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从大调式和小调式音阶、调式音阶和其它音阶以及变化音阶三个方面论述了格里格音乐中调式化和声的处理手法,对于发展我国五声性传统音乐的多声部写作技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和声学是高师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也是音乐教师、音乐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1]4。目前,我国高师音乐专业的和声课教学存在着以大小调体系和声为主而忽视民族调式和声内容,以和声写作为主而忽视和声分析和以和声分析为主而忽视和声写作等问题。改进和声学教学的主要措施有:处理好和声写作与和声分析的关系;充实民族调式和声内容,加强键盘和声、钢琴织体写作训练;搞好高师和声学教材建设。  相似文献   

3.
满族是吉林省内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研究满族音乐,是研究吉林地方音乐一个较好的突破口。在对满族音乐中的民歌部分进行研究时,我们发现,满族民歌的旋律基本以五声音阶为基础,但其具体作品中也存在着三声、四声等多样的音阶构成现象。对此,笔者以满族民歌中存在的音阶现象作为研究的线索,对以往满族民歌的研究成果做了进一步的整理,本文基于三声、四声音阶的满族民歌,对其旋律中音乐语言的运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六枝落别布依族姊妹萧属直吹单簧类乐器,通常演奏的乐曲是当地布依族人民传唱的情歌,其音乐形态表现为节奏平稳、情绪委婉、速度缓慢,音乐结构长短兼之;调式以商调式为主,宫调式次之;音阶以五声音阶为主,且多为不完整的五声音阶。对其音乐形态特点的初步认识和研究,必将会对我们进一步横向比较,纵向深入研究它、发展它产生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钢琴教学中,音阶、半音阶、琶音、属七和减七和弦琶音、双八度以及双三度等这些技术类型的训练占着重要的地位。许多乐曲都是巧妙地运用了各种音阶、琶音和弦和分解和弦(包括它们的种种变体)作为表现音乐的手段。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大量的音阶、琶音练习才能够打下良好的基本功,技术才能进步得越来越快,在教学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钢琴技术中音阶的弹奏是一项复杂的,多样化的音乐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练习方式。主要原因是音阶将双手手指统一了力量、速度、协调性以及耐力,有效地将其结合在一起。只要有规律、有计划、严格的练习,在方法运用正确的基础上,就能从中收益很多。本文以哈农音阶的预备练习为例分析正确弹奏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那些有志于在音乐艺术上要有所作为的学生来说 ,创造性思维能力必不可少 ;和声学是每个音乐学生的必修课 ,它是音乐理论课程中最富“创造意味”的学科之一。教师理当充分应用这种“创造意味”之优势 ,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应当自觉调动自身的创造思维“学活”和声学。  相似文献   

8.
旋律、和声以及音韵的民族化是体现手风琴民族音乐风格的基本途径。以群众歌曲、民歌、民间器乐曲以及传统古曲的曲调为素材,是中国手风琴音乐旋律发展最有效、最便捷的方法;在传统和声的基础上融入民族和声因素,以替代或削弱西洋和声的功能性,使和声音响适应民族审美习惯和旋律调式特点.是手风琴民族风格的有效体现手段。  相似文献   

9.
和声学是高等学校音乐专业的必修课,通过探讨和声理论中蕴含的哲学原理,亦是从哲学原理的角度,运用观察、对比等方法,对T主和弦与"动""静"的关系,大小调式中音级的变化、T功能组的划分方法与"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和弦连接法则与对立统一的规律等,来剖析探究和声理论,以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掌握和声理论,逐步改进、完善、丰富和声理论。  相似文献   

10.
在钢琴教育与群众音乐艺术活动中,钢琴即兴伴奏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使用性,它深受众多的音乐工作者和业余音乐爱好者的喜爱。搞好即兴伴奏,要从钢琴技巧、和声知识、歌曲分析、综合应用、伴奏音型编配等方面不断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
侗族大歌和奥尔加农都是古朴的多声部合唱艺术,一个源自十世纪的中国黔东南、桂北的南侗地区,一个是西方复调音乐艺术的始祖,二者分属东西方音乐两种调式音乐体系,文化背景不同,历史发展进程不同,但在形成年代时期、最初的社会功能、多声特征等和声手段的运用方面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相通的朴素的和声手法与多声思维,体现了人类对于音乐语言的组织是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的。  相似文献   

12.
音乐元素的不同排列组合是构成民族音乐的一大特性。乌克兰民歌、德国中世纪教堂合唱音乐以及阿拉伯音阶等特征的共享融合,构成了犹太音乐的独特性。从这个角度来说,犹太音乐有三大特征:一是采用了与犹太人和犹太文化相关的标题或内容;二是引用了世俗或宗教的犹太音调;三是被听者普遍接受为具有犹太音乐风格或表达了犹太人思想情感的音乐。  相似文献   

13.
教唱和声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尤其是刚接触和声的学生,他们根本不理解和声的含义,如果光讲理论知识,不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学生始终难以进入和声状态。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柯达伊的手势唱名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生唱和声时,首先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看我的左手手势  相似文献   

14.
钢琴即兴表演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并在伴奏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和声知识,才能使演奏更加精彩,感情更加丰富。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钢琴即兴表演能力,使其能够灵活、熟练地运用和声知识,增加音乐渲染力,成为了高师钢琴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阐述了钢琴即兴演奏和伴奏中和声教学的运用,以期提高学生的即兴演奏和伴奏水平。  相似文献   

15.
作为未来中、小学、幼儿园音乐师资的摇篮,音乐教育专业的各办学单位已经将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上升到了制高点。如何将音乐教育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与这一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完美结合,是所有70/80后高校音乐教师们所肩负的首要责任。本文主要论述将翻转课堂理念应用于和声课程的意义、实施该理念的具体步骤(案例分析)以及和声课程中运用翻转课堂手段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和声课是高师音乐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对它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能够全面有效地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现行中师音乐教材中的视唱教学,其教学内容基本为音准、节奏和协调反应能力三者的有机结合.本文将从柯尔文手势唱名教学法、环绕式的音程音准练习法、节奏归纳练习法、节奏生活化练习法、创造式音阶练习法等五个方面阐述掌握音准和节奏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钢琴基础教程》评析与教材改革的设想江静钢琴课是高师音乐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集基本乐理、和声学、音乐史、曲式学、视唱练耳和复调等为一身,是各学科的相互交融和渗透,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钢琴课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和音乐表现...  相似文献   

19.
钢琴伴奏修辞手法就是通过和弦、伴奏音型以及声部层次的变体运用和创意来完成的。为旋律配和声时对和弦的"变体"选择,如同文学中同义词"变体"使用,有异曲同工之妙,产生和声对伴奏的修辞效果;对伴奏音型加以旋律化、形象化的一些变通,可增强表现力,推动音乐的情感表达,共同演绎、塑造音乐形象,产生音型对伴奏的修辞效果;钢琴织体要遵循对比、衬托、模仿、倒影等多声部之间分层细腻变换的逻辑进行,构成对声部形态的修辞。  相似文献   

20.
合唱教学是大学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多个方面的教学,识谱、和声、协调能力等,这些能力的锻炼不仅能够提升音乐专业能力,也对学生的音乐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合唱教学能够提高大学生读谱能力,增强大学生听音能力,协调大学生和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