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解题是学习知识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解题可以巩固复习所学过的知识,使学生理解概念、定律和公式,防止死记硬背,达到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指导学生不盲目做题,使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我在习题课教学中除了指导学生仔细审题;认真、规范化解题外,还着重强调了“题后三思”的学习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说过:“学习数学,要多做习题,边做边思考,先知其然,然后弄清其所以然.”可有些学生,解完题后就以为大功告成,不再进行思考,这样的解题不仅不会有太大的收获,也是他们学不好数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如何解题,还要培养学生解题后再思考的良好习惯,以求他们在解题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启示,提高解题效率,巩固所学知识.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再思考呢?笔者就此谈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解题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在解答完题目后进行再思考,从重视一题多解、重视一题多变到培养学生抓住问题本质的能力,进一步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其解题能力,充分发挥数学解题教学的价值,让数学解题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很多都是通过解题过程来体现,学生解题的效率也势必会影响他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许多学生总埋怨数学题目做得不少,效果却不甚理想,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我觉得解题后的“三思”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何为“三思”?就是解完一道题后并非大功告成,应进行反思,从反思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巩固和扩大练习成果,从而达到做一道题也会做一类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罔”即迷惑而没有所得;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而且对解题后的教学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每当题目解答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再思考、再探索。这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启发思路,总结规律,而且能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得多方面的启示,巩固和扩大知识,发展学生的智能。那么解题后应引导学生思考些什么呢?本文拟从以下六个方面作些探究。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如何从学生实际出发,发扬教学民主.提高数学素质,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题能力呢?这就要使学生学会解后再思考的习惯,即完成一道题后,要再问几个为什么,并从中获得对下次解题有用的经验和教训,搞清楚“为什么”?才能在以后的解题中知道“做什么”和“如何做”?那么如何进行解题后的再思考呢?本文通过下面的例证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7.
“复习”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的一种学习形式。知识的掌握有一个认知、巩固、再现、重复、应用的过程 ,复习和应用是关键。学会复习就等于学会了有效学习。单元复习、阶段复习、综合复习……表现在课堂上 ,则称之为“复习课”。复习课该怎么上呢 ?这需要搞清复习课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复习课应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复习课上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什么 ?复习课不是新授课 ,不能简单的知识再现 ,不能一味的解题、练题 ,不能以教师的“辛苦”代替学生的思考。“温故”是知识的再现 (有机再现 ) ,“知新”是重新组合 ,积极创新。中学数学复习课的基…  相似文献   

8.
《平面几何》的复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既对已学知识的加深理解和巩固,又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综合化,提高解题技能,一题多用无疑是方法之一。它可以收到以少胜多,以一带十的教学效果。 1 一题多问 一题多问即精选一例题,设置各种问题,以复习相关知识。如复习“平几”中圆部分基础知识时,可选以下例题。  相似文献   

9.
应用题的一题多解,是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去解答同一个问题,并从中选择简便易行的解法。一题多解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做到融汇贯通,举一反三,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第七册总复习31题为例。  相似文献   

10.
“九义”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将应用题单独编排进行复习,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应用题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提高综合解答应用题的能力。现就此部分内容的复习谈几点建议。 一、认真审题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前提 1.复习巩固解答应题的步骤,培养学生认真阅读题目,仔细观察、思考的习惯。从题目的整体结构出发,先把文字叙述的内容、情境在头脑中内化为鲜明的表象,整体感知题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事情经过怎样,有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条件与问题间有何联系。如教材第109页“做一做”:育民小学校办工厂,原计划12天装订216…  相似文献   

11.
解题不仅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的手段,而且是学生学会思维,养成创新意识,进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只重视解题结果,而不去探究解题规律,忽视解题后的再思考,并非大功告成.那么解题后反思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高三最后的复习阶段,要培养学生这样的习惯:做题之后要"三思".一思:知识联系紧密的内容习题的设计和解答,都要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内容.教师容易做到的就是教会学生审题、分析解题思路,给出正确答案,而最易忽略的就是解题完成后对相关知识的思考、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高三已经进行了第一轮基础复习和第二轮专题复习,进入最后复习阶段.学生做了大量的练习题,积累了丰富的解题经验.那么进入第三轮之后,如何提高高三数学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一、返扣“双基”,强化“双基”.知识返扣,旨在进一步巩固“双基”,方法返扣,旨在进一步巩固基本方法.多题一解,通解通法.强化重点、补救弱点,强化常考题型的总结,强化规律和定模,强化迅速提高自如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返扣,弄清高中阶段的知识结构,使之成为清楚的几条线;更要注意在理解上下功夫,决不能囫囵吞枣,一知半解.要踏踏实实,一步…  相似文献   

14.
六年级毕业班复习课上,为引导学生沟通所学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某车间生产一批零件,原计划5天完成。由于改进技术,实际比计划提前一天完成。改进技术后,工作效率提高百分之几?要求学生运用各种算术解题思路解答。 学生审题后,只能从常规思路分  相似文献   

15.
在物理教学中 ,精讲精练是一个成功的物理教师所必须具有的素质 .“讲”有方法 ,有艺术 ,而“练”有选择 ,有目的 ,更有技巧 .笔者认为“练”有三个目的 :一是对学生学过的知识内容进行检验 ;二是完善、巩固新知识 ,使之及时消化、吸收 ;三是检验吸收的同时促进智力发展 ,形成能力 .三者之中 ,前者是手段 ,后者是目的 .怎样通过最简单的手段达到最好的目的呢 ?笔者认为 ,在平时习题训练中要培养学生这样的习惯 :解题之后要三思 .一思 :相关知识内容习题的编拟和解答 ,都要应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教师容易注意到在解题之前 ,仔细分析题意和解题…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毕业复习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小学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使遗忘的内容得以重视,薄弱环节得以巩固,将知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形成知识网络和“板块”。如何使小学数学复习课能够有效地发挥高度概括、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学生记忆、发展学生思维的作用,克服时间短、内容多等因素,提高学生综合数学素质呢?笔者以为,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至少要做到如下“六要”。  相似文献   

17.
化学习题是学生在学习了一定新化学知识后或在复习总结时所进行的练习,是学生巩固新知识、复习旧知识以及应用新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尝试,化学习题的解答及解题思路正确与否,直接反映出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衡量化学习题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在化学教学中使用的习题资料种类繁多,其中符合课程标准要求、难度适中、比较灵活、利于开发学生思维的习题是有的,但重复、粗制滥造的习题也不少。如果在教学思想上认为习题越多越好,不加选择,搞“题海战术”,或方法上缺乏解题的科学训练和指导,使学生被动地应付作业,都会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妨碍学生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名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这样写道:“通过回顾完成的解答,通过重新考虑与重新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一结果的路子,学生可以巩固他们的知识和发展他们的解题能力.”这段话体现了解题后再思考的教学价值.但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做好解题后的再思考呢?本人抛砖引玉,谈如下几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复习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习的某一阶段,以巩固、梳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教学任务的一种课型.复习课的主要目的是温故知新、查漏补缺.促使知识系统化,促进学生解题思想方法的形成,促进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能力.如果说新授课是“画龙”,复习课则是“点睛”.那么,如何上好初中数学复习课呢?  相似文献   

20.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同时,有效的提问还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答,来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那么,在小学思品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提升提问的有效性呢?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对有效提问的策略作了如下四方面的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