元化;树立体育生态意识;继续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文化变迁语境审思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谱系、发展困境与陷落归因。运用文献资料与历史研究等研究方法,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为研究对象,通过透视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困境和阐释陷落归因,提出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国家层面,加强制度体系完善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层面,夯实群众基础,把握产业化、社会化与生活化发展方向;学校层面,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流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体系,加强课程、教材与学科建设;个人层面,增强个体的民族情感与本土文化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