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的模仿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得以发挥,而新课程改革实验倡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在实心球教学中,我对合作互动教学策略进行了尝试。那么,在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发展呢?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背景下,全新的学习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自主性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个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概念。他主学习中,老师是绝对的主体,他们独霸讲台,控制着课堂教学,学生只能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学,充当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自主学习是对学习本质的概括,在此过程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从教学设计、组织教学到课堂讨论、实验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还可对教师进行评价和质疑,进行师生对话和交流。  相似文献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是主动建构的;学生是通过学习认识客观世界而获得全面发展的主体。因此,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进行学科教学的出发点、依据和最终归宿。学生作为全面发展的主体,让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否真正被调动起来,学习是否积极主动,是否真正参与到教学中,要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如何交往互动的。这取决于教师能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环境下,"以学为本"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出发点。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以来,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作为广大教育者倡导的教学方法之一,正逐渐被教师们接受并使用.但是,如何打造高效率的课堂,在课堂上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6.
五、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此次课程改革首先通过课程结构的调整,使儿童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获得合法地位。同时,新课程标准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  相似文献   

7.
新的课程标准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呼唤主体觉醒强调自主发展已成为当今美术教学改革的主流意识,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扬弃。那么,新形势下如何在教学中实践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转变角色———形成新型师生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比较单一。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直接以文化权威身份出现。师生间的关系是直接的传递和接受关系。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上,改变了以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被动接受的局面,突出强调了学生主体的积极心理运作和主动参与意识。新课程舞台上…  相似文献   

8.
1.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在高中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真正树立起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其次要改革教学方法,克服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状况,深入研究和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  相似文献   

9.
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改革。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的学习方式,它以学生的自觉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围绕研究专题而进行,它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体现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也体现在学科课堂教学中,而“问题教学法”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一、确立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体,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历史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我们认识主体、尊重主体、发展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学习历史.在体验中“学会学习历史”,这就是能力的培养过程和人文素质的提高过程。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deals with students’ and university teachers’ self‐concepts on the basis of subjective theories: It is proposed to show how students and teachers are guided in university classes by their self‐images and how these determine their behaviour in such sessions. In a project carried out with students in the summer of 1997 in a literature course, subjective theories were connected with action research. Students and teachers collected data that helped them reflect on their behaviour, especially their own participation during sessions (from the students’ side) and on teacher control and dominance (from the teacher's side). Student diaries, video documentation of some of the sessions and interviews with students at the end of the semester were analysed with regard to learning processes and respective insights into students’ and the teacher's subjective theories.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应然行为突出的有四点:尊敬体谅教师,规范自己言行,夯实基础知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这四个方面探讨学生的应然行为,以期达到优化师生的教学关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高中物理课堂应构建和谐课堂氛围,建立平等师生关系;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大胆质疑;提供"成功"机会,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课堂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和发现的空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快乐学习,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教育:师生幸福的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活动包含了师生的一切主客体关系,当中既有学生的主体,也有教师的主体;既有学生的客体,也有教师的客体。在主客体关系上,教育是一种直接与人的全面性打交道的过程。教育丰富的主客体内涵使它能够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最丰富的情感内容,因而也最有理由表现为一种幸福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5.
教学主客体研究:盘点与梳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最近 2 0年的教学主客体问题研究囊括了教学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观、价值论等不同层面的主客体问题 ,主要观点有 :教师唯一主体论、学生唯一主体论、双主体论、主导主体说、三体论、主客体转化说、复合主客体论、过程主客体说、层次主客体说、主客体否定说等。尽管尚未达成完全一致的认识 ,但弘扬师生双方的主体精神已为多数研究者所认同。深植于教学实践当中 ,并以促进教学实践的合理化为最终指向 ,应是今后研究所应把持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perspectives of students, teachers and parents to evaluate the use of digital portfolios as an additional way to capture and enhance the learning of elementary students in a public school setting and as an opportunity to communicate this learning to parents. The research questions address four problems: complex assessment of learning, parental participation, and student and teacher satisfaction and the impact of the portfolio on teaching methods. Particularly, we are interested in the subjective satisfaction of students, teachers and parents in the portfolio development process. We are also interested in whether students learn to reflect constructively on their work, whether teachers have changed their teaching methods and whether parents believe the portfolio was used or could be used for enhanced communications.  相似文献   

17.
在外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困扰英语教师的就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她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采用《21世纪报》进行报刊英语阅读课程教学,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之下,在报刊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英语阅读方面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发展不仅与教师的教学有关,还受到学生自身已有的观念系统与知识经验等"变量"因素的影响。论述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推理能力、问题意识、学习方式等6个学生"变量"在数学教育中的大致发展进程和主要概念解释,对国外有关问题提出学生"变量"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述评,为中国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提供了借鉴和思考的方向:关注不同内容领域的问题提出特点研究;加强学生自身主观因素对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19.
把握主体性教学的内涵对于主体性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以对主体、主体性以及主体心理结构的认识为基础,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分析,主体性教学就是承认并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发挥和发展师生的主体性,在以传递知识为基础的师生全面交往过程中建构师生尤其是学生的主体心理结构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保证主体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保证主体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是发展主体教学,提高其实践性的需要。有效教师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和学习主体,主体教学的有效性归根结底要落实在学生对教学的有效参与上;教学中的公平使教学主体际的关系更为稳定和谐,保证了教学的有序与有效;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